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12 06: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李保国服务队走进大山深处、奔向田间地头——

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

本报记者 宋美倩

“李保国老师未竟的事业,我们来接力!”这是李保国服务队众多队员的心声。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著名的经济林专家和山区治理专家,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带领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常年的高强度工作使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教授因病去世。他获得“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称号。

“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老百姓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举起李保国教授的“接力棒”,李保国服务队接续奋战在山区,致力于太行山综合治理与经济林产业化开发,走好产业兴农路子,用科技的力量让穷沟变富,让荒山变绿。

2016年至今,在河北邢台,李保国服务队队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94人,分别为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李保国科技兴农专家团队、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

科普宣传到农家

“你们看,这个衰弱枝条要从距离大枝15厘米的地方修剪……”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贾庄村,贾志华正在为果农作示范。他是李保国教授的学生,也是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队长。

为传承李保国精神、传授科学管理技术,李保国生前的同事、学生共16人组成一支科技扶贫服务队,走进大山深处、奔向田间地头,常年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2021年更名为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

一个月的时间里,贾志华和队员至少有半个月在科普宣传路上。过几天,他又要去衡水市安平县南庙头村作技术指导。“农时不等人,核桃树的修剪一点都不能马虎,去看看才放心。”他说,“核桃种植是个技术活儿,得告诉种植户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怎样提高产量等。”

沿着李保国教授的足迹,贾志华和他的队友们从2016年6月开始,北上新疆、南下湖北,足迹遍布14个省份370余个县(市、区),免费为核桃种植户讲解一系列管理技术,每年行程在20万公里以上。

搞科普并不容易。“最大的困难在于一些农户的疑虑。”贾志华说。

“免费的?是推销化肥的吧?”“能是真的专家吗?”……前几年,贾志华和队员在推广种植技术时,经常会被当成兜售化肥的推销员,以至于在宣讲前,总得先打开没有装货的汽车后备箱以证明自己。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被追问:“你们来我们这儿,开着车、烧着油,还不挣钱,图啥?”

面对这个问题,他们用行动回答: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探索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山区发展之路。

“我们搞果树研究,归根结底是要为农民服务。”李保国教授的这句话,队员们一直记在心里。

去年夏天,临城县遭遇了连续强降雨,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指导大家通过挖深沟的方式排地下水。从去年8月起,服务队成员陈利英和同事交替换班,每天往山上跑,观察核桃植株与嫁接苗长势,定期对土壤、叶片和果实取样。

陈利英说:“这种排地下水的方法是否影响核桃树生长,之前研究较少。我们记录分析数据对摸清极端天气下核桃树的‘脾气秉性’弥足珍贵。”

“实地多看看,数据就能更完善。”陈利英说,她和队员们将数据保存在电脑里,用于制作图表,对比、分析数据。

“今后,我们还得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李保国老师未竟的事业坚持做下去,让更多人学会果树科学管理技术。”陈利英说。

科研成果进田间

“尽快剪掉生虫的核桃枝,否则会传染给整棵树。”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正在为邢台市临城县贾庄村的果农讲解核桃树管理技术。

一身迷彩服、一双胶底鞋,是郭素萍日常的装扮。“上山下地比较方便,又能跟村民打成一片。”她笑言道。

李保国科技兴农专家团队将工作站建在果园旁。2019年,为了方便果农学习果树科学管理技术,郭素萍组织5名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以及6名本地核桃、苹果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临城县建立起工作站,线上、线下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这些年来,郭素萍和团队始终奋战在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把科研成果送到农民手中。“我们的工作,就是坚守在田间地头,及时发现果农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地研究、解决问题,让果品越来越好,让果农受益。”郭素萍说。

“核桃皮长黑褐斑咋治理?”“树上开始有黄叶了,是什么原因?”“核桃管理应该注意啥?”……这样的求助信息,经常出现在李保国科技兴农专家团队的工作群里。

李保国科技兴农专家团队成员张雪梅告诉记者,深入农村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已经成为团队成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果农疑问,遇上电话中说不清楚的问题,团队成员就抽出时间开车跑一趟。

“我每年超过300天都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果树管理技术指导。”郭素萍说。

李保国科技兴农专家团队还编制了核桃、苹果、板栗等果树管理技术资料,并进行科普知识展示推广。他们在各地义务开展科技志愿培训活动,帮助种植户增收近2亿元。

郭素萍说:“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用科技让荒山披绿、让农民致富,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特色种植富百姓

从邢台市内丘县城出发,沿328省道西行,穿过一片平原和浅山丘陵,便进入莽莽太行山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再行驶半个多小时,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映入眼帘。

一支由岗底村村民组成的苹果技术服务队从这里走了出去。这支队伍叫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他们是李保国生前指导过的、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果农。

“当年,李保国教授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果农,还为岗底苹果制定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队员杨书海说:“如今,我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把科技这把‘金钥匙’传下去,培养更多农林人才。”

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队长杨双奎介绍,“128”指的是岗底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指导果农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剪枝、授粉、疏果、套袋、施肥……按这个标准生产的苹果果形、着色、个头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让‘岗底苹果’成了响当当的品牌!”他说。

杨双奎的另一个身份是岗底村高级技师,在他的带领下,岗底村拥有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近200名村民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这些持证上岗的果农,按照李保国教授的设想,用技术改变了一个又一个果园。

这些年,沿着李保国教授走过的地方,邢台、邯郸、石家庄……19个乡镇371个行政村都留下了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的足迹,团队先后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发放林业技术资料2万多份。

“我们还选取果农种植苹果树的真实案例,将岗底苹果的128道生产工序编写成128个科普故事。”杨书海说,当前,他们正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些科普故事送往更多农民手里。

植林种果,科技兴农,提升经济林产业质效,李保国服务队从未停止探索——

杨双奎等人带头完善大苗重茬建园技术,“1年栽树,2年见果,3年亩产2500公斤”的愿景成为现实,苹果亩产达到2881公斤;

郭素萍带领团队开发出核桃低产劣质园改造技术,使低产低效核桃园亩产量提高110公斤,亩产值提高2200元;

张雪梅继续开展“红树莓课题”研究,红树莓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使三年生红树莓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并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年产苗量在400万株以上……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越来越多的服务队队员正脚踩泥土,行走在太行山间,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富岗食品:把小苹果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现在的苹果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价格高,论个卖。“李保国教授根据咱岗底实际,制定了‘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杨双奎介绍,从整地到种植,从管理到采摘,从贮藏到销售,
2024-03-30 07:23:00
以高质量市校合作推进 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造农业人才科技高地。健全新型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成果保定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三要强化资源共建共享。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密切配合,在干部培训、
2024-04-18 09:45:00
弘扬李保国精神座谈会在内丘县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举行
...河北日报记者吕若汐)今天,一场以“弘扬李保国精神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主题的座谈会,在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举行。图为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岗底
2025-06-12 22:18:00
扎根太行 科技惠农助振兴
...踊跃提问,互动交流,收获满满。贾志华是“人民楷模”李保国教授的学生、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队长。多年来,他扎根太行山区为果农提供技术帮扶,带领队员在全国各地开展服务,为乡村振兴
2024-05-02 07:33:00
邢台临城:农技专家田间开讲春管课
...华等一线工程师,从产业视角分享标准化管理经验,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参会果农纷纷表示:“专家讲的‘干货’满满,解决了我们修剪时机把握不准、病虫害防治成本高等实际问题。”赵庄乡
2025-03-02 18:19:00
绿岭果业:争创“中国核桃第一品牌”
...得的。”吉洋洋说。《绿岭原香核桃乳生产技术》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企业生产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从网端后台数据来看,我们生产的‘火猴烤核桃’系列产品销量最好,复购率远超同行
2024-04-03 08:03:00
...践团队推出了相关实践活动,其中就有“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 “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是山科大地科学院教师、研究生组成的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团队。“我们研究黄河的生态状况
2022-10-29 09:46:00
让科技之光洒满田野
...让科技之光洒满田野——记东昌府区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队■ 本报记者 林金彦 今年8月中央宣传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
2023-10-27 17:53:00
...术奖的单位和个人奖补资金17万元;推荐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工作者参评国家、省市级奖项,农科院研究员王宏凯获评“2022年甘肃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推荐平凉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1-07 02: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
“乐”享美好 厦门环岛路错时上演海风音乐会
清晨五点半,黄厝海滩的晨光音乐会在朝霞映衬下开场,陪伴着等候日出的游客。(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
2025-10-04 09:20:00
陕西旬阳通报“男子婚礼当天跳河”:因婚礼琐事情绪失控 多部门正全力搜救
华商网讯 10月4日,旬阳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消息, 通报“男子婚礼当天跳河”:因婚礼琐事情绪失控,多部门正全力搜救。全文如下
2025-10-04 10:26:00
张继科落水处放置“我在张继科落水处很想你”宣传牌?景区回应:虚构的!“没有放这样的牌子”
大皖新闻讯 近日,张继科在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落水一事引发关注。10月4日,记者注意到,一张网传图片显示
2025-10-04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