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曾经象征经济实惠的泡面榨菜正在涨价,日常消费亲民时代仿佛正在走向终结......
如今5毛一包的涪陵榨菜已不复存在,3元一包是常态,5元一包是高端。同时康师傅桶装泡面也进入了5元时代,而500毫升的可乐也涨价到了4.5元,泡面可乐榨菜三件套约等于一套麦当劳“穷鬼套餐”。
高价真的意味着消费升级吗?实际上,泡面、榨菜、可乐涨价的背后是一场针对所有普通人的涨价潮,也是消费行业越来越卷的表现。
价格上的文章只是一方面,这半年消费市场的好戏一场接着一场,高端白酒跌、零食饮品卷、农夫山泉忙辟谣、资本市场挥刀忙……在这史上最简单618下,消费是升温还是降温?除了传统消费,体育、短剧爆火,资本又在烘托出什么新故事?
搜狐号财经发起征文活动【相爱相杀的资本与消费,还有什么新故事】现已完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妹看金融、节点财经、侃见财经、首席商业评论、斑马消费、金错刀、尺度财经、雪豹财经社、潮汐商业评论、趣解商业等优秀作者的观点:
01消费是升温还是降温?
@节点财经:消费升温分众先知。
消费确实在升温中。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
与日消品一并成为消费“显眼包”的还有大健康和众多大牌优替类产品。前者因为大众保健观念深化,井喷式释放;后者因为更加契合时代的“心价比”,受到消费者欢迎。更为直观的佐证是,2023年饮料类零售额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9%,化妆品类增长5.1%,中西药品类增长5.1%……由于广告行业的景气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大盘热起来的时候,它的触感最为前沿,也最为深刻。
——《消费升温,分众先知》
02争做卷王出圈营销,是真火还算虚火?
@趣解商业:农夫山泉上半年辟谣不停,“水战”上演“三国杀”。
由于被卷入娃哈哈的舆论风波,农夫山泉产品销量大幅下降,农夫山泉抖音官方旗舰店甚至出现停播10天的情况。农夫山泉还在年报中表示,“近期集团受舆论影响,亦面临挑战”;同时,农夫山泉表示“未来将加强品牌建设,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此外,业内认为,农夫山泉的市场竞争对手除了娃哈哈集团,还有怡宝纯净水的母公司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娃哈哈就都推出了纯净水产品,一场纯净水市场的“三国杀”正式开启。
——《农夫山泉的20条谣言是谁造的?》
@斑马消费:香飘飘的这一次爆红略带几分诡异。
五一长假期间,一组香飘飘MECO果汁茶产品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照片拍摄于日本某商店,MECO果汁茶上印有讽刺日本核污水排海标语。网传,该事件疑为香飘飘员工个人行为。
一下子集齐了讽日、核污水排放和国民奶茶品牌三大标签,香飘飘轻松地站到流量中心。对于突如其来的流量,香飘飘照单全收、大胆直接。公司在抖音直播间迅速上架了同款果汁茶产品,在流量加持之下,瞬间卖爆了。尽管,这次讽日事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MECO果汁茶确确实实拿到了流量。
——《香飘飘接得住泼天富贵吗?》
03涨价、降价,谁是饮鸩止渴?
@金错刀:用情怀拿捏老顾客,用网红拿下年轻人,但汉口二厂疏忽了自己的最大漏洞。
漏洞一:执着人设,错付渠道。为了维系自己的高售价,汉口二厂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中产”人设。首先是渠道发力,汉口二厂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在餐饮、普通商超等渠道发力,而是瞄准了华润ole、盒马等中产超市,以及一线城市的罗森、7-11等便利店。
漏洞二:情怀褪色,定价尴尬。“平替经济学”大行其道,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为了情怀买单,反而更加专注于产品的性价比。
总之,相比于包装和玩法,性价比才是老国货最“情怀”的杀手锏。
——《2024年最惨国货:没有星巴克的命,得了星巴克的病!》
@尺度财经:降价只是短期的一剂猛药。
杨银芬对良品铺子“砍”一刀,积极求变。在公司战略上,杨银芬带领良品铺子大幅度调价:门店在售300余款产品会员价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过去,为了避开同质化竞争、凸显差异化,良品铺子选择走高端零食路线。
杨银芬启动的新一轮改革,目的是在坚持“高品质产品”基础上,让产品价格变得更亲民。杨银芬认为,良品铺子存在的最大价值是为消费者提供“好货不贵”的零食。有业内人士认为,降价只是短期的一剂猛药,长期看应灵活调整自身产品、渠道以及组织管理。杨银芬也曾表示,组织升级将会是应对价格战后调整的方向之一。
——《新帅“砍”一刀,良品铺子迎来阵痛期》
03资本之于消费是蜜糖还是毒药?
@首席商业评论:钞能力扛不过内卷的行业
近年来,餐饮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就在不少餐饮创业者沉浸在资本编织的美梦里,幻想冲击又一个万店时代时,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和过去的餐饮人多数有餐饮从业经历不同。在2021年资本介入餐饮行业后,大量纯做营销出身的从业者开始走入餐饮领域。
不少并没有从业经历的创业者拿着一套营销模型,加上投资机构带来的有网络流量和资金,确实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提高销量,但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渠道分散的时代,依靠某一个热点事件在短时间集聚的流量,往往是火的快凉的更快,内卷成为了行业主流。
——《海底捞海外计划上市,资本是蜜糖还是毒药?》
@侃见财经:白马股的“狂飙”,造就了各种“茅”。
随着近几年白马股泡沫的破灭,海天味业的股价也转头向下。根据统计显示,2021、2022和2023年,海天味业的股价跌幅分别达到了31.83%、16.21%和42.28%。从目前来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回调之后,海天味业“酱油茅”的光环早已消退。或许是对海天味业的前景感到担忧,不少机构都选择逃离海天味业。虽然今年一季度业绩有所回升,但并未受到资金的认可。海天味业想要真正实现复苏,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酱油茅”海天味业,跌没了4800亿》
04资本又有什么新故事?
@潮汐商业评论:当下的短剧行业,谁能掌握流量,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近两年,又土又爽的短剧在国内爆火,“造富神话”被频繁曝出短周期、低投入、高收益,成了短剧行业的代名词,一时之间,短剧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赛道。但是,在过去一年里短剧行业变局仍在进行时,“暴富”神话吸引着多方玩家下场押注,市场的极速膨胀一方面加剧内容同质化、粗制滥造、抄袭泛滥等现象,另一方面,经历过首波狂飙突进的红利收割后,短剧也迎来监管层面的收紧。这意味着,短剧行业正面临着更深层次的考验。
——《没有一个人能逃过“霸道总裁爱上我”》
@八妹看金融:常在河边走,哪不湿鞋的道理,最终资本吞没了他。
近期,投资国际米兰的中国资本因没能偿还3.75亿欧元的欠款,这种案例几年前就曾出现。2015年,化州富商李勇鸿开始把矛头转向了足球并是去意大利买了AC米兰,最后惨败而归。
依靠在资本市场的“经验”和为数不多的足球知识。李勇鸿打算通过买球星提高球队成绩,然后依靠电视转播、参加欧洲比赛、商业赞助获取收益。另外,还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融资或者转售,快速套利。足球这件事不是你砸钱越多就越厉害,有了新老板的AC米兰,成绩不升反降,广告收入减少。
——《资本收割搞足球的富豪?空手套白狼的神秘商人,一年没了39亿》
@雪豹财经社:没有一位明星CEO继任者逃得过“一代不如一代”的宿命。
乔布斯曾经评价库克“不懂产品”,库克在他的任期内确实没有再推出一款像iPhone一样具有颠覆意义的硬件产品,但他用自己的方式重塑了苹果。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会有一位灵魂人物,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舒尔茨之于星巴克,比尔·盖茨之于微软,贝佐斯之于亚马逊。做他们的继承者往往是一项“高危”工作。一代不如一代,或许已经成为这家科技巨头掌舵者们的宿命。
——《苹果CEO,一代不如一代?》
曾几何时,不知是资本更喜欢新故事还是消费者更加喜新厌旧,消费从日常生活成为了一个秀场,但当噱头退潮、产品趋同、价格战停,老百姓消费商品大到汽车手机家电、小到泡面瓶装水,无非是秉持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原则。
资本炒作也好,价格调节也罢,终将是过眼云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