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4 21: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宣布起兵,援引“祖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以“靖难”为名争夺皇位的战争。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成谜,燕王朱棣登上皇位,成为明成祖。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那么为什么燕王成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一、燕王的雄才大略

燕王智勇双全,是其靖难胜利的首要主观原因。早在洪武十三年,燕王与晋王出征乃儿不花,晋王不敢前进,燕王却勇猛冲杀,大获全胜。后来又几次出征蒙古,威震边塞。为朱元璋解除了北顾之忧。深为朱元璋所钟爱。

燕王起兵后,每战必亲冒矢石,冲锋陷阵。白沟河之战,燕王“所乘马三易三被创,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左右奋击,”以致剑锋折不能击才稍退。敌军追来,仅隔两堤,燕王仍临危不惧。两军对峙片刻,适逢暴风吹折南军将旗,南军骚动,燕王趁机击溃南军。

燕王还有着丰富的临战经验。如打沧州便是一个很好的战例,建文二年秋,南将吴杰,平安守定州,盛庸守德州,徐凯,陶铭欲筑城沧州,以成犄角之势。燕王考虑到德州城坚固,是敌军集结之地,定州城也完缮,而沧州城是土城,经久已坏,新城还未竣工,于是决定攻打沧州。但为了麻痹敌人,故意声扬征辽东,并遣将往直沽造浮桥,以迷惑敌军。但军行不久,便折师南下,土兵都疑惑不解。燕王故意说天意如此,于是倍道兼程,于次日食时到沧州。而南军还没发觉,仍在伐木筑城,突然发现燕军到了城下,都不寒而栗,有事燕军拿下沧州。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二、文臣运筹帷幄,武臣效命疆场

靖难期间,燕王的谋士是姚广孝。姚广孝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精悉阴阳术数之学。建文帝削藩将及燕王。姚广孝极力怂恿燕王起兵。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与姚广孝谋划起事,适逢风雨,檐瓦堕地,相信天命的燕王有点恐惧了。姚广孝坦然地说:“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一席话说得燕王心花怒放,决心更大。

元年十月,李景隆欲趁燕王征大宁之机围攻北平,姚广孝配合燕世子守住了北平城。二年秋天,燕军久围济南不下,姚广孝驰书燕王请他班师回来,燕王于是还师休整。建文四年春,姚广孝建议燕王“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燕王便挥师南下,在半年内打到南京,取得靖难役的最后胜利。

燕王在北征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智勇双全的“爪牙”之士,主要有张玉、朱能、邱福、金忠等,他们为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元年七月,张玉等率兵攻夺九门,抚谕城内外军民,三日而定北平。接着,张玉、朱能等攻蓟州,降遵化,克永平,下密云,很快就控制了北平地区。

二年底,燕军攻东昌,遭到盛庸、铁铉部众的顽强抵抗。燕王被围,朱能杀入敌阵护驾,张玉不知燕王已突围,也杀入敌阵,重创身死。燕王即位后,追封张玉为英国公,朱能封为成国公,其他诸将也屡立奇功而封爵。

这些文臣武将对燕王忠心耿耿、浴血奋战。不像南将那样胸无韬略,而又相互猜忌,勾心斗角。如果没有这些文臣武将的出谋划策及出生入死的拼搏,燕王即使雄才大略、能征善战,靖难之役的胜利之是不可思议的。

三、鞑靼骑兵的中坚作用

燕军中有许多鞑靼骑兵,有几种来源:其一是洪武年间,太祖数次遣将出征蒙古,所获的鞑骑,太祖便命留守北平,受燕王统领。其二是归附燕王的鞑骑。但其绝大部分还是在建文元年秋,燕王征大宁,收编宁王的护卫军八万人,其中尤以朵颜三卫的鞑骑最为骁勇,使燕王兵力大增,开始分编成五军。

燕王充分运用骑兵往来迅忽的特点,声东击西开展运动战,以消灭南军的有生力量。如四年二月破沛县后,燕王派胡骑十几人伺察敌情。在邹县遇敌饷卒三千人,胡骑头领大呼:“燕王大军至矣”,杀入敌阵,南军饷卒惊溃,并擒千户二人归来。燕王大赞。鞑将火真,洪武年间归附,随燕王征战,每战都有所获,在燕王军队中名声大振。燕王登基后,封火真为同安侯,子孙世袭观海卫千户,为燕军中鞑将的佼佼者。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四、舆论的作用

燕王身为藩王,起兵反对朝廷,是以地方反中央,以臣叛君的不义之举,为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所不容。为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使其背叛行为名正言顺,燕王便打着“诛奸臣,清君侧”的旗号,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掩盖其觊觎神器的野心。

建文四年春,燕军逼近江北,胜利在望。建文帝派庆城郡主割地议和,燕王仍煞有介事地声称自己只是“清君侧”。但一月后,燕王打到南京,除了“奸臣”,并没有归附旧藩,而是在群臣的“劝进”下穿上了龙袍,此时人们方恍然大悟,一贯以周公自诩的燕王居然有司马昭之心。

燕王的舆论不仅迷惑了建文帝君臣,而且更孤立了齐泰、黄子澄,燕王把反抗的矛头指向齐、黄,指责齐、黄削藩是为“剪旁附之枝”,从而使齐、黄二人处境尴尬,许多合理化建议得不到采纳,两次被罢免,后来建文帝竟认为“齐、黄误我矣,”此外,燕王也迷惑了将士,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为除“奸臣”而战,因而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死无反顾。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五、坚固的北平城为燕王提供了牢靠的堡垒

北平,辽、金、元曾定都于此,皇城、宫廷建制完备。朱元璋称帝后,曾有定都北京的打算,但考虑到当时北方尚未安定;大运河多年淤塞,漕运困难,加之开国元勋多为南方人,不愿北迁,因而就定都于南京。

北平地势险要,固若金汤,自然与南京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其他诸王所不具备的。它为燕王提供了一个牢固的堡垒,使其在征战中后方无后顾之忧。元年十月,燕王为诱敌深入,决意征大宁,诸将担心李景隆会趁机围攻北平,燕王坦然地说:“北平深沟高垒,纵有百万之众,未易以窥”。结果燕王既攻下了大宁,扩充了实力,回师往救。而李景隆徒困于坚城之下,遭到北京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一筹莫展。只得退却,在郑坝村遇燕军主力而败北。如果没有坚固的北平城做后盾,燕王是不敢轻易冒险征战大宁的,而李景隆也有可能攻取北平城,捣毁其巢穴,使燕王退无所据。

为什么燕王朱棣在“靖难”中取得最终胜利呢

此外,宦官的告密也促成了靖难之役的尽早结束。由于建文帝平时对宦官管束较严,一些宦官对此不满,越是投奔燕王,“且言京师空虚可取状”。使燕王认清了形势。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燕王的雄才大略,股肱爪牙之士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决定了最后的胜利是属于燕王的,而宦官告密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正由于宦官告密有功,燕王朱棣称帝后,一反祖制,任命宦官出使、专征,从而开了明代宦官擅权的先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2:46: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棣11岁的时候,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封地名为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对国内不太平的局势,就显得很忧虑,当时,北方蒙古还有
2023-11-07 18:04:00
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为中国佛教的传承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位的小皇帝这么迅速地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惴惴不安,阵阵寒意涌上心头。正当他不知如何自处时,一个“日如三角,形同病虎,虽着僧衣,目光却冒出腾腾杀气”的人来到朱
2023-09-24 19:37:00
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辟永乐盛世的传奇和尚
...做了一个小官,后来姚广孝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二人交谈甚欢,燕王临行之时,姚广孝要求和燕王一起回北平,燕王当时也胸怀大志,面对姚广孝这个不凡的和尚,自然是十分
2024-03-25 20:58:00
李景隆背叛朱允炆后他的下场如何?
...来李文忠成长为一代名将。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的儿子,燕王朱棣是他的表叔,建文帝朱允炆是他的表弟。(李景隆和朱家的关系) 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空出来的太子之位,便有了四个
2023-10-27 14:43:00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是谁,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反抗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措施,史称\"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最终燕王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大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2024-04-19 15:11:00
朱棣与明朝的靖难之役:分封制度的兴衰
...列藩王后,建文帝终于遇到了硬茬子,那就是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明成祖朱棣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十岁的时候就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后先后多次率兵北征,拥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建
2023-09-17 15:29:00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揭秘朱棣迁都北京真相
...南方的读书人与他势不两立,这使他怀念起当年他被封为燕王的封地——北平。他21岁那年,被封为燕王,来到北平,至登上皇位,一共在北平待了15年,北平是他的龙兴之地。据《明史》记载
2023-04-17 17:33:00
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的智谋与荣耀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率领“靖难”大军攻下南京,在拜谒明孝陵后,即皇帝位。朱棣称帝后,论功行赏,大封功臣,但谁也没想到,他的第一功臣竟然是一个身穿僧衣的和尚!此人不求荣华富贵,
2023-10-28 05:44:00
姚广孝接受朱棣加封不愿脱僧衣,他到底有何苦衷?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陈兵北平城,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大军慷慨陈词,称朝中有奸臣作祟,为了稳固大明江山,清除奸臣,他不得已才起兵征讨。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台下将士听完之后,士气高昂,
2023-06-22 15: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