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才发10万块,谁生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19 12:44:00 来源:缘之心

最近,呼和浩特为了提高生育率,直接发钱了:

生一孩,发1万。

生二孩,发5万。

生三孩或者更多孩子,每胎补贴10万元。

除了发现金,当地还有其他大招。

比如,规定孕妇每天都可以领到一杯免费牛奶。

生孩子多的家庭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学校,不用再为学区房氪金。

等等。

考虑到呼和浩特去年的人均GDP 不过11.4万元,这波补贴可谓力度惊人、诚意满满。

不知道其他省市啥时候官宣生育激励政策,可以预计,今年各地发的生育红包应该都不薄。

坦白说,投入真金白银刺激生育,肯定比在小区里拉横幅宣传“多子多福”有效果。

也比找专家来催生靠谱多了。

因此,很多今年打算怀宝宝的年轻人纷纷为新政点赞。

他们表示,只要补贴到位,马上安排孩子。

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表示看不上这点钱。

一边说着“给100万也不生”,一边建议存量夫妻们别为了区区十万块跳火坑。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持类似观点的朋友,反正网上挺多的。

前几年在微博上发过一个帖子,问大家:

“给多少生育津贴,你才愿意生孩子?”

评论区里,网友们开价基本都在百万以上。

有说500万的。

有说每月补贴5000的。

要求送五室大平层的。

还有IP上海的网友说:“如果国家能送我上海一套房,马上生孩子。”

对此,我只能劝她放弃幻想。

因为北京、上海这类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并不会为生育率走低过度发愁。

即便北京土著、上海土著不生孩子,外地人也会不断涌入这里打拼、落户、扎根,成为新一代北京人、上海人。

所以,这些发达地区永远不会缺人。

一圈看下来,我发现大家对补贴的要求都很高,当然仔细想想,这些“漫天要价”也不算毫无道理。

毕竟养个孩子真的很费钱。

据统计:

“我国居民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

上海、北京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是高达101万元和93.6万元。”

当你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除以人均GDP,会发现:

“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上面算的是平均数。

如果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育儿体验——生孩子要去和睦家,养孩子要雇育儿嫂,孩子大了要送民办幼儿园,为了让TA赢在起跑线还得安排一堆兴趣班。

那么生个孩子的成本恐怕得上千万。

哪敢多生啊……

可问题是,国家发育儿补贴的出发点,并不是要让大家富养孩子,也不是让宝爸宝妈享受怡然自得的育儿生活,更不是鼓励那些死都不生娃的人为了钱多生孩子;

而是要给那些想生却生不起的家庭提供兜底性帮助。

要知道:

“我国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约12.6万元。”

都市白领或许看不上10多万的生育津贴,但这笔钱却覆盖低收入家庭的养育成本。

如果那些家庭有能力生到三孩以上,按照多生多奖的原则,他们家的老三、老四、老n基本都可以靠国家给的钱养活。

就像欧洲移民靠着生孩子拿补贴“发家致富”,穷苦家庭或许也能靠着生小孩实现养儿防老的人生追求,并且靠补贴过上不错的生活,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这也算是件好事吧。

至少大人、孩子都能过得宽裕些,不至于像热搜上的朴国航小朋友,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东西吃,就连尿不湿都得循环使用。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生,有的是人生。”

有人一个都不想生,有人就期待儿孙满堂。

现实中,不同群体的人生观与生育观往往就是这么参差。

当然,人口学家也不止一次告诉我们:

随着人类不断走向现代化,大家的生育意愿普遍都在下降。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种原因。

比如,以前贫困国家卫生状况差,新生儿夭折概率高,所以必须多生保证存活率,还有一些还处于农耕和游牧状态的民族需要靠生孩子壮大族群。

但现在由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不需要生那么多孩子来自保。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变迁,人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觉醒。

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普通人尤其是女性拥有了更多对于人生的选择权以及对于身体的主宰权。

他们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期待更好地托举下一代的人生,因此面对生育更加谨慎。

揆诸世界各国,往往是:

穷国家比富国家爱生孩子。

农村地带比城市地带爱生孩子。

人均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比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爱生孩子。

没啥钱的人比有点小钱的人爱生孩子。

不信,可以看看这些证据:

下图列举的是世界生育率靠前的国家,基本都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美国学者根据国家GDP和生育率做了一条曲线,总体上GDP越高的国家,生育率就越低。

如果拿各国女性受教育年限和生娃数量做一张统计图,则能看出来:

女性上学时间越长的国家,生育率就越低。

在欧洲,很多国家为了化解少子化带来的风险,尝试过发钱催生。

结果发现,那些拥有体面生活和各种资源的白人并没有因此多生孩子。

反倒是找不到好工作的黑人、吉普赛人以及各路移民为了多拿补贴狂生孩子。

在美国,收入越高的人群越不愿意生育。

反而是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群比其他人生得多。

中国的情况基本相似。

研究指出:

社会流动会显著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

16到49岁群体代际向上流动时,生育意愿显著下降;

49岁以上、大学学历以下和乡村群体代内向上流动时,生育意愿显著下降。

无论立足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审视生育问题,你都会发现:

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当国家高速发展的时候,生育率会走低。

当人追求个体发展,处在努力打拼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克制自然欲望。

而在避孕之后,一个国家如何靠新生儿扩大内需,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又是另一个大哉问了。

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困境,舆论常常责怪那些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好像都是因为他们自私自利才导致灰犀牛横冲直撞。

专家也认为,应该对他们“重拳出击”。

把生育和公共福利挂钩,倒逼独身人士结婚生子。

理由是这群人领取的各项福利,还有养老金,实际上是靠别人家孩子交社保供养出来的。

还有博主建议我国效法日本,直接开征单身税。

让单身狗每月多缴点税,用他们的钱补贴生孩子的家庭。

……

从平账的角度看,这些想法有合理性,但从平权的角度看,多少都有点荒谬。

说到底,生娃又不是每个公民必须完成的功课,每个人都有权量力而行,自由地决定要不要,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

所以,每每听到学者坐而论道,网友都会拿这些问题怼得他们哑口无言:

“找不到对象又找不到工作的人,能免缴单身税吗?”

“加班太多,没时间找谈恋爱生孩子,有办法解决吗?”

“工资太低,租房、吃饭都难,根本养不起孩子,专家能帮我涨薪吗?”

谁都知道,保持人口适度增长对家族、国家和人类有正向意义。

可在拯救地球之前,人家总得先填饱肚子,理顺自己的生活吧?

连DeepSeek都会告诉你,人类那存在主义的焦虑,无法靠繁衍后代来消弭。

我们常说,刺激生育的前提是“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贴补备孕夫妻、帮扶多孩家庭;

可以是完善医疗、生育、托育服务;

可以是给宝爸放产假,给宝妈重返职场提供帮助;

给人口大省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等。

可很多人想出来的捷径却是建立一个“对不育群体不友好”的社会,威逼大家传宗接代,好像不婚不育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这种方向性错误,让人哭笑不得。

须知,某些事情只能正向激励,不能逆向绑架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急了!生娃就发钱,已经蔓延到一线城市了
...速2年,16岁就能上大学。家长的负担减轻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为了年轻人多生孩子,真是操碎了心。甚至,有些城市还把多生孩子和买房名额挂钩。比如济南,不仅每个月每个孩子发放60
2023-01-14 08:37:00
多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举措,专家:还有待加强
...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发放生育补贴,是为提振生育率而使用的一种政策措施。实践证明,实行生育补贴制度,对于维持和提振生育率有一定促进作用。受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观念变化
2023-04-18 11:13:00
...排名不算靠前。天门能做成,很多城市也可以。”他说,生育率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趋于下降,是现代化过程中很多国家都会发生的规律性现象。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采用引导和激励的
2025-03-03 12:35:00
...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发放生育补贴,是为提振生育率而使用的一种政策措施。实践证明,实行生育补贴制度,对于维持和提振生育率有一定促进作用。根据董玉整带领团队所做的一项调查
2023-01-11 13:57:00
...但似乎,无节制的家庭补贴未能刺激婴儿潮到来。匈牙利生育率(红线)与欧洲(深蓝线)、全球(淡蓝线)生育率趋势 《金融时报》制图2019年,匈牙利为父母们提供了不限制用途的无息贷
2024-08-20 16:30:00
...堪重负,少生优生是明智的。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在生育率低迷的当下,有人肯生也是好事。不用担心适当帮扶会导致很多家庭不负责任的多生滥生,即便有一定帮扶,一个普通家庭要想抚养这
2024-08-29 16:58:00
去年出生人口不到10万,1283万人口大城宣布:生孩子就给钱,生3个共给2.2万元!还有这些福利…
....3个百分点。已有25个地区出台育儿补贴 专家:我国一孩生育率已跌至0.5据界面新闻,8月29日,人口研究智库“育娲人口”发布《中国育儿补贴报告2023版》指出,到目前为止
2023-09-06 10:09:00
...么多。但是补贴这么多有用吗?数据显示,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仅为0.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甚至刷新了世界最低生育率纪录。你说上海中产们不生,还因为家里负担重,有老人要赡养
2024-12-31 14:54:00
我国去年出生人口956万
...已婚未育的女性赵婷婷(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生育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发放育儿补贴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选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
2023-10-12 16: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鲁网10月7日讯秋日的海风拂过青岛栈桥,咸湿的空气里混着桂花的香气。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中山路两侧的梧桐叶尚未落尽
2025-10-07 16:18:00
司机突发疾病 收费站紧急开辟“生命通道”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安徽交控集团芜湖中心繁昌收费站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迅速展开。一名司机在驾车途中突发身体不适
2025-10-07 15:52:00
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国庆节假期前3天完成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10例
多彩贵州网讯在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黄金假期,这个全国人民都在与家人团聚休闲度假的美好日子里,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2025-10-07 14:51:00
仁怀长岗:“民宿+咖啡”新业态 点燃假期乡村旅游活力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民宿与咖啡融合而成碰撞出新业态,搭配充满田园气息的稻田音乐节
2025-10-07 14:51:00
逛逛逛!买买买!遵义这些地方“热气腾腾”!
多彩贵州网讯中秋遇国庆,家国同庆时。10月4日,笔者漫步遵义各大商圈与酒文化街区,处处可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从古朴的播州区南白老街商圈
2025-10-07 14:50:00
部门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已联系双方协调处理
大皖新闻讯 近日,男子在广东惠州一餐厅点了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一事引发关注。对此,10月7日上午,记者从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
2025-10-07 11:47:00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