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徐永恩
“和合二圣”确立于清代,与清初几位帝王均提倡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清世宗胤禛认为自己是久居天台寒石山和国清寺的丰干、寒山、拾得的知音。雍正十一年(1733),他诏令重建国清寺,命工部郎中刘厚长督造,重修了三大殿和其他器堂室。历时两年竣工,世宗赐予御书匾额“庄严净域”。
雍正皇帝自号破尘居士,也是一位与佛教关系非常密切的清初帝王,常往来于禅僧之间,讲性宗之学,曾撰写《破尘居士语录》以及阐述其佛教思想的《云集百问》《雍正御录宗镜大纲》等。他不但拨款重修国清寺,还亲自御选寒山诗歌127首,为《御选寒山诗集》。
通过历代儒道释三家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的合力打造,和合文化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和合理念深入民心,和合形象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雍正帝出于稳固政权,和合满汉文明的需要,在选编寒山诗集后,亲自作序,并御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合之为“和合二圣”。
在寒山、拾得故事的生成演变进程中,寒山形象承载多种文化内涵。佛门之寒山禅机勃发,道流之寒山无为清静,儒家之寒山隐居逍遥,民间之寒山喜乐和合。尤其是普通百姓的民生祈求与渴望,使得和合理念、和合信仰在社会各阶层各地广泛流行。这四种文化力量彼此影响、交集作用、相互叠加,构成以寒山为中心的动态关系网络,最终雍正皇帝一纸敕命,使寒山拾得走上神坛,成为“和合二圣”。
和合理念自中华文化诞生之日起,就贯穿始终,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历代的儒士、释子并高道弘扬和合理念,使和合理念从上层士族诸子百家深入普及到普通民众中间,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普通民众则渴求有寄托信仰的偶像出现,渴望有能使万事如意的和合神来保护自己,于是万回被人们寄予希望成为和合神。晚唐以降,寒山拾得被儒道释三教合力打造,被民俗倾力传扬,终于从普通的人被打造为神——和合二圣。
和合二圣的诞生,经历了从上至下,从纯理论的精神层面到民俗民间信仰的偶像层面;再自下而上,被雍正皇帝确立;再由上而下,被民众广泛接受,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合二圣,成为人们心目中美好愿望的寄托者。
崔小敬在《寒山:一种文化现象的探寻》中说,随着和合二仙传说与信仰的流行,和合二仙造型的寒山画蔚然成风,成为寒山绘画之林中的一枝后起之秀,并以其美好的寓意、与民俗相结合的鲜活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