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社交平台上,有人倾吐AI(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担心自己被替代。人工智能已来,与其在线焦虑不如偶尔“离线”,借助阅读深入了解它的昨日与明天。也许有人会说,读懂前沿科技通常很费脑力,但别担心,《图解人工智能》《漫画人工智能:从二进制到未来智能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极简史》《漫画第四次工业革命》(湖南科技出版社)等图书有趣有料,技术“小白”、青少年读者都可以读懂。如果需要阅读进阶,《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科学出版社)、《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中信出版集团)等图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分享对前沿科技与未来趋势的思考。
生动解读科技
变幻莫测的未来常带来不确定感。何以未来?不妨从历史溯源。《人工智能极简史》就是一本全面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图书。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以及它对未来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有趣的是,书中将理论解析与生动漫画相融合,让艰涩的科技史与扑朔的未来更易读易懂。
“书中没有公式和代码,但有故事和漫画。作者以轻松易懂的语言深入探讨了现有人工智能的不足与潜在的发展方向,帮助读者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认识到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湖南科技出版社格致事业部负责人、该书策划编辑邹莉认为,无论是对人工智能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还是渴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的研究者,阅读这本书都可以获得启示和指引。
《人工智能极简史》中漫画与文字的融合引发读者会心一笑。邹莉说,这本小书绝非仓促之作。作者张军平是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向来以创作效率高著称,但该书创作历程却跨越两年之久。作者用心串联起69个科技故事,并对每一处配图情节细致打磨,与漫画家默契配合。作者以跌宕起伏的科技史与独到的思考,帮助读者理解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挑战。
《图解人工智能》是一本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讲述人工智能知识和基础素养的图书。该书特色在于设置了机器人“小清”,以“小清爱提问”视频,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该书对内容进行了难易分级,对相对困难的知识点标了星号。此外,书中还设计了“动动脑筋”栏目,给出一些思考题,虽然很多问题是发散型的,没有确切答案,但读者可以借助在线更新的学习资料获得一些提示。
《漫画人工智能:从二进制到未来智能社会》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介绍机器学习与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硬核又有趣的知识,同时科普人工智能在农业、医疗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漫画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把视线拓宽,精选42个未来场景,融合多学科知识,解析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以故事与漫画巧妙交织起对科学、历史与哲学的思考。“书中,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而是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个个跃然纸上的故事。”该书责编刘羽洁表示,丰富又有趣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打破认知壁垒,在阅读中乘风踏浪、洞见未来。
专业启迪思考
人工智能承载了人类之梦与科学之梦。《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仿佛打开一幅思辨、探索、曲折的历史画卷,带领读者领略逐梦之旅,从而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该书作者之一杨学军院士先后担任“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领导小组组长。由他和吴朝晖院士领衔众多专业领域学者联合编写的这本书,是获得诸多赞誉的大家小书。
王怀民院士在该书序言中提到,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在于自出机杼。作者精心选择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和里程碑性成果,旁征博引,带读者在回望中体会人工智能如何一路走来,又将走向何方。同时,该书视角独特,围绕推动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算法、数据、算力三驾马车,横渡广阔应用之江河,挖掘数据背后的隐秩序。此外,该书还以前人鲜有著述的军事智能应用,展现人工智能新成果中孕育的重塑秩序的力量,反复思量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应用等,分享了很多专业观点。比如,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在探讨深度学习模型时曾说,“我最不喜欢的描述是‘它像大脑一样工作’”。原因在于现代计算机与大脑的工作机理并不一致,如此类比容易引起公众误解。书中在“算力:智能之翼”中讲述了“拜占庭容错”等专业知识后提到,算力问题早已超出芯片和处理器的范畴,演变为与系统、网络、安全紧密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该书责编朱萍萍说,《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书,作者们在积淀的深厚学术功底与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娓娓道来,书中内容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和通晓人工智能,还会启发读者有不同程度的哲学思考。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本立足科技前沿的大众普及性读物。该书作者认为,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生产力,助力行业更新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书中既在理论上展开阐释,又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服务和赋能实体经济。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话,就叫读懂人工智能重大迭代的核心驱动力。”该书营销编辑潘宁说,从策划阶段开始,《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力求专业、严谨,同时确保相对易懂。作者丁磊长期活跃在人工智能商业一线,有着较好地专业度与全球视野。因此,读者可以在借助这本书看懂基础原理的同时,了解当下国际AIGC的商业应用,站在个体角度的竞争力探讨等问题,由此在布局智能未来中获得启迪。
理性探索未来
探析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引人关注的话题,但洞见未来更需专业与理性的认知。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中提到,人工智能正变得日益普及。但诸多景象均是事实之一面,若割裂开来不见全局,则有盲人摸象之嫌。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单一的产品。用战略术语来说,它甚至不是一个“领域”。它是众多行业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赋能者。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的3位作者分别是国际问题专家基辛格、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丹尼尔·胡滕洛赫尔,他们从各自领域出发,深度解读人工智能及其改变人类社会的方式。该书营销编辑张晓萌说,书中既不褒扬人工智能,也不试图去贬低它。因为无论怎样看待人工智能,它都已变得无所不在。作者希望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尚在人类理解范围之内时,就对这种影响加以考量,比如将观察尺度拉长至人类思想和技术的演变历史,从历史规律来看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风险挑战,并指出在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着手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哪些工具。
该书提到,正如今天的“数字原生代”和之前的几代人之间存在代沟一样,“人工智能原生代”和他们的前辈之间也会出现差异。未来,孩子们可能在人工智能助手陪伴下长大。数字助手会将主人的喜好和偏见逐渐内化,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会更偏爱自己的数字助手。与此相关的问题值得人类关注和思考。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知识和心理基础设施,并运用其独特才智,尽可能地造福人类。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同样是一本提供人工智能关键思考框架的著作。该书作者是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希发基思,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中美法三国院士。书中阐述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分享了对通往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将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变。只有更好地理解认知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不被取代或误导,并培养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书中提到,要注意和警惕大量无用信息对我们思维的影响,并保持独立和清醒。
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曾说,这只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未来之事的影子。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可以借助权威、专业作者的著作,看懂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以了解未来之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