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17: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不过,在他当上皇帝后,照样也对那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屠杀,特别是在朱元璋的晚年,为了防止别人夺他的皇位,他甚至不惜留下遗嘱,让人在他死后下葬时干了件更可怕的事。朱元璋下葬时有多厉害?据明史记载,场面让人不敢想象!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宗朱元璋驾崩,大明内宫一片悲声。按照朱元璋生前遗嘱,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大明朝开始为朱元璋举办国葬,一时之间,大明皇宫里经声阵阵,素衣如雪。然而,就在朱元璋的葬礼刚刚开始之际,新皇帝朱允炆突然公开了朱元璋生前的遗嘱:朱元璋后宫众妃为朱元璋殉葬。

这件事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当时这条消息一公开,整个大明内宫一片哀嚎!不过,那些哀嚎之人,可不是为朱元璋驾崩而悲伤,她们只是借朱元璋的丧堂来哭自己的悲伤!因为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那种在历史上早就消失的“人殉”风俗,居然会在大明朝被再度兴起!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书籍中,就有关于“人殉”的描写:“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不过,这种风俗自秦朝起便被废除了。就连践行高压统治的秦始皇,他死后也只选择以兵马俑来代替真人殉葬啊!那么,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这其实是与朱元璋个人对皇权的控制欲有关的。因为久经沙场和皇宫内斗的朱元璋知道,自己一旦去世,后宫那些位高权重的嫔妃们便会趁新皇登基之际,在后宫争权夺利,甚至还会干涉朝政,而当时的皇太孙还很年轻,朱元璋担心自己的皇太孙到时候把控不了后宫,所以,他便干脆横下心来,将那些容易挑事的嫔妃们一起带走。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当时的朱元璋自己认为,他这是为了他朱家子孙的皇位着想,殊不知朱元璋这一道圣令,让当时的后宫乱成了一团!因为在那46名后妃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想为朱元璋殉葬!毕竟生命是自己的,谁愿意去死啊!不过,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贵为君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那些后宫的嫔妃呢!

所以,据明史记载,对于那些不愿意殉葬的嫔妃,皇宫的侍卫和太监便会来“帮”她们一把。太监们会在一张太师椅的上方系一条白绫,让那些嫔妃自己爬上太师椅去上吊,如果有谁不愿意去,侍卫和太监们便会强行将她们架上去用白绫活活勒死!诸位试想:当时那种恐怖的场景该有多么惨人啊!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然而,这还不是最恐怖的事。最恐怖的是那些朱元璋生前比较喜爱的宫妃,她们的死法就更为痛苦了!因为为了保证她们的容颜不变,太监会将大量水银灌注到她们的身体里!而为了灌注这些水银,太监们会将她们身体的一个部位切开,然后向里面倒入水银,虽说水银的腐蚀性不是很强,但是大量的水银对身体的腐蚀仍然会让人疼痛难忍的!

所以,这个过程简直是残忍之极了!还有一些宫妃是被活着关入密闭的棺椁之中的,这些人最终的结局便是被活活憋死!据史料记载,活埋的宫女往往会以一些奇怪的姿势死去,她们手上的指甲可能也会脱落!这样的场景,想想都让人触目惊心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00: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洪武朝脆弱的君臣关系
...戮协助自己打下天下的功臣是常见现象,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屠杀功臣之酷烈、彻底,仍然令人毛骨悚然。《明史·功臣世表》所载洪武朝功臣共六十九人,被朱元璋诛戮赐死者共三十二人,占明
2023-03-12 21:20:00
大明开国初期“五龙同朝”真的存在吗?
...同时存在五位皇帝以及日后成为皇帝的人,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五位皇帝。可以说这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就是明朝最繁荣、最巅峰的时期
2023-01-06 21:13:00
从道同冤案看朱元璋的皇权与人性
朱元璋作为一个放牛娃,最终能够爬上权力的巅峰创建大明王朝实属不易,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这爱杀人的毛病也一直被人所诟病,自他登基之后,那些开国功臣基本难逃鸟尽弓藏的宿命,仅有寥
2024-03-19 07:16:00
朱标多次顶撞朱元璋,为何朱元璋从未想过要废他
...太子朱标,一位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皇子,频频与其父朱元璋顶撞,但惊人的是,朱元璋从未有过废他的念头。这似乎与常理相悖,因为在历史上,与权力相抗衡的继承人往往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2024-06-04 20:26:00
大明开国功臣周德兴,为何被儿子牵连死了
...系更密切了,他们从小就是朋友。所以后来猜忌心很重的朱元璋,再后来屠杀功臣的时候,对他俩也是比较照顾。但是虽然他俩没有在建国的时候被杀害,但是周德兴却还是死在了帝王手中。这主要
2023-08-03 20:18:00
朱升:大明开国第一谋士的战略智慧与传奇人生
...另一位谋士,他比刘伯温更具战略思想,九字定乾坤,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他便是大明第一谋士朱升。朱升,安徽休宁人,早年也曾从仕于元,后心灰意冷,隐居于石门讲学。至正十八年,朱
2024-02-18 20:13:00
南明开国皇帝与南宋开国皇帝相比如何
...延残喘而已,至少和那些开创一代帝国的皇帝比如刘邦、朱元璋相比要差不少。再加上他的逃跑主义思想以及求和主张,使得很多人认为他过于软弱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南宋存活下来了,并且在
2024-05-27 15:38:00
朱元璋“杀贪”30年,最终还是败给了商人
...一步一个血脚印爬到天花板的帝王,只有两个——刘邦和朱元璋。说起明太祖,他的出身是无法回避的精彩内容,以下是朱元璋的前半生履历。0到14岁,饿着肚子给地主放牛,眼睁睁看着亲人一
2023-01-22 15:40:00
朱元璋:从贫苦小子到大明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朱元璋(1328年—1399年),字国瑞,号明德,后世称为明太祖。他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传奇之一,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小子到开创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充满了奋斗、智慧
2024-12-20 09: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