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09: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陈振龙故居。

从汉至清,中国历史上经历过七次人口大增长。清道光年间,中国人口第七次大增长,从清初的约7000万人猛增至4亿多人,为幅度最大的一次。

不少学者认为,这与明代传入中国的红薯有着直接关系——红薯在全国的推广种植,有力地解决了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从而引起人口增长。

学界关于中国引进红薯的3种主要说法中,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广东虎门人陈益和广东吴川人林怀兰共享“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的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冒险从吕宋带回薯藤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陈振龙铜像

红薯原产中美洲,系管状花目旋花科一生年草木植物,别名甚多,至少有40种,常见的有红薯、山芋、地瓜、红苕、白薯等。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箭曾撰文指出,推测甘薯大致经海陆两路,大约在十六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

关于陈振龙引进红薯的过程,《闽书》卷一五○《南产志·红薯》记载:“万历中,闽人又得之外国……盖渡闽海而南,有吕宋国……以通商故,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红薯,被野连山而是……然恡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于是入闽十余年矣。”

史料记载,陈振龙(1543—1619)是长乐县青桥村人(今长乐鹤上镇青桥村),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

童年时,他曾目睹家乡十年九旱,田园绝收,民不聊生,“闽都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因此,他在吕宋岛发现“朱薯被野,生熟可食”后,想到若把红薯引种乡土,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

当时,吕宋岛正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红薯也是由西班牙人带到当地种植的,不仅管控十分严格,还有海关层层盘查。为此,陈振龙只得先潜心学习种植之法,默默等待引种回乡的时机。

第一次,陈振龙从当地人手中购得薯块装在箱篓之中,被海关搜出没收。不甘心的他又暗地购买薯藤,编入一只藤篮,再次失败被罚款,还险获牢狱之灾。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50岁的陈振龙又购买了八尺薯藤,秘密装于竹筒之中,用绳子系于船舷浮在海水上。西班牙人在例行检查后,没有发现可疑之处遂放行。经七昼夜航行,陈振龙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到长乐老家试种后大获成功,红薯在当地长势很好,收成高。

七代推广红薯种植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长乐番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长乐番薯。

随后福建再次大旱,田园绝收,民不聊生,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陈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金学曾呈报《献薯藤种法禀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并说明吕宋种植红薯之利,建议试种红薯以解粮荒。

金学曾对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的义举大为称赞,命其再次觅地试种,又大获成功,金学曾试吃后赞叹味道鲜美。陈经纶再呈上《献红薯禀帖》,称红薯适合东西南北种植,恳切请求金学曾“乞广生民计,通饬各属效文栽种,以裕民食”。金学曾采纳建议,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红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克承世业”,一直致力于将红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绩卓著。陈振龙及后世七代都大力在全国推广红薯种植,把红薯从闽中推广种植到长江流域、山东、河北、北京、四川等地,陈振龙家族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农作物推广世家。

从万历年间红薯传入我国,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政府下令全国推广红薯,在这近两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自然灾害频仍,百姓常受饥荒之苦。红薯有效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红薯的种植也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了这一时期社会人口的增长。

清代中期,百姓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主祀金学曾,配享陈振龙、陈经纶、陈世元。清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又在乌石山清冷台建“先薯亭”,纪念陈振龙把红薯传入中国的大爱行为。

1963年,郭沫若到福州考察,特地去福建省图书馆查阅一本奇书——《金薯传习录》,并写下了《满江红——为红苕传入中国370年而作》:挟入藤篮试秘航,归来闽海勤耕织。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2016年,农业部批准对“长乐番薯”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文化时讯

3月29日,武汉市举行了“2024首届乡宴烹饪创新大赛”。长乐两支乡厨队伍参赛,共获得7枚金牌。其中,受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委派参赛的雁峰厨艺团队,斩获5面金奖和1面银奖,为闽都闽菜增光添彩。

3月30日,2024年度“百里水上福道 千年闽都画卷”龙舟巡回赛第二站比赛,在晋安河举行,福州长乐汇泉队凭借43.3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4月5日、6日,福州草莓音乐节在长乐区首占营前新区体育中心举办,超4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乐迷,在大雨中尽情狂欢。歌手们在舞台上展现了高超的音乐技艺,呈现多元化的摇滚狂欢,给大家带来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长乐至宝

太平桥

长乐陈振龙:引种红薯厥功至伟

长乐太平桥。

长乐太平桥历史可追溯至唐上元元年,由梅花坊人林巨卿捐资建造。明弘治年间圮,署县事姚祯重造,名丰泰桥。嘉靖年间复圮,隆庆四年,知县蒋以忠重建,改名太平桥。桥长13米、宽3.8米,石构、单孔,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重修。(全文共2252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好菜直达城区 村民不愁销路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好菜直达城区村民不愁销路长乐首个村级农副产品展销平台助农增收市民在屿北村农产品展示馆选购菜品。通讯员杜胜健摄春夏之交,万物葱茏。在长乐区古槐镇屿北村,村民蒋贞安
2023-04-21 08:24:00
谁靠着从国外偷回一条藤蔓救了3亿多人的命
...一条藤蔓,却拯救了3亿多人的命。他所带回来的藤蔓是红薯的藤蔓,这种农作物的原产地在美洲。最后,西班牙人将此物带到了吕宋。红薯有许多优点,生存能力强、对土壤要求没那么高,而且,
2024-06-22 11:02:00
...个为我国广泛种植红薯做出突出贡献的家族,就是福建的长乐人陈振龙的家族。据记载,明万历1593年间,陈振龙及其子陈经纶到菲律宾做生意时发现从未见到过的、当地种植的红薯。“大如拳
2023-10-10 22:19:00
他从海外冒险偷回种子,被称为古代“袁隆平”
...律宾偷了一个宝贝回来。陈振龙陈振龙的老家是福建福州长乐县,从小博学多才,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加冠那一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陈振龙屡次乡试不中,逐渐心灰意冷,于是决定弃文从商
2023-01-17 16:51:00
衡阳县农特产品大受欢迎
...自衡阳县的衡阳志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井头薯粉(长乐红薯粉)、衡阳县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金槐茶、湖南予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嘉慧紫苏酱、湖南零零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00
2024-11-21 11:21:00
明朝的红薯和玉米有什么故事
...说的,不单纯的是什么原因了,所以题目说的假如明朝有红薯和玉米这个清朝就不会灭亡了,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为何这么说呢?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现在总有一种
2023-07-29 17:28:00
...火助农”志愿者两次到衡阳县井头镇,帮助志宏农场销售长乐红薯粉、红薯干、无花果干等当地特产;此前,连续两次采用中英双语直播推介渣江米粉、腊肉、黄瓜皮、萝卜干等当地原生态农副产品
2023-01-10 19:41:00
“新农人”返乡种番薯 领跑乡村振兴路
...兴路农户在田间采挖番薯。本报记者 余少林摄连日来,长乐区文岭镇前董村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番薯田中,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成熟的番薯,去泥、分拣、装袋。在一辆大卡车边,新
2023-12-20 08:06:00
福清东张水库全域治理有新招
...来,福州“一库两线”工程建成后,东张水库还将输水到长乐。石竹山脚下的东张水库。老水库有了新使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今年2月,福清市委、市政府成立东张水库水质提升
2023-11-01 22: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