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华盛世已延续五千年,炎黄子孙已传承十四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众多志士将天下兴亡之命脉担责于肩。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千余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种精神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文天祥以丹心照亮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之举,夏明翰的视死如归之志,这些英雄豪杰的事迹,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他们身上闪耀着钢铁般的意志,这是岁月沉淀的结果;他们展现出猎猎风骨,这是历史长河的见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将个人利益和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英雄,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日益繁荣富强。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今天的主人公和他们一样,是民族的脊梁,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是文学家、是改革家,毕竟我们对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吟诵太过熟悉。

那么,在他词赋家的身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呢?他又是如何做到既能文又能武,以至于受到后世千余年的敬仰呢?

【年少志气有加】

范仲淹出生在如今的河北省正定县,他的父亲范墉曾是朝廷官员,一家人生活富裕,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却对范仲淹不公,在他仅仅两岁的时候,父亲范墉就因病去世了,这使得范家瞬间陷入了贫困和苦难之中。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为了让范仲淹顺利长大成人,免受他人欺负,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给了朱文翰。朱文翰虽然没有范墉那么见多识广,但也在地方担任官职,对范仲淹的前途非常重视,常常将自己的所学和所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然而,父子二人之间终究还是存在着血缘的隔阂。

年幼时的范仲淹,生活异常艰辛,然而,正是这段困苦的经历,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美德,使他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范仲淹自幼便酷爱读书,他的亲朋好友都对他的这一喜好赞叹不已。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23岁那年,范仲淹独自前往应天学院求学。想到母子二人生活的不易,他便愈发勤奋地读书,五年里几乎天天与书籍为伴。夜晚困倦时,他就用凉水洗脸让自己清醒;饿了渴了,就喝现成的粥来充饥解渴。

他甚至为了节省睡觉时间,晚上都不脱衣服,就为了早上能多节省几分钟穿衣洗漱的时间。在他求学的时候,宋真宗微服私访来到了南京,一时间南京万人空巷,整个书院的人都倾巢而出,只为了一睹天子的尊容。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然而,范仲淹却丝毫未被打动,只留下一句“日后相见倒也无妨”,这足以彰显他的宏图大志和远大抱负。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后,便将母亲接到身边悉心照料,而这仅仅是他为国家和人民,踏上波澜壮阔从政之路的起点而已。

【先苦后甜先忧后乐】

范仲淹在从政期间,单是边疆戍守和新政推行这两项功绩,就足以让后世受益百余年。

1040年,西夏战事紧急,当时的朝廷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范仲淹为首,主张采取守势,通过孤立西夏来削弱其力量;另一派则建议主动出击,以展现华夏的威名。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宋仁宗一心求胜,却事与愿违,导致军队接连失利,损失惨重。在重新部署战略方阵时,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总指挥。事实证明,范仲淹的御敌策略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在他的领导下,边城的守备日益完善,军队的实力也逐渐增强。

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宋朝军队频繁地阻击西夏军兵。终于在1043年,西夏与宋朝商定议和。战事平息后,宋仁宗意识到此次国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朝中政权的舞弊行为。

所以,必须在朝廷掀起一场改革的风暴,主张先安定内部,再抵御外敌,要消除朝廷内部的政治弊病。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范仲淹临危受命,立刻修书十项改革措施,对徭役赋税、官员任用、军事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这些建议在现在看来,大多都是治世名言、警世真理,但最终却因为触犯了朝中权贵之人的根本利益,被宋仁宗紧急叫停。

尽管范仲淹的新政改革在短短六年后就无奈夭折,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却始终未变。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范仲淹踏入仕途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朝政体制存在的弊端。他本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当政者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失。于是,他不断地向朝廷进言,恳请天子改革朝政,废除旧制。然而,他的直率言辞也给他带来了三次灾祸,使他险些失去官爵。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1030年,范仲淹向太后上奏,恳请她让仁宗亲政,由于言辞过于恳切激烈,被贬为河中府通判。1033年,章献太后逝世,宋仁宗开始亲政,范仲淹也被提拔回京担任谏官。然而,新皇帝上任没多久,宋仁宗因宠爱妃子,想要废掉郭皇后,另立新后。

范仲淹向来直言不讳,他立刻上书仁宗,指出人事伦理皆不允许,不能做出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让天下人耻笑。就这样,刚回京没多久的范仲淹就因为触怒了宋仁宗,被赶出朝堂,贬到了浙江。

公元1035年,范仲淹刚刚获得提拔,却对新上任的宰相吕夷简心生不满。于是,他修书一封,直接上奏仁宗,指责宰相吕夷简为官不清廉,以权谋私,还与其他官员相互包庇。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得知自己被人告了一状的吕夷简怒不可遏,立刻向天子上奏,捏造事实污蔑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再次被贬到了江西鄱阳。

他被贬的次数太多了,连他的伯乐晏殊都替他担心,让他谨言慎行,别给自己惹麻烦。可范仲淹却不以为然,他说当官就是要为百姓着想。

他三次被贬到地方州郡,不仅宽厚待人,还改革当地制度,发展特色产业,让各地的老百姓和地方官员都对范仲淹敬佩有加。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范仲淹虽然在官场上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做到了为天地树立信仰,为百姓谋取幸福,为往圣继承绝学,为万世开创太平,问心无愧。

范仲淹的一生,很难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定义。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以天下为己任,真正做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他却受到封建时期朝政环境的限制,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但另一方面,范仲淹品行端正,民间百姓对他的评价无一不是拍手称赞。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在范仲淹逝世后的千百年里,后世的百姓和官员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日月般昭然。他在朝中为人做官的原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人品、为官之道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一生只画了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派诗人李清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当然还有爱国诗人,为国报效的辛弃疾。那在画家领域的杰出代表呢?自然是《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而另一位人物不能不
2023-05-20 11:17:00
时隔千年脉搏共振,诠释“忧乐”时代价值,文旅短剧《古今忧乐范仲淹》上线红果短剧
...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湖南风芒传媒精心打造的《古今忧乐范仲淹》于5月25日正式发布上线。该剧以“小故事、大情怀、新表达”为创作理念,生动展现岳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活力,为第
2025-05-29 09:15:00
李白哪首巅峰词作,整个宋代唯有范仲淹能与之比肩
...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李白活动于701年至762年,范仲淹活动于989年至1052年,两位文学家中间相隔了数百年岁月,范仲淹的《渔家傲》是边塞诗的代表作,意境悲凉、壮阔
2024-02-26 17:41:00
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范丽芳李白说太原的早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范仲淹说太原的晋祠泉“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如今,游客评价这里有“天然空调”,歌迷称赞这里是“演唱会之城”。跨越千年历史
2024-06-13 11:12:00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年科甲第一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这一年,范仲淹离开来这个世界,从此“文正”两个字成了千年来文官死后的最高荣誉。这一年,四川眉山父子三人同时赴京参加考试,这一年,周敦
2023-01-12 21:11:00
...大家分享,张载和他的横渠四句,为何如此伟大。一、被范仲淹警告张载,字子厚,父亲给他取名为“载”,出自《周易》中的“厚德载物”,后人称他为张子或“横渠先生”。“横渠”二字,是地
2024-05-31 06:09:00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苏轼、曾巩……等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历史上名臣,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包拯、狄青都留下辉煌的印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个(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仁宗时期出现。 宋仁宗
2023-10-10 05:42:00
范仲淹写下一首最美的秋词,词中秋景美不胜收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苏幕遮·怀旧》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写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叙述的本是平常之情,但是因为笔法清新,意境阔大,所以广受好评。元代王实甫大约是
2023-07-07 10:34:00
从《断句》看苏麟:北宋文人的才情与仕途追求
...始终脱离不开的重要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但其实他的头衔还有很多,并且出自他手的千古名句更数不胜数。众所周知,范仲淹的为官理念为要提前为民间百姓忧虑、担忧,要
2024-03-07 06: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