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虾酸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与盐酸、臭酸并称为“独山三酸”。
在物产丰富的贵州省独山县,山间溪流众多,鱼虾丰富。善于取物于自然的当地人,为突破时间的壁垒,发明了将河虾发酵成酱的保存方法。
虾酸的制作是一门传承400多年的非遗技艺。每年谷雨节气前后,工匠们挑选新鲜软壳小河虾,洗净晾干后撒上淡盐水拌匀,置于坛内自然发酵365天,直到虾壳一搅就碎。
随后加入毛辣果(贵州野生小番茄)、甜酒酿、辣椒面、大蒜等辅料,进行二次发酵,最后经过90天的陈坛封藏,才成就这“闻之蹙眉,食之入魂”的极致风味。
在独山,虾酸常与牛肉、肥肠搭配。烹饪时,选取新鲜黄牛的里脊和板健部位,不腌制,直接与虾酸酱一起烹饪,保留牛肉本身的弹韧张力。
当地人习惯在吃虾酸锅时搭配一些特色小吃,如毛辣果米皮、盐酸菜等,以调剂口味。素酸汤也是常见搭配,能帮助稀释虾酸过高的盐分,达到味觉平衡。
如今,独山县建成了2000亩三酸原材料种植基地,本地原料自给率达100%。
小瓷坛里发酵的不再只是一道家常菜,而是一个连接传统与未来、地方与全球的风味宇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睿
编辑 罗玉青
二审尹广亚
三审 徐海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