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如何评价隋文帝杨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7 16: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杨坚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前身是北魏武川镇将士,其父杨忠是西魏及北周开府大将军之一,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西魏及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宇文衍是杨坚的外孙。

杨坚以北周权臣身份夺取了政权,于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8年以后灭亡了偏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开始,持续近三百年天下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再次统一了华夏南北,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政权。

从性质上来看,杨坚是靠篡位夺取政权的,与晋朝的司马氏及宋朝的赵匡胤类似,但无论是晋朝还是宋朝,功绩及影响力都比不上隋朝,晋朝自西晋末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就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而宋朝压根就没统一华夏。

杨坚建立隋朝

杨坚建立的隋朝,仅仅20余年的开皇之治,全国人口就翻了一倍有余,户口数从400多万增加到900多万,开皇年间,兴建了无数大粮仓,仅洛阳附近的洛口仓和回洛仓两个粮仓就存粮2640万石,其粮仓中存储的粮食可供天下人食用五六十年,到唐朝贞观十几年还有,史书对此评价是:仓储之丰,旷古未有。

然而这还不是隋文帝最大的功绩,他在位期间影响深远的功绩有:

1、统一分裂数百年的华夏。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力近60年,西晋虽然短暂统一,但仅仅几十年后,就因为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导致天下再度分崩离析,华夏政权衣冠南渡,偏安于江南,北方及中原之地被胡人占据,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北方汉人惨遭杀戮与迫,害。

胡人建立的数十个政权在北方大地遍地开花,虽然前秦和北魏也曾统一北方,但终究未能统一天下,从东汉末年算起,天下分裂长达近四百年,差不多快要跟两汉国祚一样长了,直到北周时期再次统一北方。

隋朝统一分裂数百年的华夏

如果杨坚建立的隋朝仍然不能统一天下,那华夏就存在太久的分裂局面,继续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不再有统一的那一天,毕竟分离的时间长了。

杨坚建立的隋政权不像秦汉时期是纯粹的汉人政权,隋朝是胡汉共存,统一的多民族政权,隋朝有大量的鲜卑人、突厥人、铁勒人等胡人民族,为后世华夏建立统一多民族政权提供的样本和先例,这是尤其重要的。

2、实行科举制。

秦汉时期的人才推荐制度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推荐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升的通道全部把控在世家门阀手中,普通百姓及寒族很难有上升的通道,阶层固化,就容易引发动荡。

隋文帝于公元587年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以选拔官员,自此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开创了选官不再看门第出身,而是凭能力与学识,科举制度一直到实行到清朝末年,影响了华夏一千余年,同时科举制度客观地消灭了门阀世家。

隋朝实行科举制

3、奠定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了西魏以来的六官制度,参考汉晋以来的官制并加以革新,确立了以尚书、内史(后改为中书)、门下三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复议审核、行政管理,而在尚书省下设置吏、礼、兵、工、都官、度支六曹,分管全国政务,合称为三省六曹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在地方上,隋文帝废除了北周实行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废除了郡,实行州、县二级行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行政费用,缩减了行政人员,裁撤了大量的冗员,三省六部制与州县行政制度影响了后世的朝代近千年。

此外,隋文帝还派人在北周律和北齐律的基础上修改并制定了《开皇律》,删除了前朝苛刻的法律条款,废除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在民生方面,隋文帝继续实行均田制,同时减免赋税,休兵养息,使得粮食大丰收。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在军事方面,隋文帝采用离间的计策,分化了突厥,导致突厥分为东、西两部突厥,并使东,突厥臣服于隋朝,解决了北方草原的心腹大患,被胡人尊称为圣人可汗,这是华夏政权皇帝首次被草原民族称为可汗,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还要早。

隋朝是杨坚开创的,也是他发扬光大的,杨坚在位时期创造了一系列政绩,他对华夏是有大功的,但人是复杂的,有功就会有过,毕竟谁也不是完人,哪怕像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所建立的朝代也是二世而亡,而隋朝也成为自秦朝之后,第二个伟大但却二世而亡的朝代。

《隋书帝纪卷二》: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但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又雅好符瑞,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这是隋书的作者魏征等人对隋文帝杨坚的评价,应该说评价蛮准确的,隋书认为隋文帝杨坚算是创造盛大功业的君主,但笔锋一转,指出隋文帝也有很多缺点不足:比如他一向不喜欢学问,所以就废除了学校。

隋文帝与独孤伽罗

由于隋文帝自身原因导致隋朝趋于灭亡的,则有以下原因:

1、隋文帝刻薄寡恩、喜好杀戮、用人不当、识人不明

隋文帝天性爱猜忌,虽然能用人,但难尽其才,又缺乏宽广仁厚的气度,办事也刻薄,到了晚年,更加严重,隋朝的开国功臣几乎难有善终的,或者被贬,或者被杀,史书对此的评价是: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大将虞庆则、王世积被人诬陷谋反,被隋文帝诛杀,兵部侍郎冯基劝谏皇帝,隋文帝在朝廷之上把冯基当场处决了。

名将史万岁出击突厥大胜归来,为将士请功,隋文帝听信杨素诬陷的话,在朝廷之上当场斩杀史万岁,皇帝杀大臣很少在朝廷之上直接杀人,都是拖到宫外处决或者赐死,隋文帝这种做法,完全是皇帝之中的另类,也显示了隋文帝的刻薄寡恩、喜好杀戮。

隋文帝随意杀大臣的行为枚不胜举,比如武官衣服、刀剑没有穿戴整齐,御史于元日没有弹劾纠正这一行为,即被隋文帝处死,谏议大夫毛思祖谏阻皇帝,也被隋文帝杀死,大臣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错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蕃客馆的庭中有马屎,又有众仆在毡上玩游戏,被人上告皇帝,隋文帝处死了主客令和在毡上戏耍者,并把主管的鸿胪少卿陈延打得半死。

隋文帝喜好杀戮

然而隋文帝最大的失误就是:贬高颍、用杨素、废太子、立杨广。高颍是隋朝名相,为人正直,文武全才,高颍还是平定南朝陈的实际幕后指挥者,辅佐隋文帝数十年,因为反对隋文帝废除太子刘勇,被隋文帝贬官,然后换上一个有道德缺陷的杨素当宰相,这就是隋文帝的用人不当、识人不明。

杨素后来跟杨广联手,趁隋文帝病重之际,软禁了隋文帝,把杨广推上帝位,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后来起兵反隋,差一点就把隋朝给推翻了,这一切皆因为隋文帝废除太子杨勇而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隋书还说隋文帝信奉迷信,不明五理,分封诸子为王,使得这些诸侯王权力很大,与皇帝差不多,导致臣子无所适从,隋文帝听从皇帝和奸臣的话,溺爱杨广废除杨勇,引发了儿子之间的矛盾,后来杨广继位为帝后,陆续把自己的兄弟全部消灭了。

隋朝灭亡的前夕首先是同室操戈,杨广假借隋文帝的遗诏赐死了杨勇,杀死了杨勇所有的儿子,诬陷自己的亲弟弟蜀王杨秀及汉王杨谅,将他们贬为庶民并软禁起来,这一幕与秦二世胡亥登基后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隋文帝有功有过

2、隋文帝制定法律,又带头违背法律。

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以规范整个政权的方方面面,但他自己又在法律制度之外搞了一套残酷的刑罚,来对付犯一点点小事的百姓,导致法律的严苛。

隋文帝在开皇十五年十二月下诏:

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斩,家口没官......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四人共盗一榱桶,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

翻译成白话就是:偷盗一升以上的粮食,判处斩首,全家都罚为奴隶;偷盗一钱以上全部弃市斩首;政府内部人员偷盗一钱以上,如果看到却不上告的人,连坐死罪;四人一起偷盗,三人一起偷窃,事发后全部处死。

这是《开皇律》之外的规定,由隋文帝亲自下诏实行,这种独立于法律之外的严酷刑法动不动就要斩首,偷盗这点小事就是死刑,这样的刑法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隋朝以严刑峻法来管理一个和平的天下,怎么可能不引发农民的反抗呢?

隋朝法制被隋文帝破坏,导致农民起义

在有些案件中,隋文帝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怀疑就下令有关部门斩首犯事的官吏,隋文帝自己制定的法律又被自己破坏,《开皇律》存在的意义何在?弄得官员百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法律来对待案例,引发法制的混乱,也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3、隋文帝未能解决政权内部矛盾问题。

隋朝灭亡看起来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实际上反对隋朝的都是世族门阀,比如杨玄感、李密、李渊等人,全部出身关陇贵族集团,杨玄感出身弘农杨氏,属于关中贵族,他是第一个大规模起兵反对隋朝的人,他失败之后,李密又起兵,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与李渊的祖父李虎一样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最终同样是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渊夺取了隋朝的天下,这些有实力威胁隋朝的势力都是清一色的关陇贵族集团,隋末的农民起义军虽多,但不能对隋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而跟随杨玄感、李密、李渊起兵反隋的,还有大量的中小贵族与世家门阀,这说明隋朝已经动摇了这些人的利益。

对隋朝有致命威胁的都是大贵族

隋文帝的帝位是篡夺北周而来,尽管有人跟着隋文帝,但同样也有人反对,只是碍于形势与压力,这些人不敢反罢了,隋文帝继位之后,大力打压关陇贵族集团,实行科举制,触动了关陇贵族的利益,却没有一个解决方案,等到隋文帝一死,这些势力全部出来反隋,这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所以说隋文帝有功有过,隋朝的兴盛是他的功劳,隋朝的灭亡他有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七年。隋朝历经了四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大抵就是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了。说起这二位,在旁人的眼中前者称得上是备受瞩目,多年苦心经营带领大隋王朝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
2024-06-22 17:34:00
隋朝的继位风波:杨坚的五个儿子及其命运
...积攒下来的粮食够唐朝吃50年。隋朝虽短,但是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历史上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可惜隋朝的江山断送在了他的继位者身上。本文不说其他,仅来说说他的5个儿子。1、长子,废
2023-09-24 16:38:00
它只经历二世,为何却是历史最强王朝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第一世隋朝第一世便是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当时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自称“天元皇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就有杨坚长女杨丽华。外戚杨坚
2023-02-01 11:51:00
唐朝篡夺了隋朝,李世民如何评价隋文帝
...年(581年),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即位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国家。实行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行政体制,巩固
2024-06-22 21:06:00
相士劝阻皇帝不要出宫,皇帝却大怒:回来就斩你
...科学昌明时代,很多人不相信相面之说。不光我们不信,隋文帝杨坚也不信。一次,他想去宫外避暑,却遭到相士的警告,说此去必定不复返。隋文帝大怒,将其下狱,并说回来就处斩,结果隋文帝
2023-02-23 16:20:00
聊聊“二世而亡”的隋朝与隋炀帝
...饶之中时,隋朝却很快便轰然倒塌,享国仅仅三十七年。隋文帝杨坚隋朝“二世而亡”,那么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又是如何亲手终结“盛世”的呢?短暂的隋朝历史大定元年,杨坚称帝,国号
2024-05-15 16:59:00
隋文帝为何用短短四个月内,就统一了中国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路,正是这个成语的真实写照。狭义上的隋朝统一之战,的确是只用了四个月不到。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隋朝灭南陈的统一之战隋文帝开皇八年(58
2024-06-10 15:06:00
隋朝历史上有哪5位皇帝
...,也即根本不掌握实权,从而无法阻挡隋朝的灭亡。一、隋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杨坚修定刑律和制度
2023-04-19 21:58:00
聊聊北周至隋朝时期大臣——郭衍
...县公。多次讨伐北齐,平定尉迟迥叛乱。隋朝建立,深得隋文帝亲近,任平凉道行军总管,防备突厥侵犯。开皇四年(584年),开凿广通渠,关东的粮食得以西运,缓解了关中的粮荒。开皇五年
2023-06-16 20: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