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央媒看太原|人民日报客户端 关注太原“守庙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09:25:00 来源:太原日报

央媒看太原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筑约有2.8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10月3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金台观晋》栏目以《你所不知道的山西“守庙人”》为题,讲述常年与庙为伴的“守庙人”的故事。其中,对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国保单位狐突庙“守庙人”王中有、王世文父子作了重点介绍。

报道称,父亲王中有93岁,从2005年开始守庙,直到现在还一直住在庙里。儿子王世文58岁,2012年接替父亲的工作。今年4月,王世文入围国家文物局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初评名单。

据记载,狐突庙是供奉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的庙宇。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重修于元代,明清两代又经过多次修葺。据说全国各地曾有过100多座狐突庙。在现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狐突庙中,西马峪村的这一座,是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

2006年,狐突庙成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前一年,王中有来到庙里做文保员。他的工作其实并不复杂。打扫院子,爬房修瓦。来了客人,也是义务讲解员。他最怕两件事,一怕火。上世纪80年代,村民堆积在狐突庙山门下的谷草起了火,最终山门被烧得只剩下基座和部分建筑构件。所以,如果有村民在周边堆放杂物,王中有绝不留情面。二怕盗。狐突庙现在还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隔三岔五就会有人慕名而来。多年前,曾有游客打着参观的幌子行盗,父子二人对游客总是很小心。

2012年,王世文接替父亲的工作。但是,王中有还是不放心,与儿子共同守护。日复日,年复年,在枯燥的日常中像守家一样守着狐突庙。而王世文则期待着狐突庙能早日开放,也希望全国各地的游客能来看看家乡的宝贝。

在山西,像王中有、王世文这样的守庙人有3000多人。山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保员是为解决文物多而管理机构少的矛盾而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态势显著,且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6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原文转载《太原晚报》文旅稿件——《暑期旅游订单增速排名太原在省会城市中排第二》,受到广泛关注,阅读
2024-06-29 08:30:00
央媒看太原1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太原晚报》专栏“文物里的太原”《赵卿鼎:“鼎眼”看世界》一文,通过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考古发掘的“赵卿鼎”,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赵卿鼎”的名
2025-01-07 06:49:00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到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调研
...记者麻潞)3月8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到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调研,看望一线编辑记者,并向女编辑、女记者送上节日的祝福。韦韬参观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和人民网山西频道,听
2023-03-08 12:1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是人民日报社全资国有大型广告公司,其前身为人民日报社广告部。公司全权经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广告业务,旗
2023-10-17 14:34:00
人民日报看山西丨2024春运一线,太原火车站温馨服务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图为太原站工作人员为旅客送上热水,温暖回家路。张 炯摄(人民视觉)春运期间,国铁太原局太原站积极为重点旅客提供预约接站、专区候车、优先进站等服务。
2024-02-05 18:55:00
...’成果展山西特展”在太原太山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幕。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广、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日报》等多家央媒关注报道这一盛大展事。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报道中介绍,“盛世
2024-07-14 06: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太原市电子健康卡6月25日起上线“体检报告”功能,市民注册申领电子健康卡后,即可在线实时查询体检报告信息,真正实现体检报告查看便捷、直观、环保、易保存的目
2024-06-26 19:08:00
...峻岭之中。目前,万亩红叶流丹似火,正是赏红好时节。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太原人到龙山赏红叶啦》为题,关注龙山、太山红叶文化节。报道介绍道,龙山、太山是太原西山地区分布面积最大、
2023-10-17 07:10:00
公共交通工作人员仍需戴口罩?大多已不做强制要求
来源:极目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刘颖琪)国庆假期结束后,多位有出行经历的网友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多地高铁、飞机及机场、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佩戴着口罩。就这一情况
2023-10-13 1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