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朝的内斗,为什么那么惨烈?
因为你在明朝,参与内斗收益极大,不参与内斗风险极大。这内斗能有什么收益呢?
你能升官,把对手斗倒了,他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放在别的朝代,位置空出来呢,一般也跟你没啥关系。任命官员,那是吏部、丞相、皇上的事,你参与不着。
但是明朝不一样。明朝有一个大弊政,廷推。
这“廷推”是啥意思呢?就是要任命一个中上级官员,六部都有推举权、讨论权。这个是朱元璋设立的,本意是更公平的选拔人才。
但是很快啊,这个廷推就变成各个党派为自己人抢位置的工具了。每次有官员要任命了,哇,那家打的呀。
所以在内斗上,只要你干掉了一个人,那你或者你这个派系的人就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
而且明朝的内斗啊,是你斗下来一个,经常可以拉下来一大串,空出一大串位置,那这个获利就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明朝有奸党罪,在胡惟庸案那会儿就开始了。奸党罪就是你们这一党都有罪,这个定罪非常模糊,说你是你就是,只需要口供。
明朝就经常发生这种事:把一个大臣抓到诏狱里,严刑拷问,“你的同党都有谁?你是谁指使的?是不是谁谁谁?”
说实话,能扛住严刑拷问,不胡乱指认的人很少。就算你不指认,也可以替你指认。只要有人指认到你头上,你就完了。
你也被逮进去,你的同党又有谁?也不光是拷问,诬陷举报。
要不胡惟庸案、蓝玉案能牵连十几万人呢?
这么大的收益,就会促使官员们抱团结党,热衷内斗。
那为什么在明朝,你不参加内斗风险又特别大呢?
这个道理其实跟上面一样,太容易被牵连进去了。比如说呀,明英宗朱祁镇,他在复辟之后又重用石亨。
这石亨也成权臣了,跟之前王振一样。那等石亨倒台了呢,又开始大面积牵连。有一个官员被人举报,他曾经在石亨的办公室跟石亨吃过一次饭,他也是奸党。
多亏还有另外一个人打抱不平,说有那么多跟石亨明显有关联的人都没查都没问,这哥们就是吃过一次饭,怎么就能算是一党呢?
然后他这个祸算是躲过去了,但也是因为他躲过去了,才在历史上留下这么一笔。就因为这种小事,甚至纯粹虚构的事,在内斗里被牵连的太多太多了。
那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人人自危啊,更要抱团结党自保。
那当然,明朝内斗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啊,获利和风险这两条是不太有人说。那这个明朝内斗呢,把明朝的官场搞得就像个乱世一样。
大家觉得,乱世和治世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关键不是什么法律、战乱什么的,是确定性。就是我做一件事,可以比较明确地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叫做秩序。
秩序的反面呢,就是混沌,就是混乱,就是我现在做什么跟我得到了什么后果没什么关系。
那越是秩序呢,确定性就越强。我做个好人,我不犯法,一般呢就不会遭什么灾。
那在官场上呢,就是我好好当官,就算我升不上去,也摊不上什么大祸。
那乱世呢,就缺乏确定性。
你再是个好人,你积德行善,照样一刀砍死你。是个好官,老老实实的,不招谁不惹谁,不结党不抱团,那又如何?
就在明朝,不一定什么时候,奇奇怪怪的原因就会斗到牵连到你头上。
那在乱世呢,价值观、社会风气就会变成先下手为强,比谁够狠,比谁够坏,特强凌弱,就是丛林法则吧。
像明朝中期啊,有过这么一个小事:有一个部的尚书,他是个老臣,岁数很大了嘛,有点糊涂了,做什么事都问问手下官员。
大家想想,这个其实不算什么坏事吧。老领导也不太管事,对下级都挺好。
哎,在明朝,他下面这些官员就跳起来一起欺负他。
乱世嘛,你弱就活该被欺负。人人自危,对人人都去压迫别人,去攻击打压别人。
那大伙想想啊,这种风气不光是在官员之间,官员对皇上也会这样啊。
无时无刻,咱们都得先掰掰手腕。嘉靖这样的狠人上来了,官员们老实了;万历这样老实的上来了,哎,官员就踩上来了。
官员之间,官员跟皇上互相仇视。
你从这个角度去看明朝很多事,就很好理解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