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强郁文
最近,自驾到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武汉市民刘立先,被351国道一处弯道的老式修路机械等吸引,停车驻足,“公路文化园”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刘立先边拍照边说,“没想到几十年前我修路时用的工具这里都有,这个公路文化园建的太好了!我发给老同事们,让他们也到这里来看看。”
五峰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公路建设养护发展中心主任魏华锋,这是全省首个室外最大规模的公路文化园,已成了“网红”打卡点。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五峰县,山大沟深,坡陡弯急,因地制宜改造弯道、消除安全隐患成为当地交通公路部门的职责所在。为消除351国道k1552+500处长湾弯道的安全隐患,五峰公路部门将弯道半径加长,并在弯道下坡段专门增设了应急避险车道。同时,巧妙地将公路文化元素融入弯道改造中。
2022年5月底开建的公路文化园,占地5000余平方米。公路文化园里收集有石硪、石夯、石碾、石磙等旧式修路器械11台套,钢钎大锤凿山凿石、抬石头修路、拉碾子整平公路施工场景3组雕像,各年代地名牌、警示牌、告知牌、里程碑约20余块。30余张历史图片组成的展板,回顾了五峰公路发展历程,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可以了解五峰公路从无到有的发展史。
“看到修路的许多老物件,再回想这些年来五峰公路的变化,再次感受到五峰发展速度之快。”在公路文化园打卡拍照的游客黄嗣说。
看着自己当年修千丈岩公路时用过的神牛25牌拖拉机,刷新后成为公路文化园的一道风景,年过9旬的五峰老公路人尹大超激动不已,“老一辈公路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正在代代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1: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