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20: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其中不乏品行高洁、影响深远的优秀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等。但是,才德不配位者也有之,比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渣男诗人,他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品实在太差,一生中干的尽是令人不齿的龌龊事,这个人就是初唐诗人宋之问。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1/诗称“沈宋”

宋之问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新唐书》评价为“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在唐代诗坛,宋之问的名气也不小,看看他的朋友圈子,就知道他当时在诗云的地位了——宋之问除了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合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人其家世并不显赫。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好个好学的乡下青年,自幼矢志于学,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宋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一时成士人相传的佳话美谈。唐高宗上元二年,年仅20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喜登“龙门”,从而踏上了仕进正途。

这样介绍,如果你对宋之问还没啥具体可感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小诗,你可能就会恍然明白:“啊,原来是他呀!”诗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句“近乡情更怯”,将游子的内心写到淋漓,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宋之问,诗题为《渡汉江》。该诗为宋之问遭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由贬所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全诗语极浅近,描摹心理却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意却深邃。

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将诗人“思乡情切,近乡情怯”的激动、不安以及畏怯的复杂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宋之问是无愧“沈宋”之名的。

2/龙门夺袍

宋之问入仕之时,正是武则天当政之际。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宋之问文才出众,颇受恩宠。宋之问成为武则天的近臣,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混在神都洛阳的。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常常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武则天“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交卷,诗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诗既切题,神速,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武则天把锦袍赐给了东方虬。但是,意外情况出现了,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也写好了。《龙门应制》诗共四十二句,洋洋洒洒二百八十六字,盛赞武则天的出游盛况。其诗曰: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将命题作文写得如此到位,说明宋之问确实有两下子。诗成后,主裁判上官婉儿认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文理兼美”,经传看,更是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反悔了,直接将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又抢了回来,转赠给宋之问:“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上的有名的“龙门夺袍”。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3/谄事二张

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

宋之问在朝中虽然也很风光,但是,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张易之、张昌宗)比起来,他的人生仍是暗淡无光的。为了能在仕途有更大的进步,宋之问放下一个文人的尊严,谄事张氏兄弟。

宋之问为求速进,极力谄媚武遇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易之兄弟雅爱其才,之问亦倾附焉。”首先,充当是张氏兄弟枪手,张易之、宗昌兄弟应诏和诗等都是宋之问等人代笔。同时也参与张宗昌主编的宫廷宴会诗集《三教珠英》——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无法像男皇帝那样公然选秀、纳妃,与男宠亲密无度又怕人说闲话,便以让张宗昌编辑内宴的歌诗为由,而长期令其滞留内廷,但真正编纂的是宋之问等人。

做别人的枪手,其实还不算什么“显恶”,宋之问做过的最令人不齿的事,是“为易之奉溺器”,就是为张易之捧尿壶。如此功夫之下,宋之问终于经张氏兄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与重用。

4/诗媚女皇

在张氏兄弟的引荐下,宋之问受到武则天的青睐,因此得以任用。宋之问曾被任命为尚方监丞,负责管理各工种的制造、供应、生产等政务,不久后,宋之问又进入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

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作为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

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但是,却难以接收宋之问的“美意”。何也?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据说,受到打击的宋之问,从此养成了睡前睡后都刷牙的好习惯。但是,一切已为时已晚。由此看来,人生要想有个好收成,清洁口腔少不得,得趁早,晚了,满脸都是后悔的泪。

5/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一心为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其诗云: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刘希夷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刘希夷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则一模一样。

6/卖友求荣

风光旖旎的日子并不是永远都有的,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居住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借机发动政变,率禁军冲入宫中,杀死二张。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其后,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禁苑之东)。李显上位后,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前文所述,宋之问的那首《渡汉江》,就是宋之问偷逃回洛阳时所作。

偷回洛阳的宋之问,被好友张仲之收留,并藏匿于家中。令张仲之难以预料的是,他的这一善举,竟是引狼入室。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中正直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人生翻盘的机会到了,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

果然,宋之问依附武三思后,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但是,宋之问的卖友求荣之举,为时人所不齿。

7/遭贬身死

再次受到重用的宋之问,仍以其才华出过风光,不过中宗不懂诗,懂诗的是上官婉儿。某次选诗会上,上官婉儿在宋之问和沈佺期之间选中宋诗,理由是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以气魄胜过沈诗的“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沈乃伏,不敢复争。”

一年之后,武三思被李重俊兵变所杀,然而,善于投机的宋之问却未受影响,次年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专门考察干部的干部),因此,后世又称宋之问为宋考功。这次宋之问又是靠谁上的位呢?史料上记载的很清——因其“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能被提拔,是由于宋之问已轻松地投靠了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权盛后,宋之问又投进安乐公主的怀抱,如此三心二意的宋之问,被太平公主嫉恨而受到贬谪。宋之问被贬后,并无反思,整日游山玩水,“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半年后,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又被李隆基带兵所灭,唐中宗的弟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这才开始清算宋之部,以其无悔过之心故,将其在贬所再次贬谪。唐睿宗在位两年禅让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将宋之问赐死。宋之问最终死在了流放之地桂州(今桂林)。

纵观宋之问的一生,都是在攀附权贵与女人中度过的,并且常常能逢凶化吉,好运连连。在此,老黄很不厚道地猜测,如果宋之问再晚生几十年,是否也会攀附上李隆基的爱宠杨贵妃,那样,他是否就能免去一死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6: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向女皇男宠谄媚,巴结武三思卖友求荣
...于高谈阔论。20岁那年,宋之问刚刚行完冠礼,就得到了武则天的任命,“分直习艺馆”。之后,他又先后担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有一次,武则天率领群臣去龙门游玩,她命文臣们作
2023-01-07 15:32:00
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人品之争
...,低劣小人。宋之问代表作宋之问步入仕途时,正缝女皇武则天当皇帝,这可是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宋之问善于拍武则天的马屁,经常写诗文歌颂武则天,甚至还想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但被
2023-10-23 14:37:00
女皇武则天为长寿的疯狂之举采阳补阴不惜杖杀亲孙
...中国历史上年过八旬的帝王只有五位,而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就正好是其中的一位。武则天坐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是中国皇帝中登基年纪最长的一位。坐上皇位的武则天与中国其
2025-03-22 19:29:00
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拔,在文人中是少见的美男子。宋之问进士及第时,正是武则天权倾朝野的时候。在武则天的后宫里,有两位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张氏兄弟二人都懂一些音律诗文,把武则天哄得心花怒放。武则天
2024-04-20 15:20:00
刘希夷之死与宋之问有关吗
...差巨大,是一个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攀附权贵之人。在武则天执政期间,为了能够取悦武则天,进入其幕府,宋之问曾百般谄媚于武则天。他还为此,作过一首《明河篇》的诗以表心迹:“明河可
2023-06-14 21:15:00
宋之问:唐朝诗坛的才子,仕途的小人
...,正是当今权力最大的一个人——皇帝,快七十岁的女皇武则天。接近皇帝的第一步,就要从参加科考开始。在公元675年,二十岁的宋之问跑去参加大唐帝国的公务员考试,顺利的考中了进士,
2024-02-05 21:14:00
武则天为何要杀亲姐姐?不是她冷血,只是她意外发现了姐姐的秘密
皇权争霸:武则天竟亲手杀害姐姐,背后的隐情让人难以置信为何一代女皇武则天会对亲姐姐痛下杀手?这一问题,千百年来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覆辩论。究竟是什么导致这对亲姐妹反目成仇,甚至最终
2024-11-30 09:50:00
唐朝最无耻的公主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渊的第18个女儿,哥哥是李世民,李治是她的侄子,所以武则天就是她的侄媳。因为出生较晚,所以年纪和李治相仿,她成年之后,在哥哥太宗的安排下嫁给了温挺为妻。成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
2023-07-25 15:37:00
武则天杀亲外甥贺兰敏之,是因为无法忍耐这桩丑闻
贺兰敏之,身份显赫,他可是唐朝女帝武则天的亲外甥。虽出身贵重,却行事肮脏,贺兰沾惹上了一屁股风流债,竟敢与他的亲外婆存在着不伦的私情。于是,无法忍耐这桩丑闻的武则天就将贺兰敏之处
2023-02-07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