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为何水火不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3: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自古皇帝短寿,母亲送走儿子,甚至奶奶送走孙子的人伦悲剧不断上演,因此“皇太后”的称号不够用了,又诞生了“太皇太后”、“曾太皇太后”的称呼。

不过唐朝例外,289年的历史居然只有两位太皇太后,这两位太皇太后还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而且有一个共同的丈夫。

这两位太皇太后身世都比较传奇,一位是名门之后,却被逼得要跳楼自杀,死因至今成谜。另一位出身低贱,却复制了当年汉高祖薄姬的奇迹,成功上位为国母。

遗憾的是,两位曾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太后却水火不容,上演了一出唐宫悲剧。

她们就是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孝明皇后郑氏。

☞八朝五尊的郭太后

郭太后身世显赫,乃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母就是民间故事《打金枝》的主角郭暧和升平公主。

郭子仪再造大唐的功勋,让郭氏家族与李唐皇室深深绑定,除了郭暧与升平公主,至少还有四桩“李郭联姻”,其中就包括郭氏嫁给表侄子唐宪宗李纯。

郭氏历经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先后受封皇太后、太皇太后,被后人称为“八朝五尊”。

郭氏给唐宪宗生了二子一女,其中皇三子李恒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敬、文、武三宗都她的的亲孙子。

您可能奇怪,郭氏的封号中怎么少了“皇后”呢?答案很简单,唐宪宗就没立过皇后。

当初大臣们曾经连续上奏章,请求立郭氏为皇后,唐宪宗则以“子午之忌”为由拒绝了。

所谓“子午之忌”,大意是指逢子、午的年份不宜嫁娶。这个借口其实有点荒唐,子午年份不行,其它年份总可以吧?因此人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唐宪宗无非是方便自己“彩旗飘飘”,不愿意有个醋坛子管束自己。

不过,这个理由似乎也很牵强,皇帝挂彩旗是法律赋予的特权,哪个皇后敢管?不怕被废了?事实上,唐宪宗还真不是一个好色的皇帝。

真实的原因是立皇后的隐患太多,一是后族势力容易干政,尤其是郭家这样的豪族;二是不利于后期调整,万一嫡子不成器,却因为法统限制不能废,那岂不是自缚手足?

按照唐肃宗以来的规矩,唐宪宗所立的第一个太子是庶长子李宁。遗憾的是,李宁仅仅当了三年储君就英年早逝了。

李宁死后,皇次子李恽在竞争中败给了弟弟李恒。后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李恽的母亲身份低贱。

这个理由很扯淡,李宁的母亲出身也很低贱,怎么不影响李宁当太子?说白了,谁当太子都是背后势力的角逐,是唐宪宗选择了郭氏家族,而抛弃了李恽的背后的宦官势力。

随着唐穆宗的即位,郭氏荣升太后之尊。不过这份所谓的荣和尊,背后其实都是心酸,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大唐的皇帝已经是高危职业了。

唐穆宗得了两种病,一是酒色过度,得了中风,跟他爷爷唐顺宗一样;二是迷恋丹药,大把大把往嘴里填毒药,跟他爹唐宪宗一样,结果29岁就报销了。

唐敬宗是个玩心重的少年太子,很有明武宗的“风范”,除了玩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被太监们杀害了,年仅18岁。

唐文宗倒是个好皇帝,很想有所作为,却在“甘露之变”中成了宦官们的囚徒,最后竟然郁郁而终,享年31岁。

唐武宗有点像楚庄王,即位之初一副浪荡公子哥的样子。某一天他去拜见郭太后,问道:“奶奶啊,您老指教孙儿,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盛德天子呢?”

郭太后一听,哟呵,还有药可救:“用心读大臣的谏章,可行的就用,觉得不妥的就请教宰相。不要拒绝直言,不要听信谗言,以忠良之士为心腹。”

唐武宗若有所思,给奶奶磕头拜谢,回到宫中立刻审阅奏章,从此换了一个人。

唐武宗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遗憾的是,他步爷爷唐宪宗、父亲唐敬宗的后尘,也迷上了丹药,年仅32岁就病逝了。

一子四孙,全都英年早逝。除此而外,郭太后的另一个儿子李悟,不到30岁就被宦官害死了。这样的尊贵,不知道郭太后是该笑呢,还是该哭呢?

☞复制薄姬的郑太后

从前有个相面大师对一名女子说:您是贵相,将来生的儿子要当天子。这话传到某个军阀的耳中:“要是娶了那女子,我岂不就是天子的爹?”

于是军阀便将女子收纳,同时迫不及待地举起反旗,为儿子赚皇位。岂料却失败了,军阀人头落地。

那女子呢,被胜利者笑纳,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那孩子真的当了皇帝,只是他的爹不是军阀。

这个故事情节您一定很熟悉,军阀是魏王魏豹,胜利者是刘邦,孩子是汉文帝刘启,那女子叫薄姬。

唐朝也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故事,军阀叫李锜,胜利者叫李纯(唐宪宗),孩子叫李忱,那女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郑氏。

作为罪犯家属,郑氏被分配给郭氏当宫女。唐宪宗经常光顾郭氏的宫中,也不知哪天心血来潮,顺便也将郑氏宠爱了一次。郑氏则掐住命运的咽喉,生下了皇十三子李忱。

李忱从小与众不同,不过这词是贬义,他体弱多病,很“呆蔫”,笨嘴笨舌的,极少说话,读书也不行,被人认为是“笨小孩”,尤其被侄子唐武宗看不起。

就是这个没人愿意多看一眼的皇叔,竟然被太监们相中,接替了唐武宗的皇位。郑氏也跟这儿子水涨船高,完成了从宫女到大唐皇太后的华丽兑变。

唐宣宗驾崩后,其子唐懿宗即位,册封郑氏为太皇太后。

由此神奇的一幕诞生了,大唐289年历史,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竟然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曾经是主仆关系。

☞两宫恩怨留下一桩命案

郑氏的出身不详,但她能嫁给李锜,说明出身不会太低贱,因此当了宫女后的她,恐怕也不大会伺候主子。

所以,早年郭太后对郑宫女也不大瞧得上,毕竟一个是主人,一个是奴才,她也没必要在一个宫女身上费思量,因此二人留下了“曩怨”。

谁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唐宣宗的上位,轮到郑太后威风了。此时郭太后虽然贵为嫡母,但毕竟不是皇帝的生母,哪里是郑太后的对手。

唐宣宗做得也不漂亮,出于替生母出头的狭隘心理,他对郭太后“奉养礼稍薄”。

我个人觉得史书很可能替这位“贤君”打马虎眼了,因为接下来的一幕让人无法相信“稍薄”的说辞。

大中二年的一天,郭太后登上勤政楼,突然间做出了一个骇人动作——跳楼自杀。

这一年郭太后已经69岁了,估计动作也不太利索了。身边的侍从很可能早就发现不大对劲,一直高度警惕,因此一把拉住了她。

勤政楼是唐玄宗在位时修建,与“花萼楼”互为一体。当年唐玄宗修建此楼是为了向天下表明“兄弟一体”,象征着皇家骨肉相连。

郭太后选择勤政楼作为自杀场所,显然就是想用最极端的方式抽唐宣宗的脸。可以想象,郭太后一定是遭受了极大的屈辱,才会选择用如此不体面的方式结束生命。

我们虽然无法判断两宫太后谁是谁非,但唐宣宗在这件事上显然负有很大的责任,甚至可以说,他犯罪了!

因为就在闹自杀的当天晚上,郭太后离奇地死了。

这件事在史书上仅留下一句“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宣宗实录》给这事打了一个完美的补丁,它记载说,前一天郭太后就病了,唐宣宗为此率领百官前来探视。第二天,太后留下遗言就病逝了。

可问题是,病得这么重的老太太,是如何爬上勤政楼的呢?假如没病,她又为何“暴崩”了呢?读者脑补去吧。

☞附庙之争映射皇家冷酷

郭太后死后发生的一幕,更加暴露了唐宣宗的冷酷与自私。

太常官员王暤奏请将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于景陵,同时神位附宪宗庙。这事本来合理合法,即便郑氏后来也被册封为皇太后了,但她毕竟在郭太后之后。从法理上讲,如果只能有一人陪葬附庙,此人只能是郭太后。

但唐宣宗很生气,令宰相白敏中找王暤谈话。王暤不为所动:“宪宗为太子时,郭太后就是他的元妃,也曾经以此身份伺候公公,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呢?”

白敏中直挠头,犟种,道理就你懂?皇帝的意图还不清晰吗?他这是想将宪宗正牌皇后的位置留给自己的亲妈。

白敏中无法说服,就又换了个宰相前来劝说,王暤始终梗着脖子不低头。唐宣宗怒了,一道圣旨将王暤贬为句容县令,同时将郭太后葬于景陵外园,不附庙。

唐宣宗一时得逞了,但仅仅是“一时得逞”,因为郑太后还在世,总不能给老妈提前挖坑,提前做牌位吧?

唐懿宗即位后,王暤再次入朝,这头“倔驴子”又旧事重提。唐懿宗屈服了,终于同意将郭太后的神位附庙。

咸通六年,郑太后去世了,很遗憾,“宪宗皇后”的正牌位置被郭太后占了,于是她只能葬于景陵旁园。

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6: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懿安皇后郭氏,华州郑县人,她是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她一生历经了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其中的五朝,她的地位极其尊贵。郭太后简介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也是升平公主的女儿,
2023-08-30 17:18:00
郭子仪孙女从王妃到太皇太后,晚年郁郁寡欢自杀
...室,深宠异之。元和元年(806年)八月,李纯继位,是为唐宪宗,册封郭氏为贵妃。元和七年(812年),李纯立儿子李宥为太子,将其改名李恒。群臣多次奏请册立郭氏为皇后,唐宪宗因来
2022-12-27 15:54:00
聊聊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的懿安皇后
...陵王妃,时为广陵王的宪宗亲临升平公主家,纳迎如礼。唐宪宗就是唐顺宗的长子,而唐顺宗李诵跟郭氏是平辈,所以说郭氏嫁给了自己的亲侄子唐宪宗李纯。虽然从辈分上来讲,这场婚姻是不符合
2023-08-10 21:49:00
郭子仪的孙女曾任两朝太后、三朝太皇太后,晚年却想自杀是为何
众所周知,郭氏,唐宪宗李纯的贵妃,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孙女。郭氏的母亲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父亲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时李纯尚为广陵郡王,郭氏为广陵郡王的妃子,唐顺宗的儿媳。后顺宗改
2022-12-28 22:14:00
懿安皇后郭氏:七朝五尊,母仪天下的传奇人生
...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位“七朝五尊”的人就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唐穆宗李恒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郭氏是华州郑县人,她的出身极其尊贵,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太傅郭暧与升
2024-02-13 21:29:00
盘点历史上那些多宫并立的太后
...、积庆太后萧氏【?-847】、皇太后郑氏【?-865】郭氏是唐宪宗李纯的元妃嫡妻,唐穆宗的生母,唐宣宗李忱的嫡母,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亲祖母。萧太后是唐文宗生母,唐宣宗的小嫂
2023-01-06 14:58:00
群臣请立郭子仪孙女为后,唐宪宗:她做了皇后,会容不下朕的宠妃
唐宪宗面对群臣的恳求,提出让郭子仪的孙女做皇后的建议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反应。他说:“她做了皇后,会容不下朕的宠妃。”一句话,既是拒绝,也隐藏着深深的玄机。到底这位郭子仪的
2024-11-25 10:39:00
当过两朝太后,三朝皇太后,懿安皇后郭氏为何没做过一天皇后
...805年),李诵退位成为太上皇,而李纯成为了皇帝,是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八月乙亥,立了郭氏为贵妃,并没有立皇后。但郭氏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的,只要郭家一日不倒,她就不
2024-02-26 17:06:00
...嫡母,生母就是嫡母,省却了“两套班子”的麻烦。比如唐宪宗李纯,他仅仅册封嫡妻郭氏(郭子仪的孙女)为皇贵妃。哪怕她的儿子李恒后来被立为太子,郭氏也没有跟着升级为皇后。直到李恒即
2024-01-31 2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