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日趋腐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6 09:55: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的对外,是众所周知的失败,无论是对辽还是对西夏,宋朝均处于守势。

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日趋腐败

宋、辽、西夏等

那么,宋朝的对外守势是从什么时候起的呢?大概就是高粱河之战以后。

五代时,后周世宗的本意,是想先破辽,收复幽州,再伐蜀和南唐,先对外除掉后患,再平定内部统一天下。

但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则是先平定内乱,伐蜀灭南唐,统一中原,再对付辽,先易后难。然而,伐辽的最好时机是辽穆宗在位时,错过了这个最好时机,宋朝迎来了辽朝的强盛时期。高粱河之战后,宋朝再也不敢对辽采取攻势了,只能转为守势。

对西夏也是如此,堂堂中原大一统王朝,处理对外关系如此失败,也不能怪后世对宋朝的大一统王朝有所非议了。

一些人就为宋朝辩解,说宋朝对外不行,对内则是富国富民,一心只关注国内民生了。

实则不然,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是日趋腐败的,我们来展开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从军事、财政和民生几个方面来说。

01

宋朝军事上的弱要从杯酒释兵权说起。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就要说说唐末五代的藩镇问题了。

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日趋腐败

杯酒释兵权

唐末五代之时,禁军骄横,藩镇跋扈。

禁军是承袭五代的恶习,经常想的是卖天子,李嗣源被身边人拥戴,郭威被身边人拥戴,赵匡胤还是被身边的禁军拥戴。因为五代时候的皇帝,原本就是唐朝的节度使变得,本不是什么天命,手下的禁军卖了他一次,自然会卖第二次,禁军还想的是靠卖天子升官发财呢。

藩镇的跋扈,则是因为一人身兼统帅数郡,既有兵权在手,又管辖诸多地方,能把持财政,将地方上的款项以“留使”“留州”的名义扣下,只把小部分上供给中央。一些与中央断绝关系的藩镇,一分钱也不会上交的。地方上有了钱,就能养兵,再来对抗中央,以此恶性循环下去。

赵匡胤被禁军拥戴之后,对这件事本就很忌讳,禁军可以拥戴他,同样也能拥戴别人,所以他首先想的就是革除这种弊端。

乾德初,宋太祖就面讽禁军的石守信,逼迫他解除了兵权。开宝初,又因为王彦超等入朝,逼迫他们也解除了兵权,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

这样自然就解除了宋太祖的顾虑,不用时时刻刻担惊受怕自己的皇位被别的禁军将领惦记了。

然而,造成的长远影响却是无法弥补的,宋朝的节度使,都用文臣去替代,这简直就是用外行代替内行。

而且,还要让以前节度使所管辖的支郡,都直隶京师。在诸州设立通判,一切事情,都要直达朝廷。

各路设转运使,管理一路的财赋。诸州的经费,除本地的开支外,都要上供。

各州精壮的兵,都送到京师,升为禁军。留本州的,为厢军,大都是老弱,并无战斗力的。

各地要布兵防守的,中央派兵出去,一年一换,称为“番戍”。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出现唐末五代那样的藩镇割据。然而,宋朝的中央真的集权了吗?并没有,不仅没有强化中央集权和皇权,反而让地方兵力虚弱,处处败于辽朝和西夏。

原因就在于腐败。

读史的人,读到宋史,都知道冗兵冗官冗吏。初中历史都会说到宋朝积贫积弱和冗兵冗官冗吏。

百姓养兵已是不易,还要养官养吏,比之前朝,宋朝百姓并没有像一些人口中所说的幸福,实则是苦不堪言的。

02

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日趋腐败

禁军

中央的军队不加整顿,禁军弄得很腐败。番戍原本是让兵士熟悉战事,但是不熟悉地方戍守的形势,以致于遇到战事,就毫无用处。比如西夏建国的时候,陕西屯兵数十万,竟然没有一点用处。

没用就不说了,还要借着各种名目索要钱粮,外出番戍一次,就要要钱一次。

历代厢军升为禁军的很多,每次遇到荒年,就把招兵看作是救荒的政策,于是兵的数量就大增了。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的37.8万升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的125.9万。

这就是冗兵。

兵多本不是坏事,但兵多,对国家毫无用处,对外军事更是输得一塌糊涂,那就是错上加错。

在财政上,宋朝初期用度还算比较少。平定吴、蜀、江南、荆南、湖南、南汉诸多,都得到了人家的积蓄,所以宋初是很富庶的。

后来,因为冗兵,兵多,官也多,吏也多,用钱自然就多了。

宋真宗时对外不行,签订了澶渊之盟,对辽朝是一个开支,对内为了雪耻,就去封禅,又是大一笔开支。

宋朝再富,也被这些郊祀弄得穷了。

而宋朝统治者对谁都大防严防,对地方如此,对中央的官更是如此,宋朝的宰相权利并不大。

对于唐朝和五代的枢密使、盐铁使,宋朝都没有裁掉,而是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称为三司。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理财,宰相的权利小到不能再小。

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

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中书看着民困,而不能叫三司宽财,枢密减兵。

这都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大防严防的后果。

03

对于百姓而言,则是民穷财尽。

一些人总在吹嘘宋朝富庶,富的是豪强,平民百姓,比各朝各代都穷。宋朝的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因为规模不大,也因为外患比农民起义更甚,所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宋朝农民起义不严重,这都是错觉。

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就与北宋灭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平定方腊起义之后,宋朝觉得自己很行,也想趁辽国衰弱之时收复燕云,就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然而,结果却是与好兄弟辽国一起下线。

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内政日趋腐败

宋朝建立之初,用武人做地方上管理税收的官,创立了无数个杂税名目。

这些杂税总是欺负地方上贫弱的人,因为地方豪强是有势力的,能和官府勾结起来,总有办法避税。

于是,贫弱的人就只能贡献出所有财产了,有产的人就变得无产,无产的人,沦落的更穷。反而让地方豪强的力量更大,同时兼并贫弱的人,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

晋朝有户调,魏有均田,唐朝有租庸调,宋朝却没有改良分配的政策。所以,这样就只是优待了豪强兼并的人,对于平民,丝毫得不到好处,而且受豪强压迫更甚。

除此之外,宋朝的税额虽然轻,但税目和征收的方法很多,所以人民的负担并不轻。

在一些人印象中,秦汉唐赋税重,百姓生活困难,宋朝赋税轻,百姓幸福,简直是胡扯。

最起码强汉盛唐,对外军事处于攻势,碾压其他各族,宋朝赋税轻,但名目多,百姓更穷,对外还是被碾压。

这就是为什么说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更不行了,简直是历朝历代最弱,没有之一,除了文人生活的幸福,没有人会在宋朝生活的幸福。

金朝灭北宋,蒙古灭南宋时,更是不幸的巅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6: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宋朝为何要保留厢军?
厢军是宋朝的常备军,是宋朝对外防御、对内打压的基本武装之一。厢军本为五代时期能征惯战的“藩镇之兵”。北宋初年,赵匡胤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采用“收其精兵”的方略,把厢军中的精锐
2023-01-02 16:13:00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不能消除腐败——以英国为例
...量为1600人,实质容纳了超4000人,居住条件也相当恶劣,内政大臣苏拉·布雷弗曼因此被英国议员指责。 ——“前腐后继”成为政界常态。近年来,英国多次曝出议员腐败及作风丑闻
2022-12-27 10:21:00
宋真宗:对外软弱,对内严苛的皇帝
北宋王朝,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中最“不争气”的一个。其他中原王朝,再不济在开国初期也要威风个百八十年,即使是短命鬼隋朝,也曾打得周边游牧小国抬不起头。唯独北宋,从立国之初开始,就在与
2023-12-10 15:30:00
晋国何以崛起何以灭亡
...据才能和次序递补。六卿对外出战掌握军队,对内也管理内政,这项制度也就流传下来。按照春秋时期世袭制度,卿大夫官职世代可以接替,卿大夫听命于国君,管理国家;对外时,六卿团结一致,
2023-05-11 22:07:00
《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张择端在画里暗藏玄机,小丫鬟竟是公主
...武人的时代要来了。然而,北宋的禁军只会“窝里横”,对内耀武扬威,对外一触即溃,宋仁宗时代,京畿一带中央禁军甚至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北宋的财政收入超过一半用于养兵,所谓的冗兵冗员
2025-01-05 14:34:00
介绍宋高宗和秦桧之间的政治对立和岳飞被杀害的事件
...间的政治对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政策,二是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在对外政策方面,宋高宗主张以和为贵,采取联合各国对抗金国的策略。他通过对外婚姻、向西夏和辽国进贡等手段,使
2023-05-11 11:31:00
柴荣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手段也极为高明
...出众,政治手段也极为高明。在他的治理下,后周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天妒英才,柴荣却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群龙无首、分崩离析的局面。这为野心勃勃的赵匡胤提
2024-08-19 11:17:00
...传统。当然,传统未必能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北宋末年,腐败横行,军队也出现了兵额不足、吃空饷等普遍现象。这时的禁军大致分为三部分:河北军、西军以及京营。其中最精锐的部分,实际是驻
2023-02-24 14:04:00
赵光义对上李继迁为何束手无策
...上如果他不远程干预战斗的话可能胜算更大点。赵光义在内政方面登峰造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十项全能的。
2023-11-03 20: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