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阿公和外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00: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刘冲

我的阿公和外公是老庚,年轻时都是在当地场面上的人,最先是酒肉朋友,当我爸与我妈结婚了,他们老哥俩又成了亲家。

阿公和外公都没有什么文化,这样说,也许有为尊者讳之嫌,事实上他们都大字识不了一箩筐,直接说是文盲也没什么不妥。但就是这两个乡野村夫,却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在书籍严重匮乏、文学异常荒漠的时期,正是他们讲的那些故事给了我最初的养分和无心的引导,后来我能成为一个文学发烧友,或多或少都与他们的启蒙有关。

外公做吹鼓手,从13岁就开始学艺跑江湖,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做过不少,千奇百怪的人间事见过听过很多,因此他讲的故事几乎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非虚构写作或叙述。虽然其中一些故事的主题提炼不够、情节稍显拖沓,但因都来自他的耳闻目睹,讲起来自然也是绘声绘色,现场感十足,人物有血有肉,细节翔实生动,不会因编造而显得穿凿附会、重复雷同,而且每一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名都一应俱全,听起来很真实很亲切,用如今的流行说法就是很接地气。

小时候听外公讲故事,主要还是听个稀奇,后来才慢慢体会到他讲的许多故事,都在讲述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随机应变,其中不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理念的灌输,基本上暗合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尽管也夹杂着一些因果报应的宿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平缓地讲着讲着,外公偶尔会突然提高嗓音,神情激动,引申感慨一通了。为此,有人嫌说教而离场,我却始终坚持到最后。我的乖巧,自然包含着私心,让外公高兴了,每当觉得没有听过瘾,缠着他再讲一个时,都能如愿以偿。吧嗒几口叶子烟,猛喝一口老荫茶,又精气神十足地说:“好!再讲一个就再讲一个嘛!”

严格地说,阿公不是讲故事,而是说书。1949年后,阿公患眼疾双目失明了,很多年都成天和几个要好的老哥们抽烟闲聊,时间一长感觉日益无趣,便请他曾当过私塾先生的远房幺爸给他读《三国演义》。没读几天,幺太公觉得累,想撂挑子,阿公当然不依不饶,被逼无奈,幺太公就跟他赌:除非我读一章回你能复述,否则就不读了!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阿公的复述不仅八九不离十,而且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拿捏得很到位,完全不逊色于茶馆里的说书人。于是,幺太公读一章回,阿公说一章回,叔侄俩合作得相当愉快。读完之后,幺太公竟然主动要求阿公从头至尾再一个章回一个章回地说一遍,他再对照着书提示查漏补缺,越说越熟练。

后来,阿公开始和几个老哥们偷偷躲在家中说书度日了,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还是被谁偷听到了,阿公说《三国演义》比以前茶馆里的说书人说得还好的议论渐渐在村里传开了。每年夏天,晚上睡不着觉,许多人都到村口的十字路口乘凉,便有好事者来请阿公去乘凉说《三国演义》。阿公开始还有顾虑,以各种理由推托,家里人也是极力阻拦,可最终没扛住轮番的邀请,实在抹不过情面,阿公松口答应试着说一次,如果大家觉得说得不好就此打住。孰料第一次说就博得满场喝彩,递烟递茶者争先恐后。从此,每到夏天年复一年听阿公说《三国演义》成了小村的保留节目。因从小跟阿公阿婆住,到我五六岁之后,一到夏天,只要不刮风下雨,每天晚饭后牵着阿公去村口的十字路口便成了我的固定任务,然后坐在他身边听他说书,常常因熬不住睡着了,散场时让别人抱着送回家。有一次,阿公因身体不适没有去,大家很失望,四叔公自告奋勇:“今晚玖哥身体有恙,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在下替他说一段,可好?”令他极其尴尬的是,竟没有一个人回应,接着就有人陆陆续续一手提着凳子一手摇着蒲扇回家睡觉去了。

但阿公的说书不同于外公的讲故事,因为存在风险。在特殊的年月,《三国演义》也不准读,更不准传播。为此,尽管在四个路口都有人自愿放哨,阿公还是若干次被潜入听书人群的村支书当场抓了个现行:“刘相玖,你刚才讲的是啥子东西?!”“报告支书,我讲的《三国演义》。”“明天到大队部来办学习班!”“好。”每次到大队部挨训,下午快收工时去接他回家,都会看见阿公在村支书义正词严地训斥下,毕恭毕敬地保证:“感谢支书批评教育,一定好好改正,再不敢毒害广大人民群众了!”但他总是检讨后就忘,反复说书,反复学习,反复挨训,反复保证,周而复始。以至于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到后来忍不住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无数次被训得像孙子一样,还要冒险去讲,究竟是为什么呀?难道就为了那一壶老荫茶和抽不完的叶子烟?难道就为了讲到高潮或精妙处的阵阵叫好声?不过,他的这种坚持和反复,受益最大的确定无疑是我,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不是先读完的,而是先听完的。

故事听得多了,小小年纪的我也有了再传播的冲动,而且讲故事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打猪草,听了故事的小伙伴人人都会自觉自愿抓几把草给我;比如剥苞米,几个故事讲完,几箩筐苞谷棒子已被剥得光溜溜。有如此利好,听来的故事讲完了,就不得不逼着自己开始编故事接着讲。这大概可算是为日后写作进行铺垫准备的初始训练,由此说阿公和外公是我从事写作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大概也不为过吧?

(工作单位: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恭喜!吴宗宪宣布当外公 怀抱外孙女一脸开心
...日凌晨在社交平台宣布外孙女诞生的喜讯:“报告。我当阿公了!小朋友超可爱的”。二女儿Vivian吴则含刚生下宝贝女儿
2023-02-03 14:15:00
...。一天,饭点到了,唐家媳妇(佘氏夫妇女儿)让儿子叫阿公吃饭。儿子面朝客厅喊:“阿公吃饭啰!”由于在佘坂及周边爷爷与外公都俗称阿公,佘公以为叫他,便答道:“好。”唐家儿子说:“
2023-10-27 02:33:00
恭喜!吴宗宪当外公,抱外孙女激动落泪,称赞小宝贝很可爱
...在账号分享合照照片,然后满脸笑容的表示:报告,我当阿公了,小朋友真的超级可爱噢。 镜头之中的吴宗宪抱着小宝贝,然后在镜头面前有一种炫耀的意思,哈哈。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点赞,粉
2023-02-03 10:41:00
岁月有痕情如故
...表哥当小尾巴去亲家送猪头肉,跟舅妈回娘家拜年,亲家阿公给三五毛压岁钱买几个气球,都能让我乐呵半天。外公常教育我,新年第一天要起早。迎着新年春光,早起吃完醪糟汤圆,穿上新衣裳,
2023-02-03 06:37:00
60岁吴宗宪宣布当外公,外孙女正脸照曝光超可爱
...名女婴,一时间收获满满祝福。吴宗宪配文:报告,我当阿公了,小朋友超可爱的。从文案中就能感受到吴宗宪当下的激动之情,年过六十的他终于当上外公着实很开心。随后,吴宗宪还晒出他外孙
2023-02-03 14:19:00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办: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
...已经过世的外公深情呼唤:“今天在这里我想跟外公说,阿公你不用担心,我今天带着一身本事回来建设家乡了。”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受邀参加论坛的全国台企联福建
2025-06-16 12:59:00
医生定期上门诊疗,89岁阿公重获新生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图为医护人员上门为韩阿公换药。本报讯(通讯员郑灵芝 林绍禹文/摄)“感谢你们长期的医疗关爱,让我可以健康地安享晚年,真的万分感谢!”2月21日,温岭市新河镇东合
2024-02-23 00:19:00
马阿公治愈出院 董大叔还在治疗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马阿公治愈出院 董大叔还在治疗“肤生工程”帮助福鼎两名创面伤患者解除病痛温都讯 福建福鼎市深受创面之苦的马阿公和董大叔,受益于“肤生工程”,在温州曙光医院接受
2023-02-23 14:05:00
77岁永嘉刘阿公患严重心脏病 需做微创心瓣膜手术挽救生命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77岁永嘉刘阿公患严重心脏病 需做微创心瓣膜手术挽救生命他家庭困难,请大家帮一把温都讯 77岁的永嘉刘阿公患有严重心脏病,心脏体积比正常人大了约8倍,已出现心
2024-04-08 14: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