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团场人的背筐情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2 03: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高永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石河子下野地工作和生活过的职工群众,都不会忘记用背筐背东西的经历。那些年,背筐曾出现在连队的各个角落。

1969年初,我被分配到农七师下野地五场(现八师一三三团)机枪连工作。

那时候,农场初建不久,连队职工的生产工具极为简陋,有坎土曼、铁锨、镰刀、爬犁子,还有两辆架子车。每年农田里收棉花、收玉米,菜地里收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时,大部分职工都是用背筐将它们背回来的。

当年8月的一天,浇水排黄排长给全排下达新任务:全排突击割树条,编制背筐,为收获玉米和棉花做好准备工作。

说起背筐,那个年代的连队职工都非常熟悉。背筐的材质、大小和款式区别不大,有的是用柳树条编制的,有的是用杨树条编制的,还有的是用榆树条编制的,而用红柳条编制的背筐最结实。

背筐底部大约为30厘米宽、40厘米长,高度为80厘米至100厘米,越往上编口径越大,约为50厘米宽、80厘米长。一般来讲,背筐比麻袋装得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每人带着镰刀、绳子,沿着二支大渠割树条。

班长告诉我们,其实割树条很有讲究,要选择当年新长出的新树条,不要发杈的,要选那种又直又长的才好用。

我和几个伙伴仗着年轻有力气,专门到茂密的红柳丛里割红柳条。由于红柳条比较坚硬,用镰刀割需要下大力气,所以我们个个累得满身大汗。二班的小伙子牛树林没留神,小腿被红柳的树杈戳了一条很深的血口子。

树条割回来后,还不能直接使用。在编制背筐前,黄排长让各班点燃一堆柴火,他拿着一把树条在火堆上烤。等树条变软、柔性很强时,他才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编制背筐。只见他一边打筐底,一边讲解,动作十分熟练。

就这样,直到我们每个人都把编制背筐的流程看明白后,黄排长才让大家各自找一处平坦的地方,动手编制背筐。

这次排里下达的编背筐任务是3天时间,每人编制背筐6个以上。

浇水三班有个上海青年叫周阿根,比我们早到农场几年。编制背筐时,周阿根先把杨树条烤得软软的,打背筐底部时,他把筐底打得很大,所以筐子编出来比其他人编得大。由于是用杨树条编的,自然比红柳条筐重很多。

连队收玉米时,保管员把周阿根编的背筐发给大家,但谁都不想要,说周阿根坑人,哪能背这么大的背筐干活。可等到拾棉花时,这些背筐却成了抢手货,人人都想要个大背筐,能多装些棉花。

到了21世纪,兵团的拖拉机多了,农用车多了,采棉机多了,团场收获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几乎都是机械化,团场职工群众背了几十年的背筐,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遥远的回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绘专业团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二二一团,帮助团场全面完善国土地理空间,优化团场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益阳援疆工作队在对口援建中,注重规划先行,坚持系统推进受援地园区规划和
2024-01-04 07:45:00
...十二团医院被确定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志着兵团首个团场“二甲医院”成功创建。2020年,一师十二团医院按下“二甲医院”创建启动键。3年来,该院扎实开展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023-10-05 02:30:00
...一师六团、四师七十四团名列其中。近年来,兵团各师市团场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关于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五清三化一改”持续开展连队清洁行动,加强连队人居环境综合整
2024-04-14 01:58:00
愿用一生绿荒漠
...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七师胡杨河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团场之一。自2001年在连队担任连长以来,张素新就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团场发展和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他带领技术
2023-12-05 03:25:00
玉米茶在记忆里飘香
...代,原农八师(现八师)石河子市管辖的下野地垦区各个团场,经过第一代军垦职工的辛勤开发建设,已经形成树成行、田成方,道路、电力、农渠基本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营农场,放眼望去
2023-07-28 02:05:00
...报●李学军 口述 肖良波 整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团场的人家能用上煤油炉的很少,家家户户使用柴火灶,使用时总有诸多不便。特别是下雨天,柴火被雨水淋湿,生炉子时,屋里烟雾腾
2023-07-28 02:06:00
和美连队入画来
...的小龙虾年产量达到4000公斤……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各团场积极施策,结合市场需求寻找突破口,因地制宜精准打造“一连一品”。目前,师市产值过亿元的连队有30个,特色水产养殖、果
2024-05-02 01:45:00
“钢丝”面条
...师)一三三团工作时,吃上了神奇的“钢丝”面条。由于团场生产的小麦大多作为公粮上缴,又盛产玉米,所以,那个年代,职工群众几乎一天三餐都吃的是玉米面馍馍、玉米面发糕、玉米面饼子和
2023-10-13 03:11:00
...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各具特色……秋日,漫步在六师各团场连队,处处可见“颜值”与“气质”兼具的连队美景。近年来,六师各团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23-10-26 02: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