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深入探讨干支历模型 促进干支象数医学循证研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2 08: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张承龙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

中医药学具有“天地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该医学模式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是有其依托的数理模型的,如九宫八风模型和干支历中医学象数物理化学浑天太极椭球几何体模型(以下简称为干支历模型)等。就干支历模型而言,从循证医学研究的角度看是一种大数据大样本数理模型。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完善了干支历模型的内涵

中医学“天地人合一”的医学模式涉及“天”的内容,是包括宇宙中物质能量信息对人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综合作用。涉及“地”的内容主要包括银河系、太阳系的物质能量信息对人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综合作用。物质能量转化过程被人体的感知系统直接感知,或通过人造器械间接感知可称之为信息,“人言为信,自心为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就是“动脑筋”;人的思维具有多种能力,如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象数思维能力等。人的思维与理论猜想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完善密切关联。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辅助工具是文字,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笔者认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需要吸纳当代科技成果,这对于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而中医基础理论是有其依托的数理模型的。《黄帝内经》论述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亦有其依托的数理模型,其中汉代的干支历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依托的数理模型之一。在中医基础理论依托的数理模型中还有其他模型。如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登本曾提到,《灵枢·九宫八风》中的八卦之内涵,表达了北斗历法一个太阳回归年中八个时段的气象、物象、人事、病象等内容。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能用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其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是用来推演空间、时间等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张登本在文章中提到了八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关联情况,实际上八卦模型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依托的数理模型之一。笔者认为,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汉字造字法分类来看,八卦是一种指事字,但同时八卦还具有复合的表意功能。在当代,应该以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意象为基础,并吸纳与卦象相关的干支象数,结合现代天文学科技成果,进一步完善干支历模型。依托干支历模型,以干支象数医学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人群的大样本大数据研究。从大样本研究的角度看,可从干支象数医学研究的角度,对不同地区出生人群的先天体质禀赋进行对照研究,有可能对验证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医基础理论发展进一步完善干支历模型的内涵,对于减少当代一些人对中医基础理论科学性的误解是有意义的。

干支象数医学或可阐释人体全基因表达规律

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人作为自然人既有自然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而人体生命科学涉及的基础学科范围更广一些,如可以涉及象数、物理、化学等学科。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看,中医学基础理论涉及象数、物理、化学、心理等学科。中医学涉及的象数、物理、化学、心理等学科的基础与中国哲学涉及的自然道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变化之理密切相关。《易经・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有道法自然等论述,《黄帝内经》亦有阴阳系日月的篇章。故而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看,人的臓炁是法时的。笔者认为,从人的臓气法时的角度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中的子平术、紫微斗数等技法,不可被归入玄学的范畴。可对黄帝五术中合理的技法,从干支象数医学循证研究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从人体生命科学的角度看,可通过对系统生物学大样本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揭去其玄学的面纱。

生命是一种“行”现象,生命在于运动和节律。人类还不能对DNA(RNA)与人体生命现象的关联规律进行全面解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当代或更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系统生物学有可能揭示DNA(RNA)的功能调控机制与日月星辰运动变化及物理、化学蕴含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机理间的有机联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等技术与当代人类全基因表型的结合,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对人体全基因表型进行深入研究。如人体遗传表型的指纹、人脸遗传和耳相遗传等关联的人体相对独立表型进行系统综合循证医学研究,有可能揭示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关联规律的内涵。如通过人脸的面部流年运气图象变化来深入研究人体全基因的表达规律,为调理人体健康服务。因而有理由相信肇源于易理的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等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大样本的干支象数医学循证研究,得到可重复性研究成果的。

当代人对干支历模型所蕴含的涉及象数、物理、化学、心理等相关属性还没有充分认知,对其对人体生命科学的意义也不充分了解。在人的全生命周期中,其生命体内全基因的功能表达是受天地自然环境因子制约的,人的臓气是法时的。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看,人体全基因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后的全基因表型(性状),在人体相对独立部分的表型与环境时空因素直接相关。从“天地人合一”的中医学医学模式的角度看,“生命在于运动和节律”,用汉字编纂的干支历是一种“有字天书”,应用这种“有字天书”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是有可能解读“无字天书”DNA(RNA)的功能表达规律的。

干支象数医学研究有助于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

在当代深入研究干支历模型与人体全生命周期的关联规律,以干支象数医学研究为切入点对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是有意义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应该依托科学的数理模型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并取得相应的理论成果,这将有利于被其他文明认可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依托干支历模型,以象数医学循证研究为切入点,对人群的生命现象进行大样本研究,以数是特殊的象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科学对数进行深入探讨,有可能取得研究成果。目前来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干支象数医学进行循证研究,可从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入手,综合应用包括子平术、紫微斗数、大汉命理数、七政四余星命术等技术,对涉及的人体生命现象的全基因型与全基因表型之间的关联规律进行研究。因为依托干支历模型,开展人群的大样本先天体质禀赋循证研究是有对应的样本理论值的。2017年,干支历(农历)的国家标准颁布,并纳入了国际标准体系之中,我国新版的出生医学证明已经从2019年开始应用该标准。这些为从人体象数物理学等角度来进行大样本大数据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条件。当前,对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等技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如果应用目前的农历编制标准数理模型,对中医基础理论涉及的人体先天体质禀赋分析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包括以现行的农历标准为基础,建立新的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阴阳合历的干支历标准,也是干支象数医学循证研究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依托干支历模型研究黄帝五术中涉及的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等技术可以归入人类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中式人体生物钟诊法作为一门技术可试用于解读人体生命现象。就理论体系而言,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其特征之一,不但能指导实践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中医基础理论符合这一特征。

一种理论猜想的提出,是与人的大脑思维分不开的。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首先是通过直觉产生猜想,再提出理论猜想,继而经过数理或通过猜想建立推理范式,对其推理体系中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实验检验,并可结合数理模型和实际观察进行检验,以矫正理论猜想。在多次检验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并经地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假如一种理论体系能进行大样本循证校验,可通过数理、实践和实验检验结合的方式方法,以证实或证伪或完善其理论体系的正确与否,其科学性不言而喻。这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传承创新发展同样适用。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生活存在于地球,是需要包括消耗植物等而获取物质能量来源的。如果没有物质能量来源,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是无法完成的。天地自然人三者相互作用后,可能与特定个体先天体质禀赋的基因型和后天的全基因表型密切相关。故而个人认为顺其自然,遵循自然阴阳之道,法五运六气之理,修身养德法于数术,人生可度百年。因而,应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在人的全生命周期中指导日常生活,对于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建模研究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张承龙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 张琳慧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卫生健康事业中心研究探讨中医“天地人合一”医学模式,需要先讨论医学模式的概念。医
2024-03-27 11:05:00
武隆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珍贵文物 “干支木牍”为全国首次发现
...场的多学科协作,提高考古和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文物“干支木牍”为全国首次发现据了解,关口一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
2023-12-05 13:42:00
兵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上)
...之五运六气与人体脏腑、经络是息息相应的。“自乘”指干支值日的意思。不同的干支应不同的部位,每一日都会逢到一个值日的干支,人体相应部位气血旺盛。如甲乙日,人气旺于头部;丙丁日人
2023-12-15 09:59:00
...自:扬州日报我省召开长江水污染治理专题会议确保长江干支流水质稳定本报讯 (记者 程宝军) 11月21日,我省召开长江水污染治理专题会议,调度长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部署推进下
2023-11-22 08:08:00
科技发展史折射民族创新路
...自:北京日报“天文图”碑拓片(局部)刻在牛骨上的“干支表” 栗河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创造灿烂的古代文明,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也曾一度落后于时代,然后奋起直追。新
2022-12-14 04:42:00
武汉天河机场获批“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联试点机场
...2024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试点,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成为民航中南地区首家试点单位。自2012年起,武汉天河机场围绕打造“
2024-05-13 10:53:00
...口至屏峰航段27km航道,湖口至屏峰航段是长江与鄱阳湖干支流交界段,也是江西省目前唯一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该航段码头众多、船舶流量大、航运经济发达。本次测量成果,不仅可为过往
2024-05-12 10:39:00
为什么这个龙年叫“甲辰龙年”?
...去的癸卯年还是如约而至的甲辰年,都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
2024-02-11 14:59:00
身怀六甲:古代记年的奥秘与女子怀孕的关联
...要明确“六甲”的内涵。“六甲”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干支纪元法”,在殷商时期发展起来,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地位,彰显着我国古人智慧。“干支”指的是天干和地支,天干分为“甲、乙、丙、
2023-10-16 08:2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立秋丨热浪未退,代谢拉满!抓住三伏最后燃脂期
8月7日是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尾声与秋季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2025-08-07 14:31:00
伏天养阳有“妙招”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三伏贴“借暑发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邹杰“入伏后总觉得没胃口,贴了两次三伏贴,最近吃饭香多了。”8月初,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中医科诊室
2025-08-07 23:06:00
云岩区水东路街道百合园社区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贵阳市云岩区水东路街道百合园社区关工委联合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壹刻宝文化驿站、“甜小伴”儿童之家,共同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绘’同行
2025-08-07 23:35:00
玉屏自治县关工委:“四位一体”护航青少年成长
近年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法治筑基、红色铸魂、文化浸润、关爱护航”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2025-08-07 23:35:00
玉屏自治县田坪镇:返乡志愿者用行动“点亮”乡村少年缤纷假日
“小朋友们,现在天气很热,我们能随意下河洗澡吗?”“不可以,我们必须要在大人允许并在家长的陪同下才可以。”近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庆寨村活动室内气氛热烈
2025-08-07 23:35:00
万山区谢桥街道:服务“一老一小” 绘就幸福图景
今年来,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聚焦老年群体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服务需求及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强服务阵地、汇聚多元力量
2025-08-07 23:35:00
夜问丨知名歌手陈奕迅自曝患病!这些症状竟然很多人有?
近日,知名歌手陈奕迅在纪录片首映式上称,自己在杭州演唱会之后因压力太大陷入焦虑症,一停药就紧张,一直不敢停药。巡演过程中有时不小心停过药
2025-08-08 03:14:00
西瓜、桃子、奶茶……“咬秋”吃什么? 与立春“咬春”相对应,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习俗,既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又有养生防秋燥的功效。
与立春“咬春”相对应,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习俗,既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又有养生防秋燥的功效。在我国北方民间,立秋“咬秋”对应的食物是西瓜
2025-08-07 08:33:00
晨起肩膀、骨盆像被\
王云卿 杭州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连续5个月来,61岁的李阿姨被全身关节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双肩、双髋
2025-08-07 08:34:00
一碗肉丁面,一座烟火城
天还未亮,街头巷尾已升起了缕缕炊烟。大竹人的一天,从一碗热腾腾的肉丁面开始。在外求学这些年,我始终带着一个执念:一回家
2025-08-07 09:12:00
东城中医院特聘专家王大伟:中医角度看息肉
王大伟:医学博士,博士后。先后曾任世界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培养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六经气化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5-08-07 10:4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昌艺:多动分心别发愁,中医调理有盼头
刘昌艺,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近20年,系“京城儿科王”刘弼臣之子。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
2025-08-07 11:1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中医如何治疗肺炎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5-08-07 11:13:00
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野果”小刺梨蜕变致富“金果子”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当阳哪朵红……”这首歌唱刺梨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在贵州大地家喻户晓
2025-08-07 11:20:00
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来了!东营味道申请出战!
齐鲁大地,烽烟再起!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激战正酣!在这场“鲁味江湖”的激烈角逐中,东营的各大美食早已摩拳擦掌,申请出战
2025-08-07 1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