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0: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万历十五年,一个看似平凡的一年,却成为黄仁宇这本著作的书名,也是整本书的主轴年份。作者黄仁宇透过这一年相关的人物纪传,用异于一般史书的角度去描写整个大明帝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一年不过是个历史上已经过去的一年;但对于黄仁宇来讲,这一年却是大明帝国由盛转衰的分界点;他透过这本书的人物,让我们看到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做了诸多的评论。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黄仁宇在这本书所评论的人物当中,有皇帝、以及辅佐皇帝的首辅,其他还有官僚、将领,但在最后一章却是以明代思想家李贽作为本书的结束。会这样编排的原因,除了依序中国传统由上往下的步骤外,实际上也是透过思想家,反映出整个当时明朝的中心思想,进而反推到万历皇帝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万历皇帝当时是怎么样的作为,从他的思想行为就不难看出端倪。这些人物里面,有的被后人所熟悉,例如戚继光、张居正、海瑞;也有的后来默默无闻,例如申时行、李贽。

本书的内容取材,除了上述这些人相关的文集外,还有《明史》等正史书籍,加上近代《国史大纲》等著作。

第一章先从〈万历皇帝〉开始谈起。身为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他的个性、思想和行为,牵动着整个帝国的兴衰。然而万历皇帝个性优柔寡断,极度听信谗言,因此当张居正在世时仍可守成,但张居正死后许多人开始反击,万历皇帝受不了打击,就把曾经辅佐皇帝长达十年之久的张居正后代予以抄家夺爵;加上之后他只爱郑贵妃,但他身为皇帝,必须一切遵守礼仪道德,因而造成之后的皇储继承问题他也无法做主。这样的矛盾致使他内心空虚、万念俱灰,开始用消极的方式对待文官,进而造成大明帝国空转三十三年,最终由盛转衰。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接下来的三章则是将两位首辅做个超级比一比:张居正本身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做事能力强,但屡次改革惹到了坚守传统礼仪的文官集团,致使文官集团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在〈世间已无张居正〉中提到,即使张居正已经离开人世多年,但一提到他的名字,仍然让文官集团咬牙切齿。而之后担任首辅的申时行,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张居正,因此在〈首辅申时行〉中提到,他选择做个和事佬,和文官集团、以及当时已经消极怠惰的万历皇帝,都保持着良好关系。

然而透过〈活着的祖宗〉阐明申时行和皇帝的互动可以得知,申时行本身个性温和,但能力有限,他的无能挽回不了万历皇帝脆弱的内心,他自己也没有躲过文官集团的追杀,遂选择退休。申时行在首辅任内政绩平平,唯一可取的是自己退休后能够颐养天年,死后也没有被抄家。但这样的首辅对整个明朝是福还是祸?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和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则分别以海瑞和戚继光为主体,继续撰写大明帝国的政府体制。

海瑞是个文官集团中绝无仅有的清官,他一生做官极为清廉,但他的清廉却影响不了整个文官集团当时已经败坏的风气,也反映出整个明朝以文人治理以农业为主的帝国是多么的困难。

至于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最出名的武将,然而身处在以文人治国的明朝,戚继光无法拯救整个明朝腐败的军队,也无法避免文官集团的无情追杀。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至于最后一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以李贽的思想,反映出整个明朝在一成不变的礼仪和儒家道德之下,所有当时中国人民内心的苦闷。

而我的论点是,这七章的描写虽然人物不同,但所描写的核心价值,都是整个明朝最大的问题:以道德代替法律,以礼仪代替行政。整个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任何的行为准则,都必须要符合儒家伦理道德,并透过对于皇帝的行礼如仪,以维系整个帝国的发展。只是一味讲求道德,却忽略了其他技术、工商业等发展,导致明朝只能停留在农业时代,其他工业、商业、军事、技术等各方面,全部都被压抑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海瑞,他坚守儒家伦理道德,意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整个明朝文官集团,显然是自不量力,因为他没有考量到整个文官集团也用那道德那一面,去对抗与之意见相左的抵抗势力。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而在第四章〈活着的祖宗〉中提到,当时黄河有治水问题,而北方有边防问题,戚继光意图通过军队的整治,去改善明朝军队的软弱。然而这种技术问题,在明朝却是以空虚的道德作为处理实际的技术问题,其结果当然是失败的。此外,就在同一年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经出征英国,整个西方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可是中国却依旧停留在儒家思想的陈旧思维。可以说,黄仁宇的这本著作,反映的不只是明朝的问题,更是中国五千年来发展最大的特色,却也为之后清朝的兴衰,以及外力侵入,做了个最好的连结。

我甚至大胆断定,黄仁宇透过这本书,反映出中国发展的最大困境,而他当时写作的1980年代风起云涌,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他意图用这本书,搭上当时刚萌芽的中国热,提醒世人我们这个大国,他改革开放后会走向哪一个方向。如今这本书出版了30年,中国热已经逐步退烧,但唯一不变的是,儒家伦理依旧深植于神州大陆,但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好还是坏,只有留给后人自己去论定了。

我们虽然保存了最完整的中华文化,但也保存了最原始的儒家思想,即使进入21世纪的法治社会,还是有许多人,甘愿成为现代海瑞,用自己的伦理道德,去妄想改变整个社会。只是这样的道德崇拜,对于社会、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全然没有帮助,反而和儒家的礼教没有两样。我们在读完之后,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还有没有万历年间那种守旧的思想?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打破了传统史书的写作方式,利用万历皇帝到周遭人物的描写,去记录对于所属朝代的特性。可以讲说,黄仁宇意图用这本著作,去比拟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用纪传体的好处,以对抗目前编年体的主流;可惜受到过去传统史学编年体的影响太深,因此即使这本书在全世界热卖,历史学还是以传统的年份记载为主体。而两相比较之下,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纪传体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是却缺乏编年体的主流性和正统性;而这本书的地位类似于《三国演义》,既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小说,但真的要去了解过去某个朝代,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优先寻找以年份为主体记载的史料,对多数人而言,这些才具有正统性。不过如果真的想用轻松的方式,去学习历史的话,这本书确实是个不错的入门款,一读完就能上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无聊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但倭寇成全了戚继光。后台张居正英雄和他的敌人有时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公正地说,英雄和敌人只是相处的地位不同,同为对手,正是因为有
2024-06-26 17:02:00
明朝时期,为什么文官集团坐视王朝灭亡?
...必然绕不开一个人,顾宪成。这个人在明史的名气并没有张居正、于谦等人那么大,但对明史的治乱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早年,顾宪成在朝中为官。因为举荐自己人做翰林学士,明神宗不同意
2023-06-01 10:40:00
张居正的接班人申时行,他的为官之道说是历史独一份
...能辞官回乡。此时,申阁老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这位连张居正都赞叹不已的能臣,却好像得了某种疾病:他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言起。他想做些什么,但是已经没了机会。他想大吼一声,最
2023-01-09 21:59:00
明朝两位传奇皇帝嘉靖与万历不得不说的历史
...美好的开始。十岁继位为帝的万历朱翊钧,前十年有首辅张居正的主政,国家也较为昌明。而且在万历二十岁亲政时,他也很奋发向上,渴望有所作为。直到那个神秘的年份到来,万历十五年。这是
2023-10-03 20:09:00
聊聊英明与荒诞集于一身的明朝万历皇帝
...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其中就有后来的伟大改革家张居正。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十分严格。朱翊钧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朱翊钧的寝宫,早
2023-06-08 11:10:00
戚继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谁能挽救大明朝
...?那么,我们从时、势、人、局来分析戚继光、孙承宗、张居正、王阳明四人,就能够很清楚地分析出他们能否让大明朝起死回生。戚继光:一个出现得太早的军事天才明朝最牛的武将,基本上扎堆
2024-04-29 09:56:00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却能维持300年统治,寿命超过汉唐?
...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当然明超的太监也并非全都是魏忠贤似的大恶人,像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成祖朝);舍命救小皇子的张敏(为保护太子朱
2025-02-07 21:54:00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实际上在利玛窦行经大运河北上之前,大明帝国已经尝试着穷最后之力作一番振作。这运动是由张居正一手经营,他这时是首席大学士,同时也是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的导师。当万历
2024-06-26 17:06:00
盘点明朝六大文臣
...伯奉。平正宁国王的动乱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二、张巨正张居正(1525-1582年7月9日)、贾淑大、何泰岳、著名张柏奎、湖北江陵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者、万历时代内阁首辅、万
2024-06-22 1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