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锣鼓铿锵响,戏韵满乡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划破夏日长空,在阳谷县阿城镇爱国大舞台,来自山东、河南两省五市八县的戏曲名角轮番登场。数千名十里八乡的村民搬着板凳、摇着蒲扇,将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这场文化惠民活动,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了文化惠民与作风转变的深度融合。
然而,曾经的阳谷融媒戏曲赛事,恰似演播大厅中被玻璃罩封存的艺术品:标准化的灯光聚焦舞台,环绕音响传递曲韵,评委席与观众区秩序井然。这座看似完美的展演空间,却在不经意间构筑起一道无形的文化壁垒:严格的入场流程、有限的场地容纳量,以及与乡村之间的地理距离,让满怀期待的村民只能望而却步。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与群众需求的烟火气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鸿沟,文化惠民的温度也在层层阻隔中悄然冷却。
转变发生在这个火热的夏日。阳谷融媒创新实践,走出演播大厅的“舒适圈”,把舞台搬到田间地头。这一行动推倒的不仅是演播厅的物理围墙,更打破了文化服务悬浮于“云端”的惯性思维;搭建的不仅是戏曲表演的木质舞台,更是架起了媒体与群众之间心贴心的情感桥梁。当锣鼓声在乡间回荡,当演员的水袖拂过村民手中的蒲扇,文化活动终于褪去高高在上的疏离感,回归接地气的本质。
这种转变不仅是空间的位移,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以往,文化活动以舞台专业程度、流程规范程度作为完成度的衡量标准;如今,阳谷融媒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首要标尺。从前期通过短视频、直播预告进行预热,到活动中简化仪式流程、聚焦节目品质,再到利用多平台直播、互动直播间等技术手段,每一个环节都在回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当数千村民自发围聚舞台,当无法到场的观众通过手机屏幕同步喝彩,这场文化惠民实践实现了从“我演你看”到“双向奔赴”的质变。
这场“拆墙架桥”的文化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媒体转型的核心在于破除思维定式,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贴近群众需求。只有让优质文化资源走出“专业殿堂”,让艺术表达融入百姓生活,文化惠民才能从政策文本转化为温暖人心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地方以这样的创新实践为范例,让优质文化资源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滋养百姓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