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事皆决于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02: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诸侯国数量从春秋初期的140多家直线下降到战国初期的20多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魏、赵三家位列诸侯,至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七雄之间混战不止,而此时的秦国已经吃了两百多年的“老本”了。自秦穆公把秦国带进“春秋五霸”之后,秦国经历了15代国君,这15位国君碌碌无为了两个多世纪。在这两个多世纪里,秦国发生了内战、手足相残等现象,把本就不怎么强大的秦国整得民不聊生、岌岌可危。这时的秦国虽然还是“雄”,但与其他“六雄”相比,地小民贫,也很少参与中原大事,自然不受待见。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并的危险,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闪亮登场。他借鉴李悝变法给魏国带来进步的经验,决心励精图治,变法图强,拯救秦国。历史关头,一个扭转局面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揣着李悝的《法经》奔赴秦国,和秦孝公大谈变法的重要性,向秦孝公提出“主张法家,反对礼治”的基本治国思想。因为变法成功,商鞅成了秦孝公身边的大红人,两人同心同德,推行变法,变法后的“大秦”也是日新月异,繁荣富强。《商君书·定分》记载了一段秦孝公与商鞅之间关于法治的经典对话。

商鞅开启变法大幕之初,秦孝公问道:“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意思是:新的法令制定出来之后,如何才能让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能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法令上下一致而没有奸私呢?这一问被后世法学家称为“孝公之问”。面对秦孝公的困惑,商鞅的回答是:“事皆决于法。”商鞅的回答可以对应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事皆决于法”类似于我们现代法治理念提倡的“有法必依”,这一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秦国贯彻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当时的秦国还是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国家,推行这样的新法必然会撼动奴隶主的利益。

据《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面对新法,奴隶主们想抵制却又不敢当出头鸟,于是便怂恿太子犯法,想为难商鞅。商鞅变法的第二年,太子杀人,引起了民愤。这时,全秦国的人都在看商鞅,看他如何执行新法。如果“刑不上大夫”,那么新法将举步维艰,如果“太子与庶民同罪”,定遭太子记恨,将来太子继位,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两难的局面,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为了施行新法,就必须严格执法。商鞅自然是想处罚太子,但是太子是储君,是秦国的接班人,对他进行处罚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怎么办?商鞅想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处罚太子不行,处罚太子的老师总归是可以的吧!于是,商鞅下令处罚了太子的首席老师公子虔,并且把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处以黥刑。黥刑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犯罪记录刻在脸上将一生相伴。几年后,公子虔又犯法,商鞅直接下令,把他的鼻子割了。

被处以刑罚的太子老师们岂能不对商鞅怀恨在心?不仅是太子的老师,商鞅因为严格执法,几乎把秦国上上下下稍微有点势力的人都得罪个遍。被商鞅处罚过的权贵们皆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等秦孝公这棵护佑商鞅的大树不在后,商鞅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而被杀害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虽然商鞅被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给杀了,但秦国并未因此而衰落。已经习惯在律法中运行的秦国继续向着强大不断迈进,到了秦孝公的孙子秦昭襄王掌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祭祀事件”,大概可以说明当时的秦国贯彻“事皆决于法”有多么彻底了。

秦昭襄王生病,卧床好几天也不见好转。老百姓听说后,认为大王是为国事操劳累倒的,于是给秦昭襄王祈福,祈求老天爷保佑国君早日康复。没过几天,秦昭襄王的病真的就好了。这下老百姓更高兴了,就宰了几头牛向老天爷还愿。这样大规模的民间“义举”被外出的郎中阎遏、公孙衍遇上。

二人兴冲冲地赶回宫中禀告秦昭襄王,称赞他的功德已超过先贤尧、舜,秦昭襄王一头雾水,就问二人此话从何说起。阎遏、公孙衍回答说:尧、舜之时,还没听说过百姓为其健康而祈祷。如今大王生病了,百姓为您向神灵祈祷;病好了,百姓又为您向神灵还愿。正是这件事让我们私下认为您的功德超过了尧、舜。万万没想到,秦昭襄王听后不仅没给个笑脸,还要罚该里的里正和伍老各出两副盔甲。原来按当时的法律,农忙时节禁止宰牛。表面上看,秦昭襄王的做法有些不通情理,但是,这让百姓知道:就算是为了君王的利益,犯了法也要被惩罚。君王带头秉公守法的举动树立了“法”的权威。

(文章节选自官蕊主编的《法治中国的文化根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时期功绩和能力最强的三位国君,谁的功绩能力最强?
...魏文侯重用李悝实行变法,开创了划时代的意义,后世的商鞅变法很多内容都是直接抄袭了李悝变法,魏文侯不仅重视变法图强,而且重用了很多人才,比如重用了乐羊和白起,一个灭亡了中山国,
2023-02-17 17:49:00
秦国历史上最重视人才的一个国家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实行商鞅变法,历经六位国君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商鞅之法,是秦国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其实除了秦国变法维持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秦国是
2023-08-27 06:42:00
秦国的崛起:从奋六世余烈到统一六国的历程
...,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孝公秦国崛起由秦孝公商鞅变法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止。秦孝公在位时发布了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成功引来了《商鞅变法》的主人公商鞅入秦,商鞅变
2023-10-03 15:44:00
秦国四年三丧,商鞅变法成稳定基石
...历史之力,使得秦国在诸多变数面前依然屹立不倒?一、商鞅变法:秦国崛起逆境中的坚实根基秦昭襄王驾崩后,其子安国君嬴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新王刚即位便陷入哀戚,加冕大典匆匆完成后
2024-02-29 07:41:00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是中国走向强大的领头者,可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都只是一个西陲小国。对整个华夏大陆影响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在秦始皇继位之后就一点点的成为了强国并且在最后一统天
2022-12-22 13:50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成就统一大业,这六世秦王都有什么功绩?
...功绩?秦并六国1、秦孝公-开创秦国富强之路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成功让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保证,战国时期的变法非常多,但凡强一点的诸侯国都想通过变法让国家
2023-07-07 11:48:00
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全国,这六世指的是哪六位秦君?
...,欢迎山东六国的有志之士来秦国,也因此引发了后来的商鞅变法。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此外还建立了县制行政,鼓励农业生产,秦国的国力也在不断的上升。对外,秦
2023-06-14 09:34:00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历经七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终一统天下
...,秦国也经历了百年的衰弱时期。秦孝公即位后,他任用商鞅在全国进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孝公去世后,经过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秦国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下面就简单的来介绍
2023-02-11 20:23:00
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
2023-06-09 11: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