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11 05:00:00 来源:看美漫的小七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再到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多数人要到40岁以后才能出成果,要站上学术科研的巅峰一般都要到50岁以后。

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来说,50几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收获和享受荣誉的年龄段,可谁能想到奥密克戎的威力如此强大,在无声无息中夺走了不少学术和科研大佬的生命,这是科研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让人惋惜,同时也提醒了更多的人要重视奥密克戎感染后的身体恢复状态。

01

上海交大教授转阴6天后突然离世,前后2小时

上海交大来新民教授突然离世的消息在圈内流传,年仅58岁,这一消息震惊了所有人,来新民教授是真正的学术大佬,他的离世让高校又损失了一名精英人才。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来新民教授的为人和学术有口皆碑,他曾获得过上海交大首届教书育人一等奖,是长江特聘教授,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的众多奖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贡献突出,任何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是巨大的努力与付出。

此类高端人才培养不易,虽然我国每年都会培养很多的研究生人才,但真正能成长为来新民教授级别的人才并不多,50几岁正是学术大佬发光发热的美好年华。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位学术大佬突然离世呢?

来新民教授4点30分还在学院,5点下班回家后才感觉不适,6点半被送往医院,7点到医院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前后不过2个小时而已,来新民教授就永远离开了世界,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伤,给学术界留下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具体原因,想必大家也猜到一二,来新民教授的朋友表示,来教授是感染奥密克戎转阴后第六天到学院上班的,没想到突然出事了。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正如网友所说,精英的离去,是我国科技界不可估量的损失,其实最悲伤的还是来新民教授的家人,58岁的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留给家人的悲痛无法想象。

02

学术大佬接连离世带给我们的思考

正处于美好年华的来新民教授因为感染奥密克戎而不幸离世,此前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科研院所也有诸多老专家和学者相继离世,虽然讣告中未给出具体病因,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很难说与奥密克戎没有关系。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如果说年老体衰和有基础病的老专家是奥密克戎的高危人群,来新民教授大概率算是身体较为健康的人群,否则怎么会在转阴第六天后到大学上班呢?大学教授的医疗条件和待遇并不差,如果身体不能承受,大概率是不会贸然上班的,唯一的解释是来新民教授在出事前并未感受到身体异常,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基础疾病。

另外,航天某型号总师李君龙也是因为复工、加班而离世,年龄也是58岁,他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和防空反导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了解,如果李君龙没有离世的话,将会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60岁不到的年龄,并不是奥密克戎的高危年龄,但他们却遭遇了不幸,众多的事实表明,奥密克戎绝对不是所谓的“大号感冒”,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远远超出此前专家的判断,而且是较长时间的影响,并非是7天就结束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相信深有体会,很多问题可能都是隐秘性的,在不经意间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不适,这是人类和科学界面临的未知难题,仍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任何专家都不能将话说满,否则就是误导,是对生命不负责任。

03

我们该醒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专家判断,此前有不少专家认为转阴后就可以正常上班,甚至有部分单位鼓励轻症员工带病上班,美其名曰是为了大局。

年仅58岁,上海交大知名教授转阴第6天上班后离世,我们该醒了

一方面是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奥密克戎的危害性,另外一方面是对生命的漠视,随着人们对奥密克戎的了解与深入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长新冠”,也就是说新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普通人要重视奥密克戎感染,有些事情能推就推一推,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始终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生的路很漫长,活着比什么都好,活着才有更多的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曹玲娟12月21日晚,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发布讣告: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教授刘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去世,享年
2022-12-21 23:04:00
本文转自:劳动报老教授日行万步“走”出健康上海交大教职工健身氛围浓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李成溪)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爱交大 爱运动”每月健步赛日前举行,近百名上海交大教职工热情
2024-01-09 04:43:00
萌芽大师剧的上海交大又出新戏了
...师剧”,全剧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孔海南教授及其团队矢志治理洱海的经历为蓝本,数十位演职人员全部由交大师生担纲。孔海南教授在授课。上
2023-09-17 10:02:00
学者称,“四会”是新传学子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学子面对面交流活动时作出上述表示的。该活动是17日在上海交大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与
2022-12-18 18:43:00
交大师生这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校园“大师剧”《海菜花开》首演
...户端姜泓冰 曾玉竹 上官文臻9月16日晚,《海菜花开》在上海交大首演。 视频由上海交大提供会心的笑声,不断响起的掌声……一场全部由学生创作演出的舞台剧为什么能够打动观众、收获
2023-09-17 20:21:00
三十而立!上海交大安泰MBA,书写中国管理教育改革的答卷
...副院长瞿茜,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海交大安泰MBA原项目主任潘杰,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副院长冯芸,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交大
2024-09-22 21:39:00
上海交大专家励志射阳学子
江南时报讯 12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冯凯、高级工程师崔海超、工程师王志远应邀走进射阳县第三中学,为该校学生开设科普励志讲座。冯凯教授以《材料——时代的丰碑》为题,给学生介绍了
2023-12-07 17:51:00
27岁成为上海交大博导的他,是山东潍坊人
最近,“27岁清华博士任上海交大博导”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他是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能做博导?上海交通大学证实,这位年轻的博导名叫张林峰,1997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2024-11-30 11:18:00
上海交大团队开发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姜泓冰国际顶尖期刊《自然》近日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生长石墨烯纳米带的全新方法,成功实现了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在氮化
2024-04-06 21:1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DEKRA德凯百年庆典隆重举行:传承百年使命,共创安全未来
2025年,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迎来成立一百周年。值此世纪里程碑之际,DEKRA德凯亚太区于9月1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百年庆典
2025-09-16 13:38:00
中国品牌,全球奖项:及象教育双奖加身,引领银发教育“中国服务”时代
9月13日,第四届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以“向远
2025-09-16 13:38:00
优机优补、有进有出:中国农机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张一晓 潍坊报道当前,中国农机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通过“优机优补、有进有出”的补贴政策
2025-09-16 10:21:00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罗俊明)近日,开滦股份范各庄矿顺利完成SVG智能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的供电系统稳定性难题
2025-09-16 09:41:00
西贝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罗永浩
近期最热的事,毫无疑问,罗永浩大战西贝。如果你还没关注,也没事,差评君给你简单说下来龙去脉。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
2025-09-16 05:14:00
江西超高压工程实现“智能”验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9月12日,随着一架无人机平稳返航,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的全线数字化验收顺利完成
2025-09-16 06:53:00
南京天加环境攻克技术难题,“节能”和“减排”双路径绿色发展为地球控温1.5℃持续努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当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1
2025-09-16 07:46:00
“法国经验”遇上“中国制造”,南山飞卓攻克大飞机产业链“关键一步”——全球主力民航客机今后将用上“南京造”□通讯员杨淏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一个是欧洲排名第一的飞机精密零件制造商法国FigeacAero(下称“飞卓宇航”)
2025-09-16 07:46:00
最浪漫的潮州特产,统治美国人婚礼
凌晨3点,广东潮州。一家婚纱公司收到一封紧急邮件,屏幕那端,是美国客户的紧急恳求——“请务必保质保量,按时交货,拜托拜托”
2025-09-16 05:13:00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6 01:03:00
核电“听诊器”打破卡脖子壁垒 中船集团携多款核心产品亮相烟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5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和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双展联动
2025-09-15 23:49:00
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职工自研装置投入使用 开启变电设备一键检测新模式
9月11日,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500千伏仁义变电站内,一套由该局文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历经3年自主研发的“无线传输型的氧化锌避雷器多组同步带电检测装置”成功投入使用
2025-09-15 23:11:00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江涛:以人才体系创新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文/许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精准识别组织痛点,通过体系搭建、机制创新与人才激活,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企业前行的动能
2025-09-15 11: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围绕“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才算预制菜”,实则揭开了餐饮行业一个长期被回避的核心议题
2025-09-15 11:22:00
威海智造 冠军领航 | 从“千规千面”到“千舱千智”,一艘高端客滚船的“冠军制造”算法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仇艺畅 威海报道威海湾畔,巨轮林立,焊花飞溅。这里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的生产现场,一艘艘高端客滚船正在建设中
2025-09-15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