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龙峰村: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乐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10:16: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九龙山位于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内,是百里杜鹃管理区境内的最高山,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传闻因九条山脉像龙一样蜿蜒而得名。明朝时期,为躲避战乱,龙峰村的先辈们从江西吉安、甘肃陇西、云南等地迁徙至贵州大定,最终定居于九龙山脚下。龙峰村,位于九龙山脚下,因山峰连绵而得名。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龙峰村: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乐章

猴子洞洞穴景观

龙峰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6%,汉、彝、苗、白、仡佬等民族在这里世代耕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编织了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这些共同造就了龙峰村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风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美丽村落。

龙峰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天坑与溶洞,每一处都是自然造化的奇迹。天桥组的天桥洞、九龙山燕子洞、塘房组猴子洞、高炉组大硝洞、马路组癞子洞及水落洞等,这些溶洞形态各异,内部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龙峰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龙峰村: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乐章

大硝洞景观

在龙峰村,十月初一制作糍粑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并品尝糍粑。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打糍粑,村民们增进了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感情,共同庆祝丰收,分享喜悦。

此外,龙峰村的婚俗、寿宴习俗和吃年猪饭等习俗都体现了村民们浓厚的家族观念和人情味。特别是吃年猪饭,每当一家杀年猪时,都会邀请寨邻共同享用,这种习俗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还体现了龙峰村淳朴的民风。

自古以来,九龙山所在的百纳乡便有九龙胜地、商贾之乡的美称。龙峰村人历来具有经商头脑,早在数百年前便开有商铺,经营糖、食、果、饼、烟、酒、茶、盐等商品,方便了过路客商。时至今日,村内仍有商铺12家,继续传承着这份商业传统。此外,约40%的村民还掌握着编篾背篼、编蔑撮箕等手艺,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是村民们生计的一部分,更是龙峰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龙峰村也还保留着一段盐商路遗址——“马碓窝”。据说是当年四川盐商成群结队,人背马驮运盐来贵州时留下的遗迹。四川产盐丰富,盐商们用盐来贵州、云南交换布匹、饰品及小商品,形成了等价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繁荣景象。这段盐商路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见证了龙峰村与外界经济交流的悠久历史。

除了“马碓窝”,村内其他几处遗址的也见证龙峰村充满了波折与传奇的历史,成为了历史的印记。方家坪大部分区域属于龙峰村。解放后,高腊妹为首的“民团”在方家坪议事,并派人到处游说,蛊惑群众在方家坪修建“金殿”(金殿为土坯房),企图建立自己的王国,但最终在红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金殿”遗址至今犹存。解放初期,匪患横行,为了确保生命财产安,村民相拥到“水落洞”躲匪,至今洞内生活碎片尚在,洞口有防匪设置遗址。

为了祭祀祖先,传承民族文化,村内各宗族相继修了族谱,建了祠堂。以李氏族人为代表的彝族,于光绪年间修建“墓沙老”李氏祠堂,当时李氏祠堂为一正两厢,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堂内立“祖祧碑”一口。记载李氏由来,告诫后人以法为尊,以老为敬,厚德载物。该建筑物在后来遭到破坏,雕龙画凤的门窗瓦檐已不复存在。李氏族人于2000年予以补修。

龙峰村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片风景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在这里,历史的印记与自然的馈赠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璀璨夺目的画卷。

文案整理:王利环

一审:郭秋含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文启动 | 诚邀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共绘贵州美丽乡村画卷
...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今年3月,“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目前征文仍在火热进行中,诚邀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该活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省作家协会
2025-07-07 23:14: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贵阳市乌当区王岗村:穿越味蕾的美丽乡愁
...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
2024-09-01 11:49: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附源村:锦绣特色村寨,诗画山水田园
...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
2024-09-13 10:50: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习水九龙囤:雄关扼要 屯堡遗韵
多彩贵州网讯 雄关扼要,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气势恢宏;城墙蜿蜒于山岭之间,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巨石巍然耸立,仿佛诉说着往昔攻伐守御之争,等待着我们去品味这一段穿越时空深处的传奇故事。
2024-12-28 18:20: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桃园村:紧抓产业发展 助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
2024-09-14 12:29:00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竹王村的前世今生
竹王村(原猛正村),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距离县城约33公里。村落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汉末年。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竹王崇拜”就是起源于这里。竹王祠据记载,竹王
2024-11-25 22:22:00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迎丰村的千年传承与红色记忆
迎丰村,古称沙嘎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是一个承载着千年古文化与红色革命历史的彝族村寨。这里不仅是彝族大姓黄家的聚居地,更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典范,以丰富的民族节
2024-09-06 12:19:00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落叶新村:农旅融合绘新篇
早春时节,走进位于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的落叶新村,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村口,牌坊上“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对联格外吸人眼球。落叶新村由落叶村和新发村合并而来,村庄历史悠久
2025-02-15 12:50:00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花开遍地 蔬果盈香!令人流连忘返的好花红村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入冬的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依然绿意盎然,清澈的涟江河水哗哗流过,景区小道上边整齐划一的农家乐一字排开,以农
2024-12-07 16: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