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家住南平市浦城县的叶女士
是一位茶农
4月下旬在茶山上采茶时
不幸被蜱虫叮咬
出现全身水肿、血小板减少
多处器官衰竭等症状
5月2日至5月10日
经过多家医院的转诊和紧急治疗
叶女士最终在福建省立医院被确诊为
日本立克次体感染
针对性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已于20日出院
接诊医生表示
5—7月为蜱虫病多发期
发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采茶留宿山上
被蜱虫叮咬引发感染
“我妈妈一开始是发热,脸上还有点水肿,后面就开始全身浮肿,身上还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子,整个人看起来都变了个样。”叶女士的女儿小林(化名)告诉记者,4月下旬时,叶女士在浦城县农村老家附近的茶山上采茶,为了方便采茶,晚上就留宿在山上的简易木头房子里。
据小林回忆,5月2日左右,叶女士就开始感到身体不适。“一开始先在家附近的小诊所服用了三天治疗感冒的药物,没想到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加重了。”小林告诉记者,5月6日下午她决定带着叶女士前往当地一家中医院就诊,但当时医生推测可能是胆囊问题。由于叶女士身体明显不适,且中医院的条件有限,5月7日晚上,叶女士又被紧急送往南平市第一医院进一步就诊。
患者腹部红点为蜱虫叮咬痕迹
在南平市第一医院,经多科室医生商讨,感染科医生对叶女士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身上是否有明显的叮咬痕迹。经过初步诊断,医生怀疑叶女士可能是因为蜱虫叮咬而引发感染。
“当时检查后,医生和我们说已经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器官衰竭的症状了,让我们尽快转往上级医院。”小林表示,5月10日早上她们就转入了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
记者了解到,经过福建省立医院针对性治疗,叶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已于20日办理了出院手续。
蜱虫病或导致多器官损害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福建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张声磊。张声磊医生告诉记者,见到叶女士时,她的情况不容乐观,全身浮肿且精神萎靡,多处器官已经出现衰竭现象。
“考虑到患者的采茶工作、居住环境以及出现的高热、皮疹等症状,我们怀疑可能是蜱虫病,后期我们确诊叶女士为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查和治疗,治疗过程十分顺利。”张声磊告诉记者。
什么是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张声磊介绍,日本立克次体感染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疾病,每年的5月至7月是蜱虫的活跃期,该疾病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福建省病例虽较少,但希望市民能够重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4年2月第35卷《日本立克次体与日本斑点热:病原体与疾病综述》中提到,全国现在每年有300多例患者,偶尔有死亡病例报告。
小贴士
预防蜱虫叮咬,做好这些措施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蜱虫病呢?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陈炆颖副主任医师提醒:
市民在户外活动或野外作业时,最好选择长袖长裤,进入植被茂密地带需紧扎袖口,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
如果是在户外过夜,建议使用蚊帐,居家就寝时建议关闭纱窗;
外出游玩、露营时,备好驱蚊产品(花露水、蚊香液等);
回家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洗澡,重点关注腋下、后背、脖子、会阴等隐蔽部位。
陈炆颖医生提醒:“除了发热、红色皮疹和头痛外,被蜱虫叮咬还有特定的症状,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包括出现斑疹、斑丘疹或水疱、焦痂、肺炎和脑膜炎,严重程度也不同。市民如果发现被毒虫叮咬,应记住虫子特征,有条件的请拍照留存,及时就近送医,并提供旅居史。”
来源:海峡导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