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肖苒:
强化医药产业源头创新
医药产业是攸关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虽然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但原创新药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全球2012—2021年上市的原创药物中,美国113个、欧盟24个、日本22个,中国仅有7个。
究其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认为,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做源头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跟随创新与源头创新在报销支付等环节得到的“创新回报”并无太大差异,因而,研发周期相对较短、风险较低、投入较少的跟随创新更容易受到青睐。此外,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军人才数量方面与欧美国家差距显著,2020年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生物医药领域高被引学者数中国仅25人,美国则有900余人。
为此,肖苒建议应先以制度引导促进源头创新,综合评估创新药的医疗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建立差异化、精细化药物定价管理机制,突出创新药的临床价值及商业价值,让源头创新药品获得应有的“创新回报”,鼓励企业开发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品。“还应鼓励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研发模式,建议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目标,尽快完善产学研医结合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大型制药企业设立源头创新研究中心和基地,打造国家层面战略高度的平台,将创新链产学研链条连接在一起,做好前沿研究,探索新机制,把学术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成对人民健康有用的产品,并集中国内药物创新优势科研力量,在不同主攻方向推动我国药物创新研发提速增效。”肖苒说。
“此外,促进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肖苒建议,加强国内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培养行业紧缺的兼具医学、药学、信息技术等背景,从事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设计、生物药制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研发制造体系的融合。同步瞄准生物医药学科发展前沿,强化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储备,鼓励地方和企业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