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寒风不近人情的冬夜,路上的人,脚步都快。
“米糕,米糕,新鲜上市的手工米糕,一个能温暖你手心的米糕……”
路口有个卖米糕的小摊,热乎乎吆喝着,喊得人耳朵一暖,身体一热。摊主是有心人,仔细推敲过,要怎么叫住一个匆匆行色的路人。色?香?味?都不是。她用的温度。
比起味觉与嗅觉,温觉在冬夜显然更加感人,也更加有道理。人在寒冷之中,寒冷的感觉最灵敏,正如,口渴时,渴的感觉最强烈;饥饿时,饿的感觉几乎统治一切感知。冬天的胃,比春、夏、秋更懂食物的温觉。
生冷不忌,饮食习惯之外,还得看个人“造化”。生鱼片、寿司、凉粉、冰激凌之类的生冷,我的肠胃总是拒绝,沾沾筷,半日不好过,口福打了多少折扣。这没办法,尽管饮食已臻艺术,取悦的只是眼耳鼻口舌,肠胃无知觉,也就不在讨好之列。可是,肠胃是食物最后的抵达,也是艺术品的消亡之地。口福,由它们裁决。
生冷不宜,自然偏好一切温热的食物,总想吃口热乎的。温觉,也就格外敏锐。茶要热,粥要温,出锅第一筷最熨帖。冬天最过瘾的吃,总是烫。凉了的菜,沸汤里一滚,镀上一层暖再下口,就一盅温过的水酒,让温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吃在东西南北,异地他方,但见袅袅热气,先馋三分。
饿和馋,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吃相都不好看:饿极了,顾不得吃相;馋慌了,不在乎吃相。再比如,身体都会释放信号:饿的时候,饥肠辘辘,肚子的通牒下了一道又一道;馋的时候,垂涎流津,口水也是不由自主,咽了一遍又一遍。
不过,还是不一样,饿会饥不择食,馋,更多是一份急切的想念。所以,就算在我们不饿的时候,还是可能会感觉到馋。
“一个能温暖你手心的米糕”,寒风中,这样的吆喝擦肩而过,腹不腹空,多少身体都会一馋,与色香味无关,只因温暖二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