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朝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自汉高祖刘邦在“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以及其他能臣策士的辅佐之下定鼎汉朝江山以来,历经文景之治,汉朝逐渐走向强大。至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击破威胁汉朝多年的强敌匈奴,国力更是扬威四方。但由于诸多原因,匈奴、西羌始终扰乱着汉朝的边疆,边患依然存在。在和这些民族势力的斗争中,汉朝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迹。虞诩便是其中的一个。
虞诩在历史上不算十分有名,但他的事迹却足以彪炳史册。
虞诩字升卿,小字定安,是陈郡武平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出生年月不详。虞诩也算是出生在官宦世家,尽管家世不太显赫。虞诩的祖父虞经,是一名管理郡县监狱的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一类的官员。但虞经却不自暴自弃,对工作兢兢业业,而且不像历史上的酷吏周兴、来俊臣那样利用权势虐待犯人。他办案公正,存心宽厚。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虽然自己官职低微,却想子孙里面能出一个光耀门楣的大人物。他平时的善举也许是有心为子孙积点阴德吧。可是一年年过去,虞经都感到失望,每逢冬月案件上报时,常为之流泪。曾对家人说:"东海的于公高筑里门,而他的儿子于定国终于做了丞相。我治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差不多吧,子孙为什么不能做九卿呢?"所以为虞诩取字升卿。不想,正是这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孙子终于完成了他的志向,只是那时他已经看不到了。看来,万事只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成功总会来的。
虞诩聪明好学,又很孝顺,成年后即被举孝廉。这是走向仕途的重要一步。因为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度。就是每年由地方官推举当地有名的孝子廉吏上报中央,作为国家任命官员的储备人才。虞经被举孝廉后,很快得到太尉陈禹的垂青和征召,到朝廷做了一名郎官。东汉安帝永初四年即110年,西羌与匈奴分别从西面和北面大举来犯,一时间告急文书雪片似涌入东都洛阳。汉安帝急忙召集百官商议退敌之策。大将军邓骘主张先放弃西羌方面的凉州,全力对付匈奴。打败匈奴之后,再回师取凉州,攻打西羌。这样避免两线作战,可解兵力不足之难。众大臣听了未置可否。虞诩不顾身份卑微,出面说道:‘’邓将军,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进行军事部署,汉室江山就危险了。如果放弃凉州,西面再无险可守,关中即成为边塞。西羌会得寸进尺不说,这样也会长匈奴志气,更难对付。况且我军的战马要靠西北供应,凉州放弃之后,我军的骑兵靠什么来补充呢?”听了虞诩的话,邓骘非常不快,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郎官竟然敢在百官面前否定他的作战方案。便忍住心头之气,阴沉着脸问道:“那么依虞大人之见,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虞诩信心十足地说:"羌兵远来,必定带不了许多粮草,他们只求速战速决。而我们则可凭险据守,不与他们正面交战。等他们安下营寨,便可经常夜间袭扰。这样不出一月,他们必然不战而退。”汉安帝依了虞诩的计策,果然退了羌兵,又打败了匈奴。邓骘却对虞诩更加不满,便找机会报复。
不久,朝歌一带发生动乱,起义军攻城陷地,杀死许多朝廷命官。消息传到洛阳,邓骘觉得机会来了,便想了个借刀杀人之计。于是他向皇帝保奏说:“郎官虞诩文武全才,可以任朝歌县令,为国分忧。”皇上不知邓骘用心,自然同意,立即传旨任命虞诩为朝歌县令。虞诩的亲朋好友都很为虞诩担心,劝他辞职。虞诩却毫不犹豫地慨然上任去了。虞诩刚到时,前去拜见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勉励他说:"你是有学问的人,应当在朝廷谋划国家大事,为什么来朝歌呢?"虞诩说:"受命的那天,不少有地位的官员都来慰问勉励我。我想,叛贼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朝歌在韩、魏交界之处,背靠太行,面临黄河,离敖仓百里,青州、冀州流亡到这里的有几万人。叛贼不知道开仓募众,抢劫库藏的兵器,守卫城皋,截断天下的右手,这就不足忧了。现在,叛贼势力正盛,不好较量。兵不厌诈,希望多给兵马,不要使我为难而已。虞诩一上任,就想法募求壮士,命令自掾史以下各自举荐所知道的人;以抢劫的为上,伤人偷盗其次,有丧在身而不理家业的为下。招募共得到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把他们的罪过都赦免,让他们跑入叛军中,引诱他们劫掠,并设伏兵见机行事,趁机斩杀叛军。又派会缝纫的贫民,为叛军缝纫衣物,用红色的丝线缝在衣襟上作为标记,叛军出入在街上的,都被官兵捕捉。叛军因此惊骇走散,都说有神灵在帮助官府。朝歌之乱很快平息。
公元115年(元初二年),西羌再次来犯,虞诩跟随中郎将任尚,驻防三辅地区。虞诩向任尚建议道:"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赶飞,这是形势使然。如今羌人全都是骑兵,每天可以行军数百里,来时像急风骤雨,去时像离弦飞箭,而我军用步兵追赶,势必追不上。尽管集结兵力二十多万,旷日持久,却没有战功。我为阁下打算,不如让各郡郡兵复员,命他们每人捐助几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便可用一万骑兵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羌人自然走投无路。这样既方便百姓,也有利于战事,大功便可以建立了!"任尚根据虞诩的建议上书,被朝廷采纳。果然很快打败羌敌。
同年,羌人又入侵武都郡,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于是任命他为武都太守。数千羌军在陈仓的崤谷拦截虞诩。虞诩得知后,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计,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虞诩到达郡府后,兵员不足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次日,他集合全部军队,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返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之后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处营堡,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从此,武都郡家家丰裕,一郡平安。后来虞诩因功升任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终于实现了祖父的理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22: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