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央媒看太原|人民日报客户端讲述“赵卿鼎”背后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07 06:49:00 来源:太原日报

央媒看太原

1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太原晚报》专栏“文物里的太原”《赵卿鼎:“鼎眼”看世界》一文,通过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考古发掘的“赵卿鼎”,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赵卿鼎”的名字叫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高100厘米、口径105厘米、重220公斤,有着粗壮的三只蹄形足,足上有牛头,身上布满螭纹,有两只耳朵。实际上它除了螭纹外,还有鱼鳞纹、瓦纹、三角回纹等装饰。它是绝对的礼器,也是宴飨活动炖煮牲肉的牛镬。

文章讲述道,自唐叔虞受命“藩屏周室”,来到“河汾之东方百里”后,赵氏家族的命运就和晋国息息相关。及至公元前497年,爆发了历史上一次极具转折意义的战役——铁(河南濮阳)之战,这场战役是由赵氏宗族内部矛盾引起的,最后却把晋国卿大夫全部卷进来,赵简子在此战中身先士卒,视死如归,深得追随者爱戴,赵氏实力大增,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次兼并战争,最终以韩赵魏及知氏的盟军胜利而告终。

战争当年,晋阳城横空出世,人们的视线随着赵鞅的活动轨迹,看见了一个“公宫之垣以荻蒿楛楚墙之”“公宫公室皆以炼铜为柱质”的大城,荻蒿楛楚作墙,用铜铸柱的城和宫。

赵鞅死后,赵襄子继承赵鞅遗愿,经过残酷的晋阳之战,绝地反击,联合韩、魏,杀知伯,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了。

那只鼎是跟随赵简子还是赵襄子都没关系,在世上,它免不了烟熏火烤的命运,主人死,它随同主人深埋入地下,和鸟尊、鉴、编钟、戈等众多文物一起带走了赵氏的荣耀和礼乐。两千多年后,人们在太原一电厂的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春秋晚期的积石积炭墓,青铜大鼎欣欣然再见天日,如今只要你走到山西青铜博物馆,就能看见它,在太原龙潭公园,也能看到硕大的复制品。

文章称,这只青铜鼎不仅看见了赵卿、董安于和晋阳城,最主要的是,见证了山西政治中心从公元前497年起,就从晋南转到了晋中,从此再不复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些故事?哪些老物件能勾起你的回忆?2月2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正直播”栏目以《探访山西太原“时间印记”展 感受生活方式新变化》为题,用近40分钟时间,带领观者进行了一场“时光
2023-02-25 06:05:00
...态势显著,且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6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原文转载《太原晚报》文旅稿件——《暑期旅游订单增速排名太原在省会城市中排第二》,受到广泛关注,阅读
2024-06-29 08:30:00
...物保护单位531处,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10月3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金台观晋》栏目以《你所不知道的山西“守庙人”》为题,讲述常年与庙为伴的“守庙人”的故事。其中,对太原
2024-11-05 09:25:00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到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调研
...记者麻潞)3月8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到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调研,看望一线编辑记者,并向女编辑、女记者送上节日的祝福。韦韬参观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和人民网山西频道,听
2023-03-08 12:17:00
金台观晋 | 开局之年,山西干了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近观察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1月23日上午9点,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开幕。会场外,受全国第一轮寒潮影响,太原气温降到零下
2024-01-23 21:31:00
...’成果展山西特展”在太原太山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幕。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广、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日报》等多家央媒关注报道这一盛大展事。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报道中介绍,“盛世
2024-07-14 06: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是人民日报社全资国有大型广告公司,其前身为人民日报社广告部。公司全权经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广告业务,旗
2023-10-17 14:34:00
人民日报看山西丨2024春运一线,太原火车站温馨服务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图为太原站工作人员为旅客送上热水,温暖回家路。张 炯摄(人民视觉)春运期间,国铁太原局太原站积极为重点旅客提供预约接站、专区候车、优先进站等服务。
2024-02-05 18:55:00
...峻岭之中。目前,万亩红叶流丹似火,正是赏红好时节。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太原人到龙山赏红叶啦》为题,关注龙山、太山红叶文化节。报道介绍道,龙山、太山是太原西山地区分布面积最大、
2023-10-17 07: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