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20: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其中不乏品行高洁、影响深远的优秀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等。但是,才德不配位者也有之,比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渣男诗人,他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品实在太差,一生中干的尽是令人不齿的龌龊事,这个人就是初唐诗人宋之问。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1/诗称“沈宋”

宋之问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新唐书》评价为“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在唐代诗坛,宋之问的名气也不小,看看他的朋友圈子,就知道他当时在诗云的地位了——宋之问除了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合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人其家世并不显赫。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好个好学的乡下青年,自幼矢志于学,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宋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一时成士人相传的佳话美谈。唐高宗上元二年,年仅20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喜登“龙门”,从而踏上了仕进正途。

这样介绍,如果你对宋之问还没啥具体可感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小诗,你可能就会恍然明白:“啊,原来是他呀!”诗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句“近乡情更怯”,将游子的内心写到淋漓,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宋之问,诗题为《渡汉江》。该诗为宋之问遭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由贬所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全诗语极浅近,描摹心理却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意却深邃。

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将诗人“思乡情切,近乡情怯”的激动、不安以及畏怯的复杂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宋之问是无愧“沈宋”之名的。

2/龙门夺袍

宋之问入仕之时,正是武则天当政之际。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宋之问文才出众,颇受恩宠。宋之问成为武则天的近臣,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混在神都洛阳的。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常常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武则天“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交卷,诗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诗既切题,神速,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武则天把锦袍赐给了东方虬。但是,意外情况出现了,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也写好了。《龙门应制》诗共四十二句,洋洋洒洒二百八十六字,盛赞武则天的出游盛况。其诗曰: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将命题作文写得如此到位,说明宋之问确实有两下子。诗成后,主裁判上官婉儿认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文理兼美”,经传看,更是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反悔了,直接将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又抢了回来,转赠给宋之问:“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上的有名的“龙门夺袍”。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3/谄事二张

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

宋之问在朝中虽然也很风光,但是,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张易之、张昌宗)比起来,他的人生仍是暗淡无光的。为了能在仕途有更大的进步,宋之问放下一个文人的尊严,谄事张氏兄弟。

宋之问为求速进,极力谄媚武遇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易之兄弟雅爱其才,之问亦倾附焉。”首先,充当是张氏兄弟枪手,张易之、宗昌兄弟应诏和诗等都是宋之问等人代笔。同时也参与张宗昌主编的宫廷宴会诗集《三教珠英》——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无法像男皇帝那样公然选秀、纳妃,与男宠亲密无度又怕人说闲话,便以让张宗昌编辑内宴的歌诗为由,而长期令其滞留内廷,但真正编纂的是宋之问等人。

做别人的枪手,其实还不算什么“显恶”,宋之问做过的最令人不齿的事,是“为易之奉溺器”,就是为张易之捧尿壶。如此功夫之下,宋之问终于经张氏兄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与重用。

4/诗媚女皇

在张氏兄弟的引荐下,宋之问受到武则天的青睐,因此得以任用。宋之问曾被任命为尚方监丞,负责管理各工种的制造、供应、生产等政务,不久后,宋之问又进入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

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作为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

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但是,却难以接收宋之问的“美意”。何也?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据说,受到打击的宋之问,从此养成了睡前睡后都刷牙的好习惯。但是,一切已为时已晚。由此看来,人生要想有个好收成,清洁口腔少不得,得趁早,晚了,满脸都是后悔的泪。

5/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一心为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其诗云: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刘希夷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刘希夷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则一模一样。

6/卖友求荣

风光旖旎的日子并不是永远都有的,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居住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借机发动政变,率禁军冲入宫中,杀死二张。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是谁,杀亲夺诗卖友求荣

其后,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禁苑之东)。李显上位后,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前文所述,宋之问的那首《渡汉江》,就是宋之问偷逃回洛阳时所作。

偷回洛阳的宋之问,被好友张仲之收留,并藏匿于家中。令张仲之难以预料的是,他的这一善举,竟是引狼入室。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中正直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人生翻盘的机会到了,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

果然,宋之问依附武三思后,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但是,宋之问的卖友求荣之举,为时人所不齿。

7/遭贬身死

再次受到重用的宋之问,仍以其才华出过风光,不过中宗不懂诗,懂诗的是上官婉儿。某次选诗会上,上官婉儿在宋之问和沈佺期之间选中宋诗,理由是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以气魄胜过沈诗的“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沈乃伏,不敢复争。”

一年之后,武三思被李重俊兵变所杀,然而,善于投机的宋之问却未受影响,次年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专门考察干部的干部),因此,后世又称宋之问为宋考功。这次宋之问又是靠谁上的位呢?史料上记载的很清——因其“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能被提拔,是由于宋之问已轻松地投靠了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权盛后,宋之问又投进安乐公主的怀抱,如此三心二意的宋之问,被太平公主嫉恨而受到贬谪。宋之问被贬后,并无反思,整日游山玩水,“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半年后,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又被李隆基带兵所灭,唐中宗的弟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这才开始清算宋之部,以其无悔过之心故,将其在贬所再次贬谪。唐睿宗在位两年禅让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将宋之问赐死。宋之问最终死在了流放之地桂州(今桂林)。

纵观宋之问的一生,都是在攀附权贵与女人中度过的,并且常常能逢凶化吉,好运连连。在此,老黄很不厚道地猜测,如果宋之问再晚生几十年,是否也会攀附上李隆基的爱宠杨贵妃,那样,他是否就能免去一死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6: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向女皇男宠谄媚,巴结武三思卖友求荣
...于高谈阔论。20岁那年,宋之问刚刚行完冠礼,就得到了武则天的任命,“分直习艺馆”。之后,他又先后担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有一次,武则天率领群臣去龙门游玩,她命文臣们作
2023-01-07 15:32:00
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人品之争
...,低劣小人。宋之问代表作宋之问步入仕途时,正缝女皇武则天当皇帝,这可是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宋之问善于拍武则天的马屁,经常写诗文歌颂武则天,甚至还想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但被
2023-10-23 14:37:00
女皇武则天为长寿的疯狂之举采阳补阴不惜杖杀亲孙
...中国历史上年过八旬的帝王只有五位,而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就正好是其中的一位。武则天坐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是中国皇帝中登基年纪最长的一位。坐上皇位的武则天与中国其
2025-03-22 19:29:00
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拔,在文人中是少见的美男子。宋之问进士及第时,正是武则天权倾朝野的时候。在武则天的后宫里,有两位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张氏兄弟二人都懂一些音律诗文,把武则天哄得心花怒放。武则天
2024-04-20 15:20:00
刘希夷之死与宋之问有关吗
...差巨大,是一个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攀附权贵之人。在武则天执政期间,为了能够取悦武则天,进入其幕府,宋之问曾百般谄媚于武则天。他还为此,作过一首《明河篇》的诗以表心迹:“明河可
2023-06-14 21:15:00
宋之问:唐朝诗坛的才子,仕途的小人
...,正是当今权力最大的一个人——皇帝,快七十岁的女皇武则天。接近皇帝的第一步,就要从参加科考开始。在公元675年,二十岁的宋之问跑去参加大唐帝国的公务员考试,顺利的考中了进士,
2024-02-05 21:14:00
武则天为何要杀亲姐姐?不是她冷血,只是她意外发现了姐姐的秘密
皇权争霸:武则天竟亲手杀害姐姐,背后的隐情让人难以置信为何一代女皇武则天会对亲姐姐痛下杀手?这一问题,千百年来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覆辩论。究竟是什么导致这对亲姐妹反目成仇,甚至最终
2024-11-30 09:50:00
唐朝最无耻的公主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渊的第18个女儿,哥哥是李世民,李治是她的侄子,所以武则天就是她的侄媳。因为出生较晚,所以年纪和李治相仿,她成年之后,在哥哥太宗的安排下嫁给了温挺为妻。成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
2023-07-25 15:37:00
武则天杀亲外甥贺兰敏之,是因为无法忍耐这桩丑闻
贺兰敏之,身份显赫,他可是唐朝女帝武则天的亲外甥。虽出身贵重,却行事肮脏,贺兰沾惹上了一屁股风流债,竟敢与他的亲外婆存在着不伦的私情。于是,无法忍耐这桩丑闻的武则天就将贺兰敏之处
2023-02-07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