• 我的订阅
  • 科技

科技巨头ai工具发布慢受质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30 16:50:00 来源:浅语科技

谷歌、Facebook和微软帮助构建了人工智能的框架,但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正在将其推向大众,这迫使科技巨头们加快AI开发速度。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围绕ChatGPT的关注激增,Meta和谷歌内部压力也在增大,甚至可能为了行动更快而撇开某些潜在的安全担忧。

早在AI研究公司OpenAI于2011年11月份首次推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三个月前,Facebook母公司Meta就曾发布过类似的聊天机器人。但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雅恩・勒昆(YannLeCun)表示,与ChatGPT立即爆火、上线五天里就有100多万用户不同,Meta的Blenderbot让人觉得很无聊。

ChatGPT正在迅速成为主流,因为微软正在努力将其纳入其流行的办公软件中,并向其他企业出售该工具的使用权限。微软最近向ChatGPT开发公司OpenAI公司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根据对六名离职和在职谷歌、Meta员工的采访,对ChatGPT的关注激增正在促使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科技巨头内部压力激增,迫使他们更快地采取行动,可能会搁置对某些潜在安全问题的担忧。科技巨头AI工具发布慢受到质疑

其中一人表示,在Meta,员工最近分享了内部备忘录,敦促公司加快AI项目的审批流程,以便利用最新技术。而谷歌本身就帮助开创了支撑ChatGPT的部分技术,该公司最近发布了围绕推出AI产品的“红色代码”,并提出了所谓的“绿色车道”,以缩短评估和减轻AI潜在危害的过程。

ChatGPT以及Dall-E2、StableDiffusion等文本转图像等工具,都属于所谓的生成性人工智能(AIGC)。它们通过借鉴现有的、人类创造的内容来确定某些模式,以此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这项技术是由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首创的,但它们近年来变得更加保守,只发布新的模型或演示版本,而对整个产品保密。与此同时,像OpenAI这样的研究实验室迅速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版本,这引发了人们对谷歌语言模型Lamda等企业产品的质疑。

自从像微软AI聊天机器人Tay等失败以来,科技巨头们始终都感觉很紧张。2016年发布仅仅不到一天,Tay就发布种族歧视等不当言论,导致微软立即将其关闭。Meta为Blenderbot进行了辩护,并在其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后放弃了它。去年11月,另一款名为Galactica的AI工具因其不够准确、有时存在偏见而受到批评,也在短短三天后被下线。

谷歌AI部门的一名员工表示:“人们觉得OpenAI的技术比这些老牌公司更新、更令人兴奋,而且犯下的错误更少,他们现在可以逃脱诸多指责。”他指的是公众愿意在不那么严格的情况下接受ChatGPT。有些AI领域的顶尖人才已经跳槽到机制更灵活的初创公司,比如OpenAI和StableDiffusion等。

有些AI伦理学家担心,在信任和安全专家能够研究这些风险之前,大型科技公司匆忙进入市场可能会让数十亿人面临潜在的危害,比如分享不准确的信息、生成假图像或让学生有能力在学校考试中作弊。该领域的其他人也认同OpenAI的理念,即向公众发布工具是评估现实世界危害的唯一途径。在减轻了某些可预测的风险后,向公众发布工具通常名义上处于“测试期”。创企抢先发布AI工具获巨大优势

Meta基础AI研究部门董事总经理乔尔・皮诺(JoellePineau)说:“AI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并确保我们拥有高效的审查流程,但当务之急是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发布最适合我们社区的AI模型和产品。”

谷歌发言人林莉莉(LilyLin)表示:“我们相信,AI是一项基础性和变革性技术,对个人、企业和社区都非常有用。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创新可能产生的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继续在内部测试我们的AI技术,以确保它能提供帮助,并能够安全使用。”

微软通信主管弗兰克・肖(FrankShaw)称,当微软在其产品中使用DALE-2等AI工具,并将与OpenAI合作时,该公司将构建额外的安全措施。他说:“微软多年来始终在致力于推动AI领域的发展,并公开指导如何以负责任和符合道德的方式在我们的平台上创建并使用这些技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机器学习专家马克・里德尔(MarkRiedl)表示,ChatGPT背后的技术不一定比谷歌和Meta开发的技术更好,但其发布语言模型供公众使用的做法给了它巨大优势。里德尔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始终在利用一群人类向GPT提供反馈,比如对不合适或不满意的答案给予‘否定’,这个过程被称为“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科技巨头愿意冒险加速部署AI工具

在科技股暴跌之际,硅谷突然愿意考虑承担更多的声誉损失风险。当谷歌上周裁员1.2万人时,其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Pichai)写道,该公司已经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将重点放在最优先事项上,并两次提到了其对AI的早期投资。

十年前,谷歌成为AI领域无可争辩的领导者。2014年,谷歌收购了尖端AI实验室DeepMind,并于2015年开源了其机器学习软件TensorFlow。到2016年,皮查伊承诺将谷歌转变为一家“AI优先”的公司。次年,谷歌发布了转换器,这是其软件架构的关键部分,掀起了当前的生成式AI浪潮。

谷歌不断推出更先进的技术,推动整个领域向前发展,在语言理解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帮助改进了谷歌搜索。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审查尖端AI道德影响的制衡体系没有确保隐私或数据安全那么成熟。通常,由AI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会就他们的发现发表论文,将他们的技术整合到公司现有的基础设施中,或者开发新产品,这一过程有时可能会与其他负责AI开发的团队产生冲突,因为他们面临着将创新更快推向公众的压力。

谷歌在2018年发布了其著名的AI原则,此前员工曾抗议ProjectMaven(为美国国防部无人机提供计算机视觉的合同),消费者对Duplex(可以呼叫餐厅并进行订餐的AI系统)的演示也表示强烈反对。去年8月,谷歌开始通过其应用程序AITestKitchen向消费者提供限量版LaMDA。前谷歌软件工程师布莱克・莱莫因(BlakeLemoine)声称,他相信LaMDA存在感知能力,但该功能还没有完全向公众发布,谷歌计划在2022年底这样做。

但这些技术进步背后的顶尖AI人才却正变得焦躁不安。在过去1年左右的时间里,谷歌许多顶级AI研究人员离职,成立了围绕大型语言模型的初创公司,包括Character.AI、Cohere、Adept、Inflection.AI以及InworldAI等。此外,还有使用类似模型开发聊天界面的搜索初创公司,例如由谷歌前高管斯里达尔・拉马斯瓦米(SridharRamaswamy)运营的Neeva。

Character.AI创始人诺姆・沙泽(NoamShazeer)帮助发明了转换器和其他核心机器学习架构。他表示,用户数据的飞轮效应是无价的。当他首次将用户反馈应用于Character.AI时,参与度上升了30%以上。Character.AI允许任何人根据对真人或虚构人物的简短描述来生成聊天机器人。

在GoogleBrain工作了三年的尼克・弗罗斯特(NickFrosst)说,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通常都专注于利用AI来改进他们庞大的现有商业模式。弗罗斯特在多伦多与人联合创立了Cohere,这是一家创建大型语言模型的初创公司,可以定制这些模型来帮助企业。他的创业伙伴艾丹・戈麦斯(AidanGomez)在谷歌工作时也帮助开发了转换器。弗罗斯特说:“这个领域发展得如此之快,对我来说,领先的都是小公司并不令人感到惊讶。”

在过去的十年里,AI领域经历了几次炒作周期,但对Dall-E和ChatGPT的狂热达到了新的高度。在OpenAI发布ChatGPT后不久,推特上的科技网红开始预测,AIGC将预示着谷歌搜索的衰亡。ChatGPT以一种可访问的方式提供简单的答案,并且不要求用户在蓝色链接中搜索。此外,在发布25年之后,谷歌的搜索界面变得臃肿起来,充斥着试图利用该系统的广告和营销人员。

技术专家CanDuruk在他的时事通讯《Margins》上写道:“由于他们的垄断地位,谷歌已经让他们曾经令人难以置信的搜索体验退化成了垃圾邮件泛滥、搜索引擎驱动的地狱。”AI消费产品蕴藏巨大盈利潜力?

在匿名应用Blind上,科技工作者发布了数十个关于谷歌能否与ChatGPT竞争的问题。著名研究科学家DavidHa在推特上写道:“如果谷歌不采取行动,开始发布类似应用,他们将被载入史册:它培养了整整一代机器学习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而这些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后来又在其他公司部署了这项技术。”最近,DavidHa离开GoogleBrain,加盟开源文本转图像的初创公司StableDiffusion。

谷歌的员工们表示,仍留在公司内部的AI工程师和他一样沮丧。多年来,员工们始终在发送备忘录,表示要在搜索中加入AI聊天功能。但他们也明白,谷歌有合理的理由不急于改变其搜索产品。如果聊天机器人直接通过谷歌搜索回答问题,如果该答案被发现是有害的或抄袭的,则可能会增加它的责任。

像OpenAI这样的聊天机器人经常犯事实性错误,并经常根据问题的提问方式改变答案。一位前谷歌AI研究员表示,从提供一系列直接链接到原始材料的问题的答案,转向使用聊天机器人给出单一、权威的答案,将是一个重大转变,让谷歌内部的许多人感到紧张。这位知情人士说,谷歌不想承担这种提供单一答案的角色或责任。之前的搜索更新,比如添加即时答案,都是非常缓慢而谨慎进行的。

然而,在谷歌内部,对AI安全流程的部分失望来自一种感觉,即由于担心负面宣传,尖端技术从未作为产品发布。比方说,有些AI模型存在偏见。

据一位了解公司内部讨论情况的人士透露,Meta员工还不得不应对公司对糟糕公关的担忧。在推出新产品或发表研究成果之前,Meta员工必须回答有关宣传其工作的潜在风险问题,包括其研究如何可能被误解。有些项目由公关人员以及内部合规专家进行审查,这些专家确保该公司的产品符合2011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如何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

对于非营利组织“分布式AI研究所”(DistributedAIResearchInstitute)的执行董事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Gebru)来说,谷歌将其负责任AI团队边缘化的前景并不一定意味着权力或安全担忧的转移,因为那些警告潜在危害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授权。

从格布鲁的角度来看,谷歌发布AI工具的速度很慢,因为该公司缺乏足够强大的商业动机,不愿冒着声誉受损的风险。然而,在ChatGPT发布后,谷歌可能会看到其从这些消费产品中赚钱的能力发生了变化,而不仅仅是为搜索或在线广告提供动力。格布鲁称:“现在他们可能认为这对他们的核心业务构成了威胁,所以或许他们应该冒险一试。”

拉姆曼・乔杜里(RummanChowdhury)曾领导推特的机器学习伦理团队,直到去年11月埃隆・马斯克(ElonMusk)解散了该团队。她表示,她预计谷歌等公司在争先恐后地追赶OpenAI的过程中,将越来越多地将内部批评者和伦理学家排挤在外。她说:“我们原来以为是中国在推动美国AI技术进步,但现在看起来像是初创企业在背后发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AI 开发的不公平,科技巨头只会变得更强
...三者的某种组合。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与这些科技巨头竞争的AI创业公司,也在以一种非常真实的方式,同时为科技巨头的利润做出贡献。这些创业公司使用这些主要云平台的次数越多,它
2023-04-20 22:29:00
微软豪赌AI,能让ChatGPT等AIGC工具普及给大众?
...普及。多年来,微软始终在AI竞赛中追赶谷歌,这家软件巨头希望通过对OpenAI的大笔投资,实现跨步前进。OpenAI致力于开发AI模型
2023-01-22 09:00:00
全球万亿AI军备竞赛开启:BAT投入加起来不敌半个谷歌
...的资本支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事实上美国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正用重金砸向AI时代。2023年,这四家公司的资本支出创下历史纪录
2024-05-29 11:16:00
微软难以摆脱英伟达 |焦点分析
...不能满足蓬勃的市场需求,抢不到芯片的云厂商、互联网巨头不得不高价抢购。大模型公司尚未赚到钱,但英伟达先赚得盆满钵满,哪怕是大模型头部企业OpenAI,每年也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
2023-11-20 13:32:00
突发!万亿巨头出手:禁止!
...诞生之日起即炙手可热的ChatGPT,因安全风险而广受科技巨头们审视,这一次出手的是万亿巨头三星。据外媒报道,近期三星电子已在内部备忘录告知员工,停止使用ChatGPT和Ba
2023-05-02 22:00:00
市值之王易主!微软超越苹果,意味着什么?
...力。进入2024年,纳斯达克指数继续冲高,美股各大科技巨头都在上涨。除了苹果......截至1月12日周五收盘,微软市值达到28872亿美元
2024-01-15 14:47:00
亚马逊谷歌IBM微软等巨头刚刚承诺一同对抗人工智能选举干扰
...可能会加剧恶意软件的挑战。03 打击恶意干扰选举,科技巨头能干什么?2024 年慕尼黑安全会议(2 月 16 日至 18 日)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450 多名高级决策者和思想领袖
2024-02-19 12:00:00
俄罗斯失去微软支持,将面临何种后果?
...这一决定的后果将是何等严重?微软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其产品和服务几乎无所不在,涉及到俄罗斯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到企业办公软件,从云服务到网络安全,俄罗斯将面临一
2023-08-21 15:35:00
深度剖析:谷歌、微软等AI巨头承诺的“自愿监管”做到了吗?
...像是“狂野的西部”。传统上,美国向来不愿监管其科技巨头,而是依靠它们自我监管。自愿承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美国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规定性规则,但仍然是自愿的,无法强制执
2024-07-25 14:3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民营经济发展一线观察·吉民优品|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100余道工序铸就专业滑雪靴
走进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蓝色的唐老鸭系列滑雪靴正沿着生产线逐步成型。一块块裁片经精准缝合拼接,再通过套楦
2025-11-04 11:38:00
十五运会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启动 滴滴自动驾驶助力智慧出行
11月3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启动仪式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滴滴自动驾驶被授予“自动驾驶服务商”标牌
2025-11-04 13:34:00
从「身份可信度挑战」到「数据篡改威胁」,如何重塑第三方支付安全防线?
网络支付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数字基础设施」,其便捷性重构了消费生态,但伴随而来的安全考验已演变为潜在风险——从身份认证的「可信度挑战」到业务合规的「穿透式监管压力」
2025-11-04 13:46:00
近日,安徽安庆怀宁县烟草专卖局锚定营销服务痛点,统筹部署岁末年初卷烟营销工作,切实推动营销工作效能提质升级。打破思维定式
2025-11-04 13:46:00
效果好的辅酶q10排名 五大优质品牌深度测评
“效果好的辅酶q10排名”是众多关注心脏健康、免疫力提升、抗氧化及备孕人群的核心搜索诉求。本文深度调研辅酶Q10行业现状
2025-11-04 13:47:00
主流人形机器人大PK,户外工业场景首选云深处DR02
引言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迎来爆发。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 年中国市场规模达 27
2025-11-04 13:47:00
“618”购物节如期而至,这场属于夏日的消费热潮正式拉开帷幕。随着新消费模式的涌现和消费主力的迭代,信用交易成为了当下热络的消费选择
2025-11-04 13:47:00
普惠金融旨在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平等、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5-11-04 13:48:00
技术、政策、合规交织下的探索   “萝卜快跑”面临三重挑战
2025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上海浦东金桥街头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车辆引发关注:车身同时标注了“无人驾驶测试”、“萝卜快跑”和“大众出行”标识
2025-11-04 14:01:00
再见,信号死角!移远 5G 透明吸顶天线让室内连接 \
在写字楼的紧张会议中,视频通话突然卡顿;在高端商场悠闲购物时,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在高铁站闸机前,却怎么也刷不出乘车码……这些因室内通信质量不佳带来的困扰
2025-11-04 14:15:00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爆火出圈:一场让品牌回归人群的City Walk狂欢
当你还在疑惑年轻人周末去哪玩时,小红书上的答案早已指向同一个方向——「马路」。从上海到杭州、广州,从捡落叶写诗到水上甜品席
2025-11-04 14:45:00
婴儿益生菌什么品牌好用又便宜 2025年高性价比品牌排行榜
婴儿益生菌什么品牌好用又便宜?随着家长对宝宝肠道健康的重视,婴幼儿益生菌市场需求激增,但行业乱象也随之浮现:部分产品虚标菌种数量
2025-11-04 15:03:00
在AI技术深度渗透商业决策的2025年,企业对于AI优化服务的需求已从“工具应用”升级为“战略赋能”。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报告
2025-11-04 15:05:00
植物蛋白粉测评与推荐 植物蛋白粉品牌排名榜单揭晓
在健康消费持续升级的当下,植物蛋白粉作为日常营养补充的重要载体,正从“健身专属”走向“全民刚需”。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
2025-11-04 15:11:00
知名潮牌将关闭中国门店 合肥门店:也有消息,时间不确定
大皖新闻讯 盛开的小雏菊和腊肠犬,是韩国潮流服饰品牌Mardi Mercredi最具辨识度的设计符号,也曾成为时尚的标配
2025-11-04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