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阅读推广大使”郑永春: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读书显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读书的时候,你坐在书桌前、沙发上,身体不再处于运动状态。但心灵是宁静的,大脑是专注的,工作是高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读完书后,并不会觉得虚度光阴,而是觉得特别充实。
在我们推行的全民阅读行动中,一直强调文史哲等社科类图书的阅读,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科普阅读,它的重要性和价值长期被低估了。
科普阅读有几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科普阅读可以指导工作、生活和学习。跟人工智能相比,人的优势在于创新创造能力,在于能够与其他人共情,互相满足情绪价值,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个体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科普阅读能帮助我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科普阅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你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再次深入大自然的时候,你就有了独特的眼光,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而是窥见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则。你会知道钱江潮不仅是美景,还是月球引力牵引海水起伏的结果。你会知道日食、月食、流星雨、天气等都是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在起作用。
最后,科普阅读,不仅能得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理性的人,看穿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并且有勇气去面对,找到一个安放我们心灵的所在。
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很重要。我们要明确阅读的动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用的图书。要适应认知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读图画书,中年级的学生以图文书为主,而高年级以文字书为主。要通过输出提升阅读效果,科普图书中大多没有故事,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读。
科普阅读的收获,是系统化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思维。让我们从直觉感性上升到抽象理性。阅读的时候,要多圈画,把名词术语圈出来,把具有思想性的话语划出来。要通过思维导图,把不同层次的知识分门别类,厘清思路。更进一步,还要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把读书成果分享出来,通过读者的反馈,促进自己思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