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手脑并用,AI大模型“补全”机器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16 21:02:00 来源:虎嗅APP
手脑并用,AI大模型“补全”机器人

作者|雨林下

头图|特斯拉擎天柱二代截图

抓鸡蛋、做深蹲… …更轻、更稳、更快。

这是特斯拉刚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二代,不论从运动能力还是智能能力,都比去年的一代有明显提升,也让人们对AI的终极形态,再度心潮澎湃。

具身智能,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人形机器人就正是根据这一概念打造而来。

12月13日,虎嗅智库举办了502线上同行主题研讨活动,来自达闼机器人高级副总裁Karl赵博士、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胡德波、乐聚机器人副总裁吴雨璁、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OS产品部部长柴莹、祥峰投资副总监陈雅琢,就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前沿观点分享。

手脑并用,AI大模型“补全”机器人

以下为嘉宾的部分观点摘要:

“肢解”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是核心

●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不是一个新的知识,更多是把目前现有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发展统一放到一起。它从上到下的功能可划分为:大脑、小脑、主控系统、主干结构以及零部件。

大脑,负责规划决策、分解任务,主要就是指现在新兴的AI大模型;小脑,负责全身的运动分层控制;主控系统,包括实施系统调度、通信协议站、CPU、GPU、FPG硬件加速进程和算力的优化;主干结构及零部件有双臂、足式、轮式等,类似于人的一系列关节和肌肉。

● 在产业界,小脑的研究比大脑的研究时间更长,积淀更深。大脑对语义信息理解过后需要转化为动作,小脑就是运动控制的核心,它主要是控制算法的进化。机器人要实现越高难度的任务,就需要小脑越能够做到精细的底层控制,优化整个运动效果,这涉及到步态平衡、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框架等等。目前这一块的最新研究是通过强化学习加模拟的解决方案,让具身智能从环境中获取它更优的状态,然后由智能体做出决策,且对环境做出一个合理的行为反应,最终逐步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远景。

● 随着AI大模型的进化和爆火,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否走进现实?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此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可以将这种在很大数据语料库上训练大模型的方法通用到机器人身上。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无法真正解决机器人学习的商业化大规模落地。

第一个难点是数据获得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收集其他的数据相对简单,但大规模的机器人数据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获得途径,且机器人形态大小不一,实体的多样性意味着需要针对机器人类型来分门别类的收集数据,这会使本来就有难度的数据收集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是性能预知的问题。比如GPT的回答会和实际出现一定偏差,但真正运用到现实世界的工业、商业和家庭场景中时,容错率是很低的,目前的机器人学习算法达不到很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而且硬件系统的单次失效成本也远远高于软件系统,所以成本也非常高。

第三是机器人任务的long horizon长视野问题。不同于使用大语言模型获得单一问题的解答,机器人需要非常多的一系列的正确指令和动作才能完成我们提出的一个简单任务。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和任务难度的叠加,误差也会逐渐累积变大,所以大家会觉得这个时间点用大模型做端到端的机器人具身智能并不成熟。

● 对于这方面的创业公司来说,产业在技术上算是有所准备了,但对待落地产品更应该要有终端交付的思维,而不是单纯的通过高成本进行单次训练来获得一个相对好看的研究成果。

国外“大脑”开发超前,国内“降本”优势明显

● 对比硬件能力,国内公司和国外基本可以齐平,甚至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还略有优势。但在“大脑”方面,AI大模型特别是多模态的探索上,国外企业优势更明显,也导致了他们的机器人本体性能更强大。

● 从最早的美国波士顿动力,日本本田阿西莫,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时间并不短,但这些早期产品迟迟没能够商业化的很大原因还是在于成本,直到现在人形机器人都没能大规模铺开。但未来国内企业最大的优势也会从这里体现,那就是软硬件的国产自研迭代能力和供应链规模化后的成本降低,现在工业协作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已经证明了这点。

● 只有人形机器人在一个合适的售价,更具体说,至少要降到十几万元,顶多二十万元出头,才能两三年内在一些垂直场景中真正投入示范应用,而不是像现在仅仅作为科研载体。然后等售价再低到十万元左右甚至更低时,可能才会走进千家万户。当然,这个前提是大脑技术要足够成熟。

● 机器人成本高昂,除了关键技术还在研发以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因素,就是传感器的结构布局过于分散,装的东西越多,装配复杂度就越高,这会给成本带来直接压力。因此,将所有设备都用同一个软件操作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对于未来机器人的能力开放性和成本降低都有好处。

和“人”竞争性价比,主流应用从B端开始

● 目前对具身机器人的研究更多是在科研中,预计未来三年到五年,会逐步先出现在B端场景,比如汽车、物流、仓储、中央厨房、搬运制造业,包括还有一些高校教育,以及便利店的上下货、清洁、最后一公里物流等等。未来更长期看,一定是会做到C端场景中。因为C端任务更复杂和具体,所以对技术要求更高,对单台机器的造价成本也会压低。再往后,终局会落到家庭安防、老人的看护陪伴,端茶送水等。这些难度就更高,需要极为泛化的物体交互能力。

● 除了实体机器人之外,云网端架构还可以支撑虚拟机器人,或者又叫数字人,它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具身智能,但也具备了具身智能的特点。虽然不能直接走动,但它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听到,具备思维能力后可以和人进行互动,这在文旅行业,包括图书馆之类已经在用起来了。

● 在B端应用上,一定会面临算账的逻辑。根据我们测算,一个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只有在跟一个员工大概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工资,也就是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这个范围内,才能和“人”产生一些竞争力。而在欧美,2-3万美金的价格区间是批量落地应用的门槛,现在大部份人形机器人厂家都远高于这个价格,只有少数中国厂家已经率先冲击这个价位。

● 像碰到的有真实需求的客户会提很多要求,这很有利于我们快速的在实际场景中打磨应用,功能性上有良好反馈,也让我们对一线理解更深,这里面会有一个交叉反驳螺旋上升的过程。

● 以前传统机器人是要工程师去做配置、做编程的,所以人形机器人的大批量落地,除了攻破技术门槛,还需要非常高水准的部署便捷性,包括作业系统的集成、任务的管理、数据的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一步步来解决。

... ...

本次活动中,线上参会观众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高校研究员,也有来自美团、腾讯、字节跳动、京东、商汤科技、智谱AI、地平线等知名公司的人工智能相关负责人,还有一众知名机构VC投资人,大家在互动区进行了热烈的提问,对于“越来越多公司在研发基于强化学习的小模型比如抓取、导航等,如何看待这些新的小脑技术方案?”“机器人的灵巧手多久能用来干重活?”等问题,嘉宾给出了精彩回复,也圆满结束了本次502线上同行研讨活动。

关于虎嗅智库:

虎嗅智库致力于推动产业数字化以及以“双碳”转型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为参与这个进程的中国企业高管、政府相关决策服务。我们主要的服务手段主要为:研究型内容(报告、分析文章、调研评选)、数据库、线上线下活动与社群、定制型项目等。

我们提供的核心价值:

及时与优质的洞察,了解技术、了解行业、了解同行与对手;

为决策者技术与产品战略决策、产业规划、解决方案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帮助市场全面了解前沿科技及所影响产业的发展状况,还有未来趋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对话王田苗:万亿市场之下,大模型 + 机器人还有四大问题未解决
...量破百万。没有太多花哨的情节,白色背景前,一个人形机器人遵照人类指令,递给对方苹果,归置好桌上的杯子和餐碟,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这段 视频来自当红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
2024-04-26 23:00:00
自复制机器人,驱动智能制造实现突破性发展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自复制机器人,驱动智能制造实现突破性发展甘中学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生力量。机器人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
2023-08-05 04:45:00
腾讯、京东的机器人战略:不造硬件,搭平台
...到发烫。展商层面,去年WAIC只有“十八罗汉”(18个人形机器人),今年有90余款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参展。嘉宾阵容上
2025-08-01 19:02: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月29日电 题:大模型赋能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有望加速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2024年伊始,人形机器人热度持续高涨。业界普遍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赋能下,
2024-02-29 22:39:00
BAT等互联网大厂,如何入局人形机器人?
...会积极布局,以抢占市场份额和获取竞争优势。在前几年机器人行业热度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互联网大厂就都快速下场跟进,投资或者自己下场做机器人,但真正实现盈利的仅有少数企业以及零部件
2024-06-12 11:54:00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邢 丹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机器人主要表现在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制造
2024-05-14 14:39:00
谈谈“机器人创业”圈子里的鄙视链丨焦点分析
...智能”创业潮还没多久,但在「智能涌现」访谈过数十家机器人公司后,我们发现一条圈子里的“鄙视链”。“搞软件的,鄙视搞硬件的,搞大模型的,看不起强化学习的”,多位行业人士给出了类
2024-11-27 07:24:00
给机器人装上大模型大脑,「若愚科技」获超5000万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的团队,创立于2023年,旨在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机器人大脑。公司创始人聂礼强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曾两次入选国家级人才,科研聚焦于多模
2024-03-21 05:19:00
百度与优必选合作,人形机器人“大脑”有了AI大模型
百度与优必选合作,人形机器人“大脑”有了AI大模型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4月1日,记者从优必选获悉,优必选近日已确定与百度携手合作,尝试让人形机器人Walker S
2024-04-02 11:23:00
半年冒出近百家新公司,「具身智能」也有春天 | 36氪新风向
...辑丨苏建勋、邱晓芬今年5月,北京中关村一栋大楼里,机器人行业泰斗王田苗创立的智友研究院的会议上,机器人创业者们的一项重要议题便是——如何招人。论坛上,一位创业者向众人展示自己
2024-06-13 13:5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奢游国际再获殊荣:斐济旅游局颁授“最佳奢华产品合作旅行社”
近日,奢游国际荣膺斐济旅游局颁发的“最佳奢华产品合作旅行社”奖项,这是继马尔代夫旅游局、大溪地旅游局后,我们斩获第三个来自官方海岛旅游局的权威肯定
2025-11-11 13:49:00
大赛赋能破茧成蝶!朗威黄坤分享企业跨越式发展成长故事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李晓晨)11月10日,驻济高校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农商银行杯”商河县第十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5-11-11 13:54: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王玉婷 通讯员 林玮)昨日,记者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10月20日至11月9日,我市揽收快件4369万件
2025-11-11 08:38:00
中国科大在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荣获金牌
大皖新闻讯 近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支队伍参赛
2025-11-11 11:38:00
烟台联通成功举办“智联万物 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主题会议
胶东在线11月11日讯为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力支持下,近日,由烟台联通主办的“智联万物 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主题会议顺利召开
2025-11-11 13:29: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平时我们更多是在实验室做科研,这次比赛让我们和产业界有了深入交流,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2025-11-11 08:38:00
千里姻缘一线牵:米连用户从线上相识到终成眷属
去年五月,25岁的万森在伊对平台上偶然认识了26岁的陈珊,惊讶地发现两人竟然是同乡,他们的村子相距仅60公里。更令人称奇的是
2025-11-11 08:47:00
企创云课堂直播课预告丨GaN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赋能下一代高效能源系统
氮化镓(GaN)功率器件正成为推动能源电子系统高效化、小型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引领电力电子从“硅时代”迈向“宽禁带时代”
2025-11-11 08:47:00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配套需求与供给能力清单发布需求聚集产业 “邻居”成为“伙伴”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作为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
2025-11-11 09:13:00
2025 Wallpaper*中文版设计大奖 于深圳湾文化广场完美落幕
(2025 年 11 月 3 日,深圳)第五届Wallpaper*中文版设计大奖在湾区全新文化地标——深圳湾文化广场圆满落幕
2025-11-11 09:17:00
“链”动先“机”,济南锚定这个“万亿级”|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1 09:39:00
河北新闻网讯(曾儒奇)房产主播轮番上阵,数十场“直播看房”实时开讲;线上专门设立金融服务窗口,为购房者提供信贷全流程指导
2025-11-11 10:01:00
日常活跃度不高、功能相对单一,维护和优化更新成本却高昂——金融机构“断舍离” App掀起“关停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买理财
2025-11-11 08:02:00
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获批
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获批宁企“芯”突破,检测精度高艾拓生命“全自动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 企业供图南报网讯(通讯员江高轩记者张希)近日
2025-11-11 08:03:00
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宁企斩获智能终端赛道一等奖南报网讯(记者徐宁实习生黄倩)11月9日上午,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
2025-11-11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