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7 00:21:00 来源:小周社会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农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

区别于传统农民的“新农人”

他们下得了地,赶得了海

还能主动学习新技能

积极拥抱互联网

带动父老乡亲一同增收致富

在政策和科技的助力下

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

把智能化种植(养殖)当成“新农活”,让自动机械变为“新农具”,曾经的“肩挑担扛、背朝黄土”渐渐成为过去,科技的力量正逐步改变田间劳作时“人牛力俱尽”的场景。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慢慢成了“智慧”种田、“智慧”养殖的主力军。

当数字经济遇到乡村人才,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记者采访了一批在农村悄然兴起的新职业:数据标注员、植保无人机飞手和记录乡愁的短视频创作者,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缩影,他们的职业故事呈现着数字经济下乡村的新图景。

我是农民,也是“飞手”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无人机飞手黄锐

起飞、喷洒、落地……眼下,“开飞机”种地正成为职业“新农人”的日常。无人机,这一“酷炫”的前沿科技正在和农业牵手,使用无人机的农民数量正在稳步增加。

重庆潼南的黄锐今年35岁,2017年,他在偶然参与四川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一个有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科研项目时惊喜地发现,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也能玩出花样来,于是便与两个前同事成立了一家飞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以重庆丘陵地区的水稻田为例,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25倍以上,施肥是15倍左右,播种是20倍以上,相较于人工,无人机让种子、肥料、农药更均匀,大大提高了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减少了农业种植的成本。看得见的好处让农户们逐渐接受了无人机这项新生事物。

除了喷洒农药、施肥、播种,无人机还可以进行农田测绘,助力乡村农业实现了半智慧化管理,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业至今,黄锐已经在全国各省市组织参与超百万亩次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早晨5点半,广东省河源市双华村村民骆斌匆匆起床准备奔赴今天的第一单:为180亩蚕豆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任务顺利完成。“平常人工作业的话,一天8小时只能打30亩左右。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作业,这都多亏了它。”

骆斌口中的“它”指的是植保无人机,这个拥有四个螺旋桨、长宽各1.5米左右的大家伙,已经成为了他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2016年,28岁的骆斌经过两个多月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培训,拿到了AOPA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成为了一名植保无人机“飞手”。

既当“农民”,又当“飞手”,在农闲时间通过手机上的“信田农服小程序”“接单干活”,骆斌成了拿着双份收入的“斜杠青年”。

据人社部发布的《无人机驾驶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无人机驾驶从业者总量达数十万人。IDC(国际数据公司)数据分析显示,预计到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

在骆斌看来,无人机飞手之所以“吃香”,一方面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远高于人工,可降低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农忙时节“请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在无人机领域从业近10年的林叶熊正是骆斌所用小程序的开发者和运营者。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了解到植保无人机的优势所在,对植保无人机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农用无人机装备总量和作业面积均稳居世界第一。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推进尤为明显,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而且很多农业机械都是我国自主生产的。截至目前,已有4000多种我国生产的农业机械装备,驰骋在高原、极寒地区、平原和南方丘陵山区等不同区域的田野里。

妈妈的新职业:数据标注员

在陕西铜川赵家塬村的一家杂货小铺里,目送顾客离开的张黎娜再次将目光收回到柜台前的电脑屏幕上,“选择标签、拉框打点、标注类别、提交”,伴随着干脆利落的鼠标声,一个为全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判断障碍物的标注任务完成。

3年前,在家带孩子、闲时帮家里看店的张黎娜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一周的数据标注员基础培训,正式上岗的当月她便拿到了工资:2000元。

说是上岗,其实就是在家里的杂货小铺里多放置了一台电脑。用张黎娜的话说,这份工作的基本门槛只有“两样”,一样是闲暇的时间,另一样就是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

“数据标注行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处于不饱和的状态。”AI数据服务平台龙猫数据副总经理龙凡告诉记者,对数据标注行业的要求从粗犷逐渐走向精细,对技能熟练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据人社部官网信息显示,预计2022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内外相关从业人员有望达到500万。

随着项目的更迭,张黎娜经手的项目也从简单的2D平面拉框到3D立体标注,她笑着告诉记者,“我没有被时代淘汰,每遇到一个新的项目,我都在不断学习。我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份工作让我们这些‘宝妈’与社会接轨,不仅收获了一份收入,也提升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感。”

拿着遥控器,10分钟搞定5亩地

凭借着高科技,现如今,不仅是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也在引领着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23岁的陶哲是湖北武汉永旺智慧农场最年轻的农机手,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遥控搭载了北斗导航的智能无人拖拉机,进行春耕前的翻田整地工作。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新农人&农机手陶哲

“土地翻得深,黄土变成金。”这些搭载了北斗导航的智能无人拖拉机,只要一键启动,机器就会自动按照规划的路线完成全部翻耕工作,五亩地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耕整完。据悉,农场的智能农机使用率大幅提高,去年的生产成本直接降低了30%。田间上演着“田间无人影、农机独自忙”的生动场景。

以稻治碱,亩产400公斤

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水稻已经开始孕穗,谁能想到,这片地的底色是斑白的盐碱地。不毛之地如何实现稻花飘香?这背后是科技的力量。

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改良团队负责人葛艳俊称,种水稻本身就是改良盐碱地的一种办法,属于生物改良。春天时施撒改良剂,同时种植抗盐碱的新品种水稻。通过科学管理,改良当年土壤的pH值就能由10降到8,水稻亩产也能达到400公斤以上。

盐碱地上的这群年轻人,其实除了是改良土地的能手,还是改造研发各种新型农业装备的一把好手。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农业设备也是五花八门,像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还有自动化灌溉水渠、盐碱地自动测量仪等等,都成功应用在了改良盐碱地的工作中。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农机远程驾驶模拟器成功实现了人在家中坐就能收庄稼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自动排水系统实现了手机远程操控排水闸门

“数字农田”带来浓浓未来感

“新农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仅在田间地头。数字赋能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变成了“靠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年轻、高知的“新农人”投身其中。

在江西南昌,一群90后的“农业小白”,运用元宇宙技术种植珍贵植物和农作物,找到了农业“元宇宙”的打开方式,打造出了一块带有浓浓未来感的“数字农田”。

传统农业实验,观察作物长势需要一季甚至一年时间。而在元宇宙实验室,借助构建种植模型,只需在电脑上调控光照、温度、水量、肥量等,植物从种子萌芽、育苗、开花、结果到枯萎,以可视化的虚拟生长快速呈现,拿到实验结果,既降低了实验成本,又缩短了实验时间。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新农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交互及组培实验员孙浩亮

在南昌的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有60名员工,七成是90后理科出身,农业生产也是满满的“理工风”。基地里,种子繁育自上过天的“太空种子”,育苗采用组培容器无菌培育,戴MR眼镜看农情,机器人进行种植数据采集,种植也是应用新型立体化气雾栽培,让农业既接地气,又上云端,令人耳目一新。据悉,一亩地气雾栽培的产量,大概相当于传统种植的8倍。

AI赋能,“体力活”成“技术活”

5G、卫星、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机械……越来越多的硬核科技走进农田,“体力活”成为“技术活”。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科技在整个农业生产链条中的应用令人惊叹。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新农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胡耀峰

胡耀峰是上海一家智联植物工厂的“棚长”,管理着两个总面积达12亩的温室大棚。大棚虽大,但需要的人手却很少,只需轻点按键,填土、挖穴、播种、覆土等种植环节就可以自动完成;全自动水肥机则会非常精准地给蔬菜浇水施肥。得益于大棚内149个传感器的全方位监测,胡耀峰还可以随时随地调控温室内的环境。今年,植物工厂的二期也将开建,胡耀峰要管理的农田面积也将翻一番。

为大黄鱼打造“智能家居”

“新农人”的身影在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也在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

在福建连江,有一位深海养殖的先行者名叫卢统锋,他在海中建起了一座钢铁城堡,怀揣对耕海牧渔的憧憬,用敢为人先的勇气大胆探索,在潮起潮落间闯出一条不平凡之路。

无人机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新农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建设者卢统锋

随着福州市启动“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项目,一直对深海养殖大黄鱼心心念念的卢统锋乘势而上,决定自主研发建造一座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自动旋转的网箱便于清洁维护、物联网实时监测养殖环境,最大还可以抵抗15级的台风……

昔日那些深海养殖痛点,在智能化平台面前已经不成问题。据悉,通过这种仿野生方式养殖出来的大黄鱼,最大可以达到1.5公斤,一公斤可以卖到200元。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2021年养殖产量达5394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80%,占世界养殖产量6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其中,海水养殖近年来发展迅速,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扩大,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

记录有温度的“乡愁”

她叫沈丹,但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在抖音平台,她叫“乡愁”,这个记录农家日常生活、乡村风物美景的账号获赞1.8亿,粉丝数量超1900万,连沈丹自己都笑称“稀里糊涂就火了”。

历经离婚、创业失败的挫折,2018年1月22日,沈丹在回乡的路上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作品。路上,她只有一个想法:“回家,回到那个有妈妈亲手煮的饭菜,有家人,有乡亲的家乡。”这也是她为何给自己取名“乡愁”的原因。

从回到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的那天起,沈丹记录着乡村生活的平凡琐事、女儿的成长以及农村的美食美景,在不断的“催更”声中,许多粉丝留言询问:“你们村里有没有农产品可卖?”直到这时,沈丹才意识到,“噢,原来这里还可以卖东西。”

“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村里的好东西推介出来?”2021年5月,这个萦绕在沈丹心中多年的疑问终于迎来了肯定的答案:花费两年时间筹备的“丹心可鉴”茶叶终于面世。茶叶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欢迎,不仅销往国内各地,还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地。

随着第一个产品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邻村、省内甚至外省的农户纷纷联系沈丹,希望她能够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沈丹告诉记者,她希望“授之以渔”,让每一个村落都能推出属于自己的“乡愁”。

沈丹坦言,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乡村青年意识到,返乡不是“混得不好才回来”,在家乡也能有一份事业,一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的事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些新时代“新农人”,正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从传统到创新,从追随到引领,新型中国农业人不断涌现,正在成为农业强国的坚实根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7 06:55:5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沈阳新民市首届农用无人机飞航大会精彩启幕 无人机技术走进寻常农户家
...国新闻网中新网沈阳9月21日电(记者 赵桂华)农户们往农用无人机里装入农药,操作遥控器,无人机慢慢升高,飞向远方农田,边飞边向田野里喷洒农药……农民们正在进行植保无人机飞防大
2023-09-21 21:55:00
...准化、职业化,提高他们的技能、技术水平,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竞赛是市一类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将荣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比赛选手来自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农机企业
2022-12-29 07:11:00
田间管理更高效 科技助农又富农
...深度融合新模式,探索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旅游相互促进。在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双桥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火龙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
2024-01-09 05:45:00
浙江吴兴: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旅游“美丽经济”
6月16日,空中俯瞰东林镇泉益村(无人机照片)。该村通过改善村居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建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努力打造集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文化创意、体验式旅游于一体的“特
2023-06-16 16:42:00
宝鸡:农业“智”富路打开现代农业新图景
...“责任田”成了“金饭碗”……近年来,宝鸡市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1 从“肩上背”到“
2023-12-20 07:43:00
组图:西瓜种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从无人机视角俯瞰,西瓜大棚在中原大地上整齐排列,场面壮观。虞城县西瓜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和前景,
2023-05-21 12:25:00
5G 无人农场,这里春耕“静悄悄”
...驶至农田中,开始进行无人化作业……效率大变化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同等面积下,无人机巡田效率约为人工巡田的10倍,无人机撒肥约为人工撒肥效率的10—15倍。在农田施药方面,植保无
2023-02-20 06:05:00
无人机施肥 1亩地只需1分钟
...产业体系湛江综合试验站还免费提供花生种子给广东翻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指导农业公司和种田大户抓住春耕农时,做好播种工作,推广了湛油75、黑花生等10多个新品种,指导农民选购化肥
2024-03-21 07:23:00
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书记工作队引进无人机施肥技术 助力乡村科技振兴
...过前期充分的调研论证和民意调查,联系相关部门,引进无人机施肥技术,为乡村的科技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楼乡的地理位置特殊,农田池塘相互交错,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耗时耗力,且施肥效
2024-03-11 11: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