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华盛世已延续五千年,炎黄子孙已传承十四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众多志士将天下兴亡之命脉担责于肩。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千余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种精神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文天祥以丹心照亮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之举,夏明翰的视死如归之志,这些英雄豪杰的事迹,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他们身上闪耀着钢铁般的意志,这是岁月沉淀的结果;他们展现出猎猎风骨,这是历史长河的见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将个人利益和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英雄,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日益繁荣富强。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今天的主人公和他们一样,是民族的脊梁,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是文学家、是改革家,毕竟我们对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吟诵太过熟悉。

那么,在他词赋家的身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呢?他又是如何做到既能文又能武,以至于受到后世千余年的敬仰呢?

【年少志气有加】

范仲淹出生在如今的河北省正定县,他的父亲范墉曾是朝廷官员,一家人生活富裕,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却对范仲淹不公,在他仅仅两岁的时候,父亲范墉就因病去世了,这使得范家瞬间陷入了贫困和苦难之中。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为了让范仲淹顺利长大成人,免受他人欺负,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给了朱文翰。朱文翰虽然没有范墉那么见多识广,但也在地方担任官职,对范仲淹的前途非常重视,常常将自己的所学和所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然而,父子二人之间终究还是存在着血缘的隔阂。

年幼时的范仲淹,生活异常艰辛,然而,正是这段困苦的经历,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美德,使他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范仲淹自幼便酷爱读书,他的亲朋好友都对他的这一喜好赞叹不已。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23岁那年,范仲淹独自前往应天学院求学。想到母子二人生活的不易,他便愈发勤奋地读书,五年里几乎天天与书籍为伴。夜晚困倦时,他就用凉水洗脸让自己清醒;饿了渴了,就喝现成的粥来充饥解渴。

他甚至为了节省睡觉时间,晚上都不脱衣服,就为了早上能多节省几分钟穿衣洗漱的时间。在他求学的时候,宋真宗微服私访来到了南京,一时间南京万人空巷,整个书院的人都倾巢而出,只为了一睹天子的尊容。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然而,范仲淹却丝毫未被打动,只留下一句“日后相见倒也无妨”,这足以彰显他的宏图大志和远大抱负。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后,便将母亲接到身边悉心照料,而这仅仅是他为国家和人民,踏上波澜壮阔从政之路的起点而已。

【先苦后甜先忧后乐】

范仲淹在从政期间,单是边疆戍守和新政推行这两项功绩,就足以让后世受益百余年。

1040年,西夏战事紧急,当时的朝廷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范仲淹为首,主张采取守势,通过孤立西夏来削弱其力量;另一派则建议主动出击,以展现华夏的威名。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宋仁宗一心求胜,却事与愿违,导致军队接连失利,损失惨重。在重新部署战略方阵时,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总指挥。事实证明,范仲淹的御敌策略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在他的领导下,边城的守备日益完善,军队的实力也逐渐增强。

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宋朝军队频繁地阻击西夏军兵。终于在1043年,西夏与宋朝商定议和。战事平息后,宋仁宗意识到此次国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朝中政权的舞弊行为。

所以,必须在朝廷掀起一场改革的风暴,主张先安定内部,再抵御外敌,要消除朝廷内部的政治弊病。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范仲淹临危受命,立刻修书十项改革措施,对徭役赋税、官员任用、军事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这些建议在现在看来,大多都是治世名言、警世真理,但最终却因为触犯了朝中权贵之人的根本利益,被宋仁宗紧急叫停。

尽管范仲淹的新政改革在短短六年后就无奈夭折,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却始终未变。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范仲淹踏入仕途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朝政体制存在的弊端。他本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当政者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失。于是,他不断地向朝廷进言,恳请天子改革朝政,废除旧制。然而,他的直率言辞也给他带来了三次灾祸,使他险些失去官爵。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1030年,范仲淹向太后上奏,恳请她让仁宗亲政,由于言辞过于恳切激烈,被贬为河中府通判。1033年,章献太后逝世,宋仁宗开始亲政,范仲淹也被提拔回京担任谏官。然而,新皇帝上任没多久,宋仁宗因宠爱妃子,想要废掉郭皇后,另立新后。

范仲淹向来直言不讳,他立刻上书仁宗,指出人事伦理皆不允许,不能做出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让天下人耻笑。就这样,刚回京没多久的范仲淹就因为触怒了宋仁宗,被赶出朝堂,贬到了浙江。

公元1035年,范仲淹刚刚获得提拔,却对新上任的宰相吕夷简心生不满。于是,他修书一封,直接上奏仁宗,指责宰相吕夷简为官不清廉,以权谋私,还与其他官员相互包庇。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得知自己被人告了一状的吕夷简怒不可遏,立刻向天子上奏,捏造事实污蔑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再次被贬到了江西鄱阳。

他被贬的次数太多了,连他的伯乐晏殊都替他担心,让他谨言慎行,别给自己惹麻烦。可范仲淹却不以为然,他说当官就是要为百姓着想。

他三次被贬到地方州郡,不仅宽厚待人,还改革当地制度,发展特色产业,让各地的老百姓和地方官员都对范仲淹敬佩有加。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范仲淹虽然在官场上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做到了为天地树立信仰,为百姓谋取幸福,为往圣继承绝学,为万世开创太平,问心无愧。

范仲淹的一生,很难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定义。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以天下为己任,真正做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他却受到封建时期朝政环境的限制,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但另一方面,范仲淹品行端正,民间百姓对他的评价无一不是拍手称赞。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在范仲淹逝世后的千百年里,后世的百姓和官员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日月般昭然。他在朝中为人做官的原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人品、为官之道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一生只画了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派诗人李清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当然还有爱国诗人,为国报效的辛弃疾。那在画家领域的杰出代表呢?自然是《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而另一位人物不能不
2023-05-20 11:17:00
时隔千年脉搏共振,诠释“忧乐”时代价值,文旅短剧《古今忧乐范仲淹》上线红果短剧
...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湖南风芒传媒精心打造的《古今忧乐范仲淹》于5月25日正式发布上线。该剧以“小故事、大情怀、新表达”为创作理念,生动展现岳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活力,为第
2025-05-29 09:15:00
李白哪首巅峰词作,整个宋代唯有范仲淹能与之比肩
...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李白活动于701年至762年,范仲淹活动于989年至1052年,两位文学家中间相隔了数百年岁月,范仲淹的《渔家傲》是边塞诗的代表作,意境悲凉、壮阔
2024-02-26 17:41:00
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范丽芳李白说太原的早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范仲淹说太原的晋祠泉“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如今,游客评价这里有“天然空调”,歌迷称赞这里是“演唱会之城”。跨越千年历史
2024-06-13 11:12:00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年科甲第一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这一年,范仲淹离开来这个世界,从此“文正”两个字成了千年来文官死后的最高荣誉。这一年,四川眉山父子三人同时赴京参加考试,这一年,周敦
2023-01-12 21:11:00
...大家分享,张载和他的横渠四句,为何如此伟大。一、被范仲淹警告张载,字子厚,父亲给他取名为“载”,出自《周易》中的“厚德载物”,后人称他为张子或“横渠先生”。“横渠”二字,是地
2024-05-31 06:09:00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苏轼、曾巩……等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历史上名臣,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包拯、狄青都留下辉煌的印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个(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仁宗时期出现。 宋仁宗
2023-10-10 05:42:00
范仲淹写下一首最美的秋词,词中秋景美不胜收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苏幕遮·怀旧》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写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叙述的本是平常之情,但是因为笔法清新,意境阔大,所以广受好评。元代王实甫大约是
2023-07-07 10:34:00
从《断句》看苏麟:北宋文人的才情与仕途追求
...始终脱离不开的重要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但其实他的头衔还有很多,并且出自他手的千古名句更数不胜数。众所周知,范仲淹的为官理念为要提前为民间百姓忧虑、担忧,要
2024-03-07 06: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