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0: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万历十五年,一个看似平凡的一年,却成为黄仁宇这本著作的书名,也是整本书的主轴年份。作者黄仁宇透过这一年相关的人物纪传,用异于一般史书的角度去描写整个大明帝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一年不过是个历史上已经过去的一年;但对于黄仁宇来讲,这一年却是大明帝国由盛转衰的分界点;他透过这本书的人物,让我们看到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做了诸多的评论。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黄仁宇在这本书所评论的人物当中,有皇帝、以及辅佐皇帝的首辅,其他还有官僚、将领,但在最后一章却是以明代思想家李贽作为本书的结束。会这样编排的原因,除了依序中国传统由上往下的步骤外,实际上也是透过思想家,反映出整个当时明朝的中心思想,进而反推到万历皇帝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万历皇帝当时是怎么样的作为,从他的思想行为就不难看出端倪。这些人物里面,有的被后人所熟悉,例如戚继光、张居正、海瑞;也有的后来默默无闻,例如申时行、李贽。

本书的内容取材,除了上述这些人相关的文集外,还有《明史》等正史书籍,加上近代《国史大纲》等著作。

第一章先从〈万历皇帝〉开始谈起。身为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他的个性、思想和行为,牵动着整个帝国的兴衰。然而万历皇帝个性优柔寡断,极度听信谗言,因此当张居正在世时仍可守成,但张居正死后许多人开始反击,万历皇帝受不了打击,就把曾经辅佐皇帝长达十年之久的张居正后代予以抄家夺爵;加上之后他只爱郑贵妃,但他身为皇帝,必须一切遵守礼仪道德,因而造成之后的皇储继承问题他也无法做主。这样的矛盾致使他内心空虚、万念俱灰,开始用消极的方式对待文官,进而造成大明帝国空转三十三年,最终由盛转衰。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接下来的三章则是将两位首辅做个超级比一比:张居正本身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做事能力强,但屡次改革惹到了坚守传统礼仪的文官集团,致使文官集团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在〈世间已无张居正〉中提到,即使张居正已经离开人世多年,但一提到他的名字,仍然让文官集团咬牙切齿。而之后担任首辅的申时行,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张居正,因此在〈首辅申时行〉中提到,他选择做个和事佬,和文官集团、以及当时已经消极怠惰的万历皇帝,都保持着良好关系。

然而透过〈活着的祖宗〉阐明申时行和皇帝的互动可以得知,申时行本身个性温和,但能力有限,他的无能挽回不了万历皇帝脆弱的内心,他自己也没有躲过文官集团的追杀,遂选择退休。申时行在首辅任内政绩平平,唯一可取的是自己退休后能够颐养天年,死后也没有被抄家。但这样的首辅对整个明朝是福还是祸?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和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则分别以海瑞和戚继光为主体,继续撰写大明帝国的政府体制。

海瑞是个文官集团中绝无仅有的清官,他一生做官极为清廉,但他的清廉却影响不了整个文官集团当时已经败坏的风气,也反映出整个明朝以文人治理以农业为主的帝国是多么的困难。

至于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最出名的武将,然而身处在以文人治国的明朝,戚继光无法拯救整个明朝腐败的军队,也无法避免文官集团的无情追杀。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至于最后一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以李贽的思想,反映出整个明朝在一成不变的礼仪和儒家道德之下,所有当时中国人民内心的苦闷。

而我的论点是,这七章的描写虽然人物不同,但所描写的核心价值,都是整个明朝最大的问题:以道德代替法律,以礼仪代替行政。整个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任何的行为准则,都必须要符合儒家伦理道德,并透过对于皇帝的行礼如仪,以维系整个帝国的发展。只是一味讲求道德,却忽略了其他技术、工商业等发展,导致明朝只能停留在农业时代,其他工业、商业、军事、技术等各方面,全部都被压抑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海瑞,他坚守儒家伦理道德,意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整个明朝文官集团,显然是自不量力,因为他没有考量到整个文官集团也用那道德那一面,去对抗与之意见相左的抵抗势力。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而在第四章〈活着的祖宗〉中提到,当时黄河有治水问题,而北方有边防问题,戚继光意图通过军队的整治,去改善明朝军队的软弱。然而这种技术问题,在明朝却是以空虚的道德作为处理实际的技术问题,其结果当然是失败的。此外,就在同一年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经出征英国,整个西方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可是中国却依旧停留在儒家思想的陈旧思维。可以说,黄仁宇的这本著作,反映的不只是明朝的问题,更是中国五千年来发展最大的特色,却也为之后清朝的兴衰,以及外力侵入,做了个最好的连结。

我甚至大胆断定,黄仁宇透过这本书,反映出中国发展的最大困境,而他当时写作的1980年代风起云涌,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他意图用这本书,搭上当时刚萌芽的中国热,提醒世人我们这个大国,他改革开放后会走向哪一个方向。如今这本书出版了30年,中国热已经逐步退烧,但唯一不变的是,儒家伦理依旧深植于神州大陆,但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好还是坏,只有留给后人自己去论定了。

我们虽然保存了最完整的中华文化,但也保存了最原始的儒家思想,即使进入21世纪的法治社会,还是有许多人,甘愿成为现代海瑞,用自己的伦理道德,去妄想改变整个社会。只是这样的道德崇拜,对于社会、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全然没有帮助,反而和儒家的礼教没有两样。我们在读完之后,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还有没有万历年间那种守旧的思想?

浅析大明帝国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国之后如何走向衰亡

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打破了传统史书的写作方式,利用万历皇帝到周遭人物的描写,去记录对于所属朝代的特性。可以讲说,黄仁宇意图用这本著作,去比拟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用纪传体的好处,以对抗目前编年体的主流;可惜受到过去传统史学编年体的影响太深,因此即使这本书在全世界热卖,历史学还是以传统的年份记载为主体。而两相比较之下,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纪传体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是却缺乏编年体的主流性和正统性;而这本书的地位类似于《三国演义》,既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小说,但真的要去了解过去某个朝代,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优先寻找以年份为主体记载的史料,对多数人而言,这些才具有正统性。不过如果真的想用轻松的方式,去学习历史的话,这本书确实是个不错的入门款,一读完就能上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时期,为什么文官集团坐视王朝灭亡?
...必然绕不开一个人,顾宪成。这个人在明史的名气并没有张居正、于谦等人那么大,但对明史的治乱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早年,顾宪成在朝中为官。因为举荐自己人做翰林学士,明神宗不同意
2023-06-01 10:40:00
张居正的接班人申时行,他的为官之道说是历史独一份
...能辞官回乡。此时,申阁老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这位连张居正都赞叹不已的能臣,却好像得了某种疾病:他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言起。他想做些什么,但是已经没了机会。他想大吼一声,最
2023-01-09 21:59:00
明朝两位传奇皇帝嘉靖与万历不得不说的历史
...美好的开始。十岁继位为帝的万历朱翊钧,前十年有首辅张居正的主政,国家也较为昌明。而且在万历二十岁亲政时,他也很奋发向上,渴望有所作为。直到那个神秘的年份到来,万历十五年。这是
2023-10-03 20:09:00
聊聊英明与荒诞集于一身的明朝万历皇帝
...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其中就有后来的伟大改革家张居正。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十分严格。朱翊钧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朱翊钧的寝宫,早
2023-06-08 11:10:00
明朝皇帝的特点,朱元璋冷酷朱棣无情,最难搞的是万历皇帝
...到权力的十年。真正魁柄独持,说话算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所以说是“名相”张居正,倒不如说是“权臣”张居正。张大人所揽之权,不是统领百官的臣权,而是治理国家的大权,是皇帝的大
2023-01-19 17:30:00
这股存在了千年的力量,为何以张居正的强硬霸道都改变不了
...数万历皇帝的一生,也是非常悲惨的。幼年登基被强势的张居正把持朝政,懂事后想自己有番大作为,却被现实的传统礼教、道德规矩所束缚,压得心灰意冷,就连想立自己最宠爱、最懂他的郑妃的
2023-01-14 10:57:00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因为一座书院
...起义不断。面对政治经济困难,1573年万历皇帝任用首辅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澄清吏治、改进税制减轻了农民赋税增加了商业赋税,因此为朝廷取得了民心,增辟了财源充盈了国库,与此同时
2023-07-15 18:43:00
张居正经历告诉你,何为苍生社稷系于一人
明朝首辅张居正,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死后明帝国彻底走向黑暗。明朝首辅,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具分割性的一次政治名称。自明洪武以来,太祖朱元璋废除相权,独揽朝政,将国家所有权力都系
2023-04-20 16:12:00
明朝的“宗王供养制度”导致国家灭亡
...葬了他亲手创立的王朝。明朝最天才的改革家、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改革之时,面对这个“宗王供养制度”的祖制,也是一筹莫展,沮丧之余,怒而指斥此制为大明的先天弊病。下文将详细地分析一下
2023-09-11 2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