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7:3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西晋末年后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再次陷入了分据割裂的状态,直至隋朝的建立。才终于又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道亮眼的分水岭。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创了科举制广纳贤才、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的大隋王朝。享国仅三十七年。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隋朝历经了四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大抵就是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了。说起这二位,在旁人的眼中前者称得上是备受瞩目,多年苦心经营带领大隋王朝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后者则是荒淫无道,整天只知道享乐的昏君代表。

很多人把隋朝覆灭的责任强加在了杨广一人头上。认为是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消耗国力,致使民生不满,四处起义。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灭。

但事实上,隋朝之所以灭亡,与杨坚同样脱不了干系,甚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源其实根本不在于杨广,而在于杨坚。而这一点也早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晚年猜忌与政治制度的严苛

在房玄龄年仅二十岁时,就已经透过当时盛大的开皇盛世的表象,敏锐地看穿了深层次的腐败内核,并说出了:“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的词句。

此话乍一听十分的狂妄,房玄龄当时年纪轻轻,如此评价隋文帝的生平,着实有些大胆。但他并非空口无凭,这段话中的每一句评价,都完美地印证了隋文帝在位后期的种种荒唐的表现。

杨坚在位二十四年期间也做出过一系列伟大的政绩。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改革家,他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的一系列操作被称作“开皇之治”,一度使得隋朝的国力非常强盛,万国来朝。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但就算是皇帝,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与劣根性。在杨坚晚年,可能是常年的杀伐果断,致使隋文帝晚年时经常会对那些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大臣施以责罚。有些仅仅只是官职上的压迫。

就比如内史令李德林,在对北周皇族的惩戒制度上,二人产生分歧。由于李德林的直言上谏,使得隋文帝对其产生不满,李德林的官职也就自此再无升迁,直至开皇十年,被贬为州刺史,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去往了地方。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在隋文帝乐此不疲地用着一些他认为有效的方法肃清着官场上的“不正之风”。除此之外,他对有功之臣也常怀猜忌之心,隋朝大将贺若弼,戎马天下战功赫赫,但一生中从未遭到过重用,只因为他遭到了隋文帝的猜忌,最终还被直接罢免了官职。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因为过于猜忌与听信奸臣的谗言,隋文帝不知道诛杀了多少有功之臣,其中还包含着多位从他起事其就追随他的开国功臣。

酷刑治理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也许很多皇帝在追求权力的巅峰时,都会迷失掉自我。因为手中掌握的权力过于庞大,以至于整个人都开始随心所欲了起来。隋文帝不但有很重的猜忌之心。

在他晚年时,对于酷刑的使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为了表现出海晏河清的景象,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按照最为严苛的刑罚进行处理。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因为盗窃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制定了但凡谁盗取一文钱以上的钱财,就要被斩首示众。

如果遇到知情不报的无关人员,也会被连带处理,处以重刑。这样严重的惩罚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不单单是害怕严重的刑罚,更多的是担心他人的陷害。

人们被要求互相监督,但也有好事者以此谋取私利。他们把自己的财物丢在富家子弟经常出没的街道上。一旦他们拾起财物,就会遭到这群无赖的诬陷。

而为了免于遭受斩首的刑罚,这些富家子弟往往也就忍气吞声,赔付了一大笔的金钱给他们以求其保密。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民间非但没有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不单单是民间水深火热,官场上也同样不轻松。

隋文帝喜怒无常的性格使得大臣们战战兢兢,因为隋文帝可以从很多方面突然指出一些他看着不爽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大臣加以惩罚,严重者甚至直接斩首。

就算当时有与之交好的大臣出来求情,也会被隋文帝认为是不尊重自己,非但不采纳,还会对求情的大臣们同样的待遇。

也就是这样一位喜怒无常不分青红皂白的皇帝,摒弃了自己曾经建立的和平安定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在他的领导下,又使百姓们再一次经历水深火热的生活。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创立大兴土木的先河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被后世之人所摒弃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满他消耗国力,加重百姓们的徭役,修建大运河。也许初衷是好的,但依旧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纷纷起义,抵抗隋朝的不公平待遇。

但是隋炀帝并非隋朝第一位大兴土木的皇帝,隋文帝才是开启滥用国力这一开关的罪魁祸首。他早年注重民生,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减轻了他们的赋税,为的就是让这个刚刚从战争洗礼中走出来的国家修生养息。

然而在仁寿年间,隋文帝突然一改之前节俭的风格,开始派人着手建造皇室宫殿,宫殿富丽堂皇,十分的奢华,但建造起来也同样的困难。隋文帝安排杨素作为监工,全权负责宫殿的修建。

为何说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

杨素像是管理军,队一般管理着众人,为了追求建造的速度,甚至不管工人的死活,有些人就算是累死,也没能享受应有的葬礼待遇,通常就是一把火匆匆烧掉,抑或是埋在土里作为地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上述种种,打破了我们对隋文帝曾经廉政清明的固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设立的制度,影响了后世千年之久,正如俗语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隋文帝晚年的确做了太多的荒唐事。但他所得到的成就却依旧占据了后世对他评价的主体部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朝的继位风波:杨坚的五个儿子及其命运
...积攒下来的粮食够唐朝吃50年。隋朝虽短,但是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历史上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可惜隋朝的江山断送在了他的继位者身上。本文不说其他,仅来说说他的5个儿子。1、长子,废
2023-09-24 16:38:00
隋朝历史上有哪5位皇帝
...,也即根本不掌握实权,从而无法阻挡隋朝的灭亡。一、隋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杨坚修定刑律和制度
2023-04-19 21:58:00
隋文帝杨坚:成功背后的伟大改革与王朝短命的遗憾
...前几位有点少。历史上这位鼎鼎有名的怕老婆的皇帝——隋文帝杨坚,因他巧妙地化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此外,他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分裂局面,让老百姓过上
2023-12-04 15:11:00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
2024-05-22 06:04:00
不是给杨广翻案,但是二世而亡的隋和秦的终结原因确实不太一样
...新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郡县,隋文帝灭南陈后,推科举,兴寒门。秦亡后,汉承秦制开创治世,隋亡后,大唐承袭隋制步入巅峰。这些相似之处,不免会让人产生这样一个
2024-09-02 11:44:00
聊聊北周至隋朝时期大臣——郭衍
...县公。多次讨伐北齐,平定尉迟迥叛乱。隋朝建立,深得隋文帝亲近,任平凉道行军总管,防备突厥侵犯。开皇四年(584年),开凿广通渠,关东的粮食得以西运,缓解了关中的粮荒。开皇五年
2023-06-16 20:32:00
聊聊“二世而亡”的隋朝与隋炀帝
...饶之中时,隋朝却很快便轰然倒塌,享国仅仅三十七年。隋文帝杨坚隋朝“二世而亡”,那么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又是如何亲手终结“盛世”的呢?短暂的隋朝历史大定元年,杨坚称帝,国号
2024-05-15 16:59:00
兰陵公主与柳述:一段被权力斗争摧毁的恩爱佳话
...肃穆的长安皇宫之中更是一片欢天喜地的场景。这一天,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笑容满面的坐在大殿之上,两个英俊的少年信心满满的地站在殿下,一旁帘帐内静静的坐着一位亭亭玉立的18岁少女
2023-10-04 07:39:00
32岁的李世民,为何要收60多岁的“老太”入宫
...582年)三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隋朝建立的第二年,隋文帝杨坚为13岁的儿子、晋王杨广选妃,在梁地(开封一带)选秀女。选秀小组为杨广选择了很多美女,杨坚是个很迷信的皇帝,他
2024-04-24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