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用平凡成就伟大的江苏好医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06 03: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用平凡成就伟大的江苏好医护

用平凡成就伟大的江苏好医护

用平凡成就伟大的江苏好医护

用平凡成就伟大的江苏好医护

平时他们是普通的父母、儿女、丈夫、妻子,可在灾害和疫情来临时,他们就立刻化身为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和与疾病抗争的无畏英雄,他们的名字叫医务工作者。他们用奋斗书写韶华,用平凡成就伟大。省卫生健康委连续四年开展“江苏好医生、好护士”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中的几位代表,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

14分钟

是他们救命的“生死时速”

14分钟能干什么?上班族可以在早高峰买一份早饭,出租车司机可能刚等了几个红灯,但对南京市急救中心的医护而言,从接到电话至救护车抵达现场的平均时间,就是14分钟。

“马上出发,一老人晕倒在家……”两分钟不到,急救车亮着警灯、响着警笛飞驰而去,这是今年37岁的急救医生朱文斌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紧张又意义重大。“求助者多数处在生死边缘,我们的任务就是救命,丝毫不能懈怠。”他说,这个工作,光荣而又艰辛。

朱文斌的工作站点位于南京老城区,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楼道昏暗,有时他和同事们一天要爬几十层楼。有一天,他和同事用担架抬着受伤的老人下楼,但由于视野不清,担架员一脚踩空。摔倒的同时,担架员下意识地把铲式担架的一头搁在自己的胸口,让患者和担架压在自己的身上,他胸前青紫一大块,老人毫发未损。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据介绍,仅2023年上半年,南京市急救中心共接听了345747个急救电话,接线员平均接电话用时1.9秒,5秒内接听率达到99.65%。平均派车时间为14.29秒,3分钟内出车率达到99.38%,急救患者现场处置率达到100%。

心佑工程

十年续写人间大爱

在南京有这样一群医生护士,他们十年坚守、万里奔波,倾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他们坚守初心、崇德向善,是西部高原同胞眼中的“菩萨”医生,十多年间挽救了1200多个困难家庭的先心病患儿,他们就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庆国和他的“心佑工程”团队。

当年的新疆小伙子托依达力,是“心佑工程”走进西部救助的第一名患者。2014年,患先心病的托依达力还是一名高二学生,因为救助及时,托依达力如期参加了高考。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家乡发展。

“他说如果没有‘心佑工程’,他的心脏病就不会被治好,南京医生治好了他的心脏病,现在他长大了、学成了,应该回报社会。”李庆国表示,“这件事也激励着我们把‘心佑工程’继续做下去。”

十多年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紧急手术随叫随到,这是“心佑工程”团队的工作日常。十年间,团队成员一次次往返于新疆、青海、西藏,投入到江苏对口援建地区的健康帮扶中去。有时,他们一天要去好几所学校,为两三千人做先心病筛查。有的医生有高反,但仍坚持坐在轮椅上出诊,团队成员们都觉得,这种付出很值得。

去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甘于奉献

ICU里的“生命守护者”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ICU里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管护师唐传媛,就是一位从业经历丰富的“生命守护者”。

“以前在产科工作过11年,我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但在ICU,时常要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老人,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守着他们。”她说,在重症监护室,生命的走向往往无法预测,这种不确定性,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唐传媛以她的专业素养和对护理职业的热爱,始终保持着平和冷静的工作状态。

“重症监护室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唐传媛表示,“家属可以放心地把患者交给我们,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会得到最专业的照顾。”

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往往无法预测,重症监护室的日常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压力,但唐传媛始终坚持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好患者们的“生命守护者”。在她的眼中,重症监护室是一个能为患者带来重生希望的地方,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需要用专业和关爱,努力为患者创造生的机会。

扎根中医

让癌症患者重拾信心

曾经,人们谈癌色变,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新药物的出现,让肿瘤与机体“和平共处”,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

作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江苏工匠,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霍介格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研制出的特色中药制剂和中医外治疗法,提高了抗肿瘤疗效、减轻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让肿瘤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作为一名中医肿瘤科医生,霍介格每天都很忙碌,既要查房,又要出门诊,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到霍介格出门诊,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由于患者太多,一整天门诊节奏很紧凑,他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午餐也只能和学生简单“对付”两口。

忙碌,也鞭策着霍介格在中医领域加快探索,致力于为更多大肠癌晚期患者提供更多生存希望。霍介格发挥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优势,提出了“健脾化湿解毒法”防治肠癌复发转移的新思路,并研制出了治疗大肠癌的“参芪益肠颗粒”。这项研究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并已获批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参芪益肠颗粒”的问世,也让更多大肠癌晚期患者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1万台手术

背后的汗水与艰辛

从业19年间,他带领团队做过1万台手术,获得了第三届APHAB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普通外科手术展演暨“中华外科金手指奖”优秀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他,就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斌。

张斌一直致力于肝胆胰疾病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曾带领团队完成32例猪肝移植,将肝移植相关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科室显著提升了急危重症、疑难复杂患者救治能力,也为医院即将获批肝移植资质奠定了基础。

张斌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将肝移植相关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下腔静脉联合切除重建在内的各种顶级的高精尖手术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均可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患者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医术上的卓越表现,背后是张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为了钻研业务,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张斌从来没有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他还把自己做过的800台手术的录像,剪辑后供带教学生及同事、同行借鉴学习,容量超过了200T。他说:“我们需要细致地琢磨手术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操作动作、操作流程。需要对手术过程是否规范合理进行复盘,为未来操作类似手术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好经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患者候诊时突发心梗 江苏省中医院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回一命
...心梗,谢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9月26日,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病房里,即将康复出院患者张先生十分激动。就在一周前,他刚经历了一场牵动人心的“生死时速”。据了解,张先
2023-09-26 18:38:00
...肩作战……历经70多天,31岁的年轻女性娟娟(化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获新生。出院之际,娟娟饱含热泪地向救治她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感谢你们救了我
2022-12-16 01:44
宁夏乡镇卫生院来了江苏医疗专家团
...想听听专家的建议,为此她还特地提前做了B超。接诊的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徐艺了解症状后建议马萍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加饮食调理控制病情,让胆囊炎症不再发作。“这是我今
2023-08-14 22:33:00
江苏省人民医院龙江院区上演“生死时速”救援
2024年5月1日,正当大家欢度节日、享受休假的时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龙江院区却正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在医务处紧急协调调配下
2024-05-02 15:02:00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急诊中心工作量上涨
...,我家老人发烧两天了,还一直咳嗽。”……连日以来,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急诊中心工作量不断上涨。每日接诊人数是平时的4-5倍,输液人数也到达了平时的3-4倍,所有抢救床都在满负荷
2023-01-03 23:40:00
多学科协作,终末期肾病乳癌患者获新生
...“禁区”多学科协作,终末期肾病乳癌患者获新生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联合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等多学科医疗团队无惧挑战、勇于担
2023-08-23 01:45:00
...后,是两地ECMO转运并“联手”微创手术的接力。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的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挽救了一名2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生命。此次在ECMO
2024-08-05 07:44:00
坚守初心 抚慰心灵
...。凭借多年努力,他把自己锻造成业务精英。他先后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名单,获评江苏省“医德之星”、淮安市
2024-01-31 00:21:00
众人围观的“表白墙”就在这个病房里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通讯员供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7号楼12病区的病房里,有一个地方常常引人围观,这里,是患者对普外科和甲乳外科医护人员的“表白墙”,“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劳
2024-01-24 02: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