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科学家发现神经元与血管的“新桥梁”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4 07: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科学家发现神经元与血管的“新桥梁”

大脑动脉网络。课题组供图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发现了一座横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类突触连接(NsMJ)”。通过它,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以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动脉舒张,诱发大脑功能性充血。相关研究成果1月2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神经元传递信息,势必需要能量供给,那么能量从哪里来?答案藏在血管中。血液可以为大脑提供葡萄糖和氧气,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那么,大脑如何快速、精准地告诉血管及时为其提供能量?当大脑血供出现异常时,我们又该如何调节脑血供,来治疗这些脑血管疾病呢?

贾洁敏团队发现,血管周围神经元的轴突含有子母突触前,母突触前与神经元的树突脊形成经典的突触,同时子突触前穿过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的漏洞,插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围的基底膜,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成“类突触”。研究人员首次将这一结构定义为NsMJ,从而传递一个新认知,即神经元除了会与骨骼肌之间形成经典的神经肌肉接头外,也会与血管平滑肌形成类突触。

研究团队创新双光子光遗传学,开创了颅内单根轴突和树突光遗传学激活,同时跟踪靶向动脉的直径变化,进而研究了“新桥梁”在整体水平对脑血流的调控能力。这打破了绝大多数实验室依赖已丧失血流血压“脑片”的实验体系,首次将单根轴突激活和真实的血流相结合。

研究人员揭示了NsMJ影响动脉血管收缩舒张的分子机制:突触前的谷氨酸神经元释放了谷氨酸神经递质,通过“类突触”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谷氨酸神经递质受体又与钾离子通道形成复合物,进一步诱发钾离子通道的活化,使血管舒张。

这一发现是对现有脑血流调控机制的完善和补充,也是对实现脑血流快速和精准调控的一个全新认知,为临床上有效治疗缺血性低灌注损伤提供了潜在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3-01515-0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脑缺了一块都不会感到痛 那么头疼是哪里来的呢?
...到自己的脑区受伤了。实际上,大脑中并没有感知疼痛的神经元,但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头痛,发作时感觉脑组织在疼。另外,每1000人中会有不到一人经历一种极其痛苦的头痛——丛集性头痛
2023-08-14 00:17:00
日趋完整的“迷你大脑”离真正的人脑还有多远
...熟日趋完整的“迷你大脑”离真正的人脑还有多远突触和神经元细胞发送化学电信号。 图/视觉中国培育大脑类器官的最新方法学进展。(图片来源:Frontiers) 一个“迷你大脑”
2023-02-03 05:36:00
...可直接测量病理性脑活动,对大脑特定区域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提供可调节刺激,应积极开展与脑电功能异常相关的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治疗。赵继宗表示,日益增长的脑肿瘤在其周围的
2024-06-17 00:35:00
陶虎:脑机接口近可治渐冻人,远可憧憬“人体冬眠”|讲堂163-2①
...速求生。人类大脑是最复杂的器官。成人大脑里有860多亿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周围成百上千的神经元进行信息物质的交换,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以它的连接处来说,可能比已知宇宙里最
2023-08-31 17:58:00
合肥团队 打印“人造”毛细血管网络
...课题组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技术,探索了微纳结构对神经元生长行为的影响,利用飞秒双光子技术引导神经元定向生长,并形成神经回路。系列相关研究将为分离神经簇的定向连接、神经网络构
2024-01-30 02:44:00
一片银杏叶调养多种病
...势步态异常等。引起以上症状的直接原因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多巴胺分泌减少,乙酰胆碱相对增多。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除了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多集中于免疫抑制、抗炎和抗氧
2023-05-05 09:46:00
原来大脑会发光!美科学家用新成像技术发现了大脑深处的发光现象
...监测大脑中的生物发光现象,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元的活动情况、突触的连接方式以及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等。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并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
2024-05-15 14:14:00
...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魏梦佳)人脑包含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精密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是意识和思想涌现的物质基础。研制用于解析脑
2023-02-25 02:45:00
聚焦“头脑”问题,院士专家松山湖边展开“头脑风暴”
...破点。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借鉴脑科学的特性发展,包括神经元种类的多样性、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神经突触的可塑等。“大科学时代的生命科学特别需要新的工具,需要新型的研究平台。工具和平
2023-04-28 14: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