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引航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危险职业”,却吸引众多男儿——
在这里,他们找到热爱的理由
□ 杨袁鑫 常世辉
4月12日早上9点,连云港港口,船舶、拖轮、引航艇进进出出,一台台龙门吊起起落落,井然有序地作业开启新的一天。
“哥,今天我们三人都上这个云引19。”一脚踏进船舱,连云港引航站实习引航员谢增辉早早地打了招呼。
谢增辉来自安徽,在连云港引航站,像他一样的外地人至少占八成。美国《读者》杂志的调查显示,引航员危险性仅次于矿工和试飞员,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危险职业。既然如此,为何来自山东、河南、贵州等全国各地的引航员汇聚这里,开启引航生涯?
经历九死一生仍重新返岗
2004年刚从江苏航运学院毕业的王白石,就一头扎进连云港引航站,这一干就到今天。同事们都敬佩王白石近乎传奇的经历,可他总是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级引航员。
按照国际法,每一艘外籍船舶进出港口时,必须由引航员将它们带进来或引出去。作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他们具有船长资格,但在工作中又会承担不少体力劳动——爬船。轮船进港时,引航员乘引航艇来到巨轮边上,从引航梯爬上船;轮船出港时,他们完成引航任务,最后一关是顺着软梯下来回到小艇。风浪天气下,这些工作是个不小的考验,也是国际引航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2016年10月一个清晨,王白石引领一艘长达263米的集装箱船,下引航梯时,意外发生了——引航梯双侧同时断裂。王白石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生存的概率就更小了,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根据以前的数据,死亡概率应该是90%以上,我能活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引航梯掉落的刹那,王白石一脚蹬船,没被吸入船底被螺旋桨打到,才侥幸保命。但他大腿肌肉重度撕裂,出血近2000毫升,住院3个月。出院后,连云港引航站把他安排到调度室值班,不再出外勤。
作为80后,王白石是家里独子,他的父母本来就担心儿子这个“爬船”的危险工作。然而,经历九死一生的王白石,却做出让家人和同事都惊讶的举动——他主动向站里打报告,要重回引航员岗位。王白石表示:“国家和单位培养一个引航员很不容易!引航站把我们派到轮船实习,从三副、二副做起,四五年后才能跟着师傅干引航员,走到一级引航员要十几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干一辈子,毕竟我是真的热爱这个工作!”最终,王白石重返引航岗位,这在国内同行中极其少见。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热爱
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一样,留校、读研还是工作,是现连云港引航站二级引航员朱武斌毕业时曾经面临的抉择。“我当时在校成绩还不错,辅导员也希望我能够留校。但后面思考了一圈,我还是选择工作,就是想去外面看看。”选择引航,不仅出于专业对口,对于朱武斌来说,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挑战性。和汽车的操作系统不同,每一条船舶都有其独特的驾驶系统和性能,这就意味着每引一条船,都要从零开始了解学习。“那会我有时候都不回宿舍了,直接在值班室休息,一有船我就跟。”朱武斌说道,根据连云港引航站规定,担任助理引航员时,跟船学习的数量必须达到300艘,“我当时跟了起码有800—900艘。”朱武斌回忆道。
2022年7月,一艘名叫“伟清”轮的船舶在赣榆港突然失控,担任此次抢险引航员的,正是朱武斌。“当时,船上一个缸里的O型电圈故障,导致冷却功能失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仅主机会停止工作,船还会面临搁浅前方浅滩的风险。”经过一系列风险评估,为了最大化降低船舶受险程度,朱武斌没有选择让船舶原地等待维修,而是通过拖轮协助,将其成功靠泊至指定地点。“原则上,当时可以让这艘船原地等待维修人员到达后抢修,但搁浅一刻就会有一刻的变数,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我觉得可以靠泊。”事后,不仅是“伟清”轮的工作人员,就连朱武斌的同事们都称赞其技术之高。对技术的自信从不是无中生有,依靠的是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以及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人说,引航这个工作很枯燥,不就是一条又一条的引船吗,但在我看来不是的。我能坚持这么久,因为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而是一种喜爱。”
成功引航有无法复制的成就感
2022年11月14日早上6点,天还没亮,阵阵海风的寒意,直刺骨髓,徐圩港区171号泊位,一艘长达330米、载重30万吨、吃水21米的“春色”轮,即将进港靠泊。“去之前,这艘船的基础信息我们都是掌握的。对我们而言,这就是一次正常的引航。”邵志伟口中的“正常”,却并没有让船长信服,“但是船长对我们放心不下,这是徐圩港区继30万吨航道建成后,第一次进泊如此之大的原油船。对方觉得我们没有引过这类船,缺少经验。”船舶6点进港,意味着引航员5点甚至更早就要出发。“作为高级引航员,我们都有接近30年的引航经验,别看那时天还有点黑,但对于本地航道条件和潮汐潮流,没有人比我们更熟。”邵志伟说。10点50分,“春色”轮成功靠泊。这一次成功靠泊,也有力打破了大型航运公司资深船长对于连云港港“只能进半载VLCC原油船”的片面判断。
“引航是最‘吃’经验的。”1987年进站的邵志伟引航过各类型的船舶,即便如此,为深耕引航工作,他就像是一块海绵无时无刻不在“吸收”。《典型水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点评、拓展知识及关联试题》这本没事时他就会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反复研究的书,就是证明之一。“总有新来的年轻人问我为啥爱开大船,想象一下,如此庞大的一只巨物,在自己的指挥下乖乖靠岸,那种成就感足矣。”
晚霞铺满天边一角,三名实习引航员结束一天的拖轮学习,但对于他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是一条崎岖而漫长的路,需要极其强大的心力与智力去跋涉。在那里,他们或许会找到自己热爱的理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7: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