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鲁医健康说|破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科学认知是关键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10-09 18:14: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关系着大众的健康幸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10月9日下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专家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

鲁医健康说|破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科学认知是关键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杨楹介绍,当前,社会中仍然存在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现象,患者常常因病耻感和污名化回避或延误就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公众的误解不仅让患者承受“疾病+歧视”双重压力,更阻碍其就医康复,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常见精神疾病。

一是破除核心误区,明确精神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而非“不可控的心理问题”。现实中,不少人将抑郁症、焦虑症等同于“情绪脆弱、抗压力差”,这是典型认知偏差。从医学角度看,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本质相似,根源在于大脑功能及神经递质调节异常,抑郁症常与血清素失衡相关,焦虑障碍则与大脑杏仁核过度激活有关,绝非“性格缺陷”或“心理脆弱”。绝大多数精神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建立科学认知,破除对精神疾病“一刀切”的误解。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多源于混淆“严重精神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事实上常见精神障碍较为普遍。长期失眠、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可能是抑郁或焦虑的早期信号;儿童长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适应障碍的表现。这类疾病有轻、中、重不同程度,轻度患者通过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即可改善;中重度患者需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干预。我们无需过度恐慌,更不应随意给患者贴负面“标签”,唯有理性看待,才能减少偏见。

三是传递人文关怀,理解患者困境并给予实际支持。精神疾病患者的额外压力,多源于难以摆脱的“病耻感”,他们担心被贴上“精神病”标签,进而自我封闭,陷入“疾病发作→遭遇歧视→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对他们而言,需要的不是排斥与指责,而是真诚的理解与关心。身边人陷入情绪低谷时,“我能帮你做些什么”远比“别想太多”更有力量;患者需请假治疗时,“好好休息,等你调整好”远比“这有什么好治的”更显温暖。对患者的包容,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平等对待”,就像我们不会歧视高血压患者一样,更不该对正与精神疾病抗争的人另眼相看。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专业科普”是重要推手,但更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积极行动。少用一句误解给他人贴标签,多用一份理解去接纳不同,才能让心理健康事业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让这个世界少些偏见、多些善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0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增加,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和精神疾病等。“临床肥胖”概念的提出具有多方面意义。“首先是疑似‘临床肥胖’的个体会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进而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5-01-20 08:09:00
什么是阻碍抑郁症治疗的第一“元凶”
...眠不佳或者心情不好。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大部分生理疾病精神疾病病耻感一直较高,即人们一般不会因为自己感冒或者扭伤而感到羞耻,但却会感到得抑郁症很丢脸。抑郁症的污名不仅是指患者对自
2023-08-22 17:30:00
当“心灵感冒”被严重低估,如何拯救抑郁症?
...的病因。另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是自杀死亡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0倍。有精神科专家分析表示,抑郁情绪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严重程度的增加,可能会转变成抑郁
2023-07-24 14:45:00
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是失败者?看看5个年轻人过度担忧的“心理误区”
...选择的权利。误区3: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担心患了某种精神疾病从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来说,根据《2022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群体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比例大约为21
2024-09-10 14:06:00
病耻感相较抑郁症或给患者造成更严重影响,专家呼吁寻求治疗
...志的一项研究,80%的受访者强烈认为病耻感和歧视可能比精神疾病本身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主办方介绍,为避免潜在的歧视,许多精神病患者宁愿独自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病耻感还可能
2023-10-10 17:35:00
抑郁症具有双面性 警惕“微笑型抑郁症”
...给出3点建议。1、重视抑郁高发倾向,消除“抑郁症”的污名感!抑郁被形象称为“精神感冒”,新冠疫情后,抑郁症发病率更是显著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2年3月发布的科
2023-08-07 05:35:00
...后到达现场。后联系家属,经过了解,这名女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已经被送到垫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就医。写在最后:虽然每个人都有穿不穿衣服的自由,但是在公共场合不穿衣服,违反了社会的公
2024-04-09 11:13:00
...年通过社交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被污名化为“矫情”“博关注”,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立感。二、社会支持网: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路径社会支持理论指出,个体通过社会关
2025-06-20 10:22:00
抑郁症治疗难题,何解?
...院曾参与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抑郁症虽然已经为大众熟知,但完整概念的普及、系统全面的治疗仍未全面落地。人才紧缺根据官方统计,
2024-10-30 11:35:00
陈良枚 广西钦州市精神病医院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精神疾病,大部分人并不是很了解。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的时候通过自杀的方式了却自己的生命。后续调查发现,梵高很有可能患双相情感障碍
2024-02-03 04:4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振昂 张宁马瑞/摄像/剪辑
2025-10-10 08:04:00
中央政法委发布二、三季度名单,全国69人获殊荣南京南站救人护士当选“见义勇为勇士”本报讯(通讯员宁义宣记者王茸唐婷婷)见义勇为
2025-10-10 07:31:00
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
老兵捐赠40年前老照片引出一段感人故事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张莉练红宁)国庆假期
2025-10-10 07:32: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规范合理使用关系着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5-10-09 15:03:00
【有理有句】大江流日夜,鹿鸣天鹅洲
主创:王舒娴 詹蔷 汤立毅 李砚青统筹:陈俊旺 李川 伍佳佳 董晨旭【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10-09 15:12:00
近日,百年人寿河北分公司分享了一则适老服务案例,展现了其在保障老年客户受尊重权方面的积极实践,为金融行业适老服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10-09 15:28:00
淄博师专“王一君技能大师工作室”黑陶作品亮相陶琉会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苏清华)9月29日,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盛大开幕。本届陶琉会践行“文旅+展会”融合办会理念
2025-10-09 15:50:00
通讯员 翟亚坤近日,省工信厅公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百景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泰安高新区中科恒信智能科技(泰安)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上甑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成功入选
2025-10-09 16:34:00
骨折伤者被困搁浅货船 无为市多部门紧急求援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无为市西河水域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当日10时11分,无为市公安局刘渡派出所接到报警
2025-10-09 17:12:00
无人机空投物资 潜山市天柱山镇成功营救出两名被困青年
大皖新闻讯 10月8日,一场历时近四小时的紧急深山救援行动在潜山市天柱山镇展开。两名青年因在未开发的虎头崖景区迷路,其中一人脚踝扭伤
2025-10-09 17:13:00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7:14:00
在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迎来了成立九周年的重要时刻。九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始终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
2025-10-09 17:34:00
新生儿口吐白沫,山大附属儿医紧急为食管闭锁宝宝抢回“生机”
国庆假期期间,一名新生儿雯雯(化名)出生后即出现口吐大量泡沫,“像螃蟹一样吐沫,而且一吃就吐”,经当地医院食管造影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
2025-10-09 17:40:00
近日,中国银行邢台沙河健康街支行厅堂内秩序井然,工作人员正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大厅内一位老年客户突然身体不适,跌倒在地,情况十分紧急
2025-10-09 17:44:00
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成功举办诗文朗诵大赛
童声琅琅,诵不尽百年风华;赤心拳拳,咏唱着时代新篇。近日,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诗文朗诵大赛隆重举行。25名参赛学子同台竞技
2025-10-09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