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诚克 刘义 钱星星
石漠化山区,向来不具备发展农业产业先天优势。然而,记者近日在兴义市猪场坪镇采访时发现,这个地处石漠化山区的乡镇转变发展观念,充分盘活闲置资产,主动拥抱互联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盘活低效资产,冷水里养起了热带海鲜;主动拥抱互联网,返乡创业年轻人带领村里老人直播带货推销本地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现代化的电梯楼房变成了养猪场……一时间,大山深处产业发展“新鲜事”迭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热带海虾“游”进石漠化山区
来到猪场坪镇龙滩村,村子旁不远处6个新改造的大棚十分醒目。走进大棚,热浪扑面而来,整齐排列的一个个水池里,水流翻滚,刚刚投放不久的南美白对虾虾苗来回游弋。这就是猪场坪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壳薄体肥的南美白对虾本是海水虾,大多生长在热带海域,为何会出现在石漠化山区?养殖基地负责人白勇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原来,水池中翻滚的水并非普通的淡水,而是通过特殊处理过的“模拟海水”,热浪扑面的气温也是为满足对虾生长而模拟的高温海洋环境,恒温在28℃至32℃之间。
这批刚投放的虾苗预计在明年春节前上市,产量25000斤左右。在当地,新鲜海虾产品不多,销路好,这批对虾产值将超80万元。
猪场坪山多地少,这个养殖项目落户龙滩村的过程颇为曲折。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龙滩村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建了18个大棚搞食用菌种植。岂料大棚建好投用后,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影响,食用菌种植失败,大棚成为低效闲置资产。
2019年,随着位于龙滩村的小龙潭水库建成投用,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难题,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水库富余的冷水资源,2021年10月,猪场坪镇引进深圳嘉山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对龙滩村闲置的食用菌大棚进行改造,利用优质冷水资源模拟海洋环境养殖南美白对虾。
龙滩村以大棚作为固定资产投入养殖项目,双方约定前三年按养虾总收入的5%、6%、7%进行分红,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年后,分红比例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2022年4月,首批2万余斤南美白对虾上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销售产值60多万元。根据约定的分红比例,龙滩村分得3.75万元。
目前,由龙滩村与深圳嘉山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白勇介绍,下步将探索建立由公司为农户提供虾苗和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协议统一回收销售的“统供统销”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对虾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时任猪场坪镇党委书记唐为介绍,因有效盘活了低效经营性扶贫资产,龙滩村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肯定,被誉为“腾笼换鸟”资产盘活模式。
村里老人爱上直播带货
“清汤寡水,全靠蘸水!”在龙滩村黔西南小岗家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直播间里,随着响亮的吆喝声响起,10多名老人在两名年轻人的带领下,开始了手搓柴火辣椒面的现场直播。
“直播不光好玩,还可赚钱。”62岁的汪忠琴十分投入。去年,她家种的10亩新品辣椒收获后,送到合作社制作为手搓柴火辣椒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收入8万多元。而以前她只能拿到镇上去卖,卖价低、销量少。
今年,汪忠琴家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她自己也加入了直播团队,农闲之余在网上推销家乡的特产。每销售出去一份辣椒,汪忠琴和参加直播的伙伴们还可获取一定的收入。
为汪忠琴带来快乐与收入的电商直播源于村里一个叫汪叶岗的年轻人。汪叶岗20多岁就外出到广东务工,2019年回乡创业做短视频直播,拍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日常。随着粉丝数量不断增加,汪叶岗成了一名“网红”,于是萌生了利用短视频直播销售家乡辣椒产品的想法。随后,他与妻子吕之碧当主播,带领村里的老人在网上推销手搓柴火辣椒面。
2021年8月,汪叶岗联合村里3名返乡创业者成立集辣椒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黔西南小岗家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并投资修建了一家小型辣椒加工厂。
今年,该合作社示范种植辣椒600亩,并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1700亩,计划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辣椒面10万盒以上,产值超300万元。
生猪养在电梯楼里
刚进猪场坪镇猪场坪村冷家坪村民组,多栋矗立在山坳间的楼房引起记者的好奇:在如此偏僻的山村,怎么会有如此规模的小区?
兴义市海臻养殖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许发国告诉记者,这些7到8层高的楼房并非住宅小区,而是公司新建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
海臻养殖公司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是贵州省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由当地养殖大户杨正贵投资建设,海南罗牛山集团负责养殖运营。根据规划,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63亿元,年出栏生猪40万头。目前总投资3.2亿元的一期和二期项目已建成投用,共建成13栋楼房,总面积16.8万平方米,三期项目建设也已启动。
若不是听介绍,绝不会想到这些楼房外观普通,内部可是科技感满满——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和自动投料、自动饮水、自动排粪、自动控温的标准,养殖场实现了机械化运送饲料,定时定量喂食、饮水,自动清理粪便,圈舍通风管理和温度调节也实现了智能化。
“楼房养猪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空间和尽可能少的人力,尽可能养出更多的猪。”在许国发看来,立体楼房养殖与传统的平面养猪场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变化:一是减少了占用土地。以肥猪养育区为例,一栋8层的楼房占地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一层楼可以喂养2000来头猪,一栋楼可以养猪15000多头,远远超过传统的养猪场。二是节省了人力资源。由于实现了自动化喂养,一个工人就可以管理一栋楼房喂上万头猪,而传统养猪场一个人最多能养几十头猪。三是可以有效防疫。楼房里每个楼层都是独立封闭的空间,有独立通风系统,可有效地防止病毒传播,也便于消毒工作高效开展。四是清洁环保。楼房里安装了通风和除臭系统,配置了粪便处理设备,实现了垃圾和污水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眼下,养殖场年产3万吨有机化肥项目正在建设中,投用后,还可将猪的粪便生产成有机肥料,实现再利用。
据介绍,猪场坪镇8个村(社区)先后参与投资海臻养殖场共计540.89万元,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9.25万元。以这个项目为依托,猪场坪镇正全力打好畜牧小镇“特色牌”,大力发展以规模化楼房立体养殖白条猪为主、特色养猪单元养殖藏香黑毛猪为辅的“一白一黑”生猪养殖产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全镇年出栏生猪近80万头的养殖规模,建成国家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