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陈琛在搭建数字孪生城市。(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重庆12月29日电(记者杨仕彦 王宇轩)走进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间,一座城市正在陈琛的电脑中“拔地而起”。
“这是数字孪生城市,真实的城市街景通过数字渲染‘搬入’虚拟空间。不同于简单的立体模型,它还集成了基础设施、城市动静态等十余种数据,能够精准地刻画城市全貌,建成后能服务于智能城市管理。”陈琛告诉记者。
陈琛是一名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从事数字孪生业务已有三年。他介绍,数字孪生就是把现实中的静态物体、人及周边环境利用虚拟3D技术还原进电脑,再接入现实各类传感器数据,最后由AR、VR或各类屏幕等载体呈现出来的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数字孪生应用的实现成为可能,2022年6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作为新职业被人社部向社会公示。
据了解,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是使用仿真技术工具和数字孪生平台,构建、运行维护数字孪生体,监控、预测并优化实体系统运行状态的人员。陈琛介绍,数字孪生体的制作首先需要收集现实数据,一比一地复刻环境,再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二次创作或扩展。例如制作城市交通类的数字孪生体时,除了搭建场景之外,还需要让程序接入各类车辆GPS数据、交通路口信号、道路摄像头等,并在虚拟空间中还原车辆实时运行轨迹。
“相较于过往只展示单一方面的建模技术,数字孪生不仅能映射现实环境,还可通过虚拟拓展实现仿真模拟预测等。利用数字孪生,你可以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看到从开工到落成的工程全周期效果,也可以推算发生灾害时周边环境的情况,为支援救灾提供科学参考。” 陈琛说。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且伴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加大。
陈琛所在的公司也担负着培养数字孪生技术人才的责任。目前,他们研发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实训流程,借助“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这一平台,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10余所高校长期合作,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每年可输出技术人才约1000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