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21: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国家内部的吏治很是注重管理,可谓是眼里容不下一丝沙子。所以在朱元璋统治时期,但凡是政事上有什么过失的官员,基本上都是难逃脱惩罚的,而那些贪官污吏,最后的结局基本上就是处以死刑。据统计,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被处死的官员数以万计,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不过,当时倒是有这么一位清官,在当官的过程当中很是清廉,而且没有犯下过什么差错,可偏偏就是这个清官,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处以宫刑,这又是为何呢?

这位清官名为曾秉正,老家是江西南昌的。曾秉正是一个相当有学识的人,年轻的时候读过很多的书,也可称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地方上也是小有名气的。而正是因为他本身的优秀,后来被推举担任了海州的学正,专门管理当地的教育和文化。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因为曾秉正本身在文学文化上有着比较深厚的功底,所以在这个职位上他也是做的顺风顺水,还有了挺不错的政绩,这也让他层层高升,最后成为了京城的大官。

除了在才华上很是显眼之外,曾秉正这个人也相当的正直。在平日里,但凡是遇到什么错误的事情,曾秉正都会及时指正出来,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他是个直性子,不喜欢弯弯绕绕。不过,直性子好处确实是有好处,却又是相当容易得罪人的。所以,曾秉正虽然在自己的职位上面做的很好,但是也在无形当中得罪了不少的人。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朱元璋对于这个臣子也是相当喜欢的,曾秉正不说瞎话,行,朱元璋禀报什么事情之时。都是如实上报,丝毫不会隐瞒,这正是朱元璋所喜欢的。所以后来朱元璋还将其升官,专门派到各个地方去监察地方的官员办事,后来甚至升到了三品大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于曾秉正也不那么的喜欢了,有些时候,曾秉正在说话的时候,甚至连朱元璋的面子都不顾,所以也让朱元璋心中有一丝丝不满。

因为平日里得罪了不少的人,而最后那一次又惹怒了朱元璋,所以,在朱元璋发脾气之时,很多对曾秉正有意见的大臣都纷纷进言,最后,朱元璋实在是忍不住,便直接讲曾秉正的官职给罢免了。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曾秉正能够回到自己的老家安享晚年,其实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至少可以不用再理会朝堂上的那些纷争。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秉正竟然穷的叮当响,连回家的盘缠都凑不齐。试想,曾秉正在朝堂担任了那么多年的大官,原本是可以有些俸禄的,最后为何会落得这般惨淡呢?

其实,只是因为当时官员的工资并不高罢了,加上他本人在平日里也向来是清廉,所以,即便曾秉正所以说担任了多年的大官,但是钱确实是没有的。最后,曾秉正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选择将自己的女儿给卖了,以此来凑齐盘缠回老家。

不久后,曾秉正通过卖女儿来凑齐盘缠的事情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瞬间便大怒起来,大呼:把他给我阉了!

明朝官员告老还乡,为筹路费卖女儿,为何被阉了

就这样,原本可以回到老家安享晚年的曾秉正,就这样成为了阉人。

说到底,曾秉正最后的遭遇其实是相当令人叹息的,在他为官期间,一直都诚心诚意为老百姓谋福祉,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最后却落得这般结局,确实是有些不应该。朱元璋在当时只是以为曾秉正是故意装出来的,觉得他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让朱元璋心软,从而让他回归朝廷。但是,朱元璋确实是想多了,不仅不知道他家中已经穷到了这步田地,还错手将自己清廉的臣子处以宫刑,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就像那万花筒一般多变,想要摸透皇帝的心,确实是难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官员太过清廉靠卖女儿凑路费,皇帝得知后却大怒
公元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自元朝末年以来的割据状态,建立明朝,作为开国皇帝的他自然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就是整顿吏治,朱元璋认为贪官污吏是阻
2024-01-08 18:05:00
明朝哪位清官没钱回家,于是卖了女儿做路费
...明朝的官员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其实都是因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太过于小心眼的原因了,朱元璋在年幼的时候居无定所,后来成年之后还是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最终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打下了江
2024-10-17 12:52:00
明朝一清官穷得没有路费回家,朱元璋为何下令阉了他
...了女儿才筹集到了回乡的路费,也正因为这样的事情,让朱元璋直接把他给阉了。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在洪武年初期,曾秉正因为有学识,被推举为海州学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教育局局长,
2023-07-22 14:37:00
明朝最悲催的清官,穷得回家没路费
...的清官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人并没有得到善终。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就出了这样一位“清官”。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明朝的“清官”里最悲催的了。他就是原朝廷三品大员——曾秉正。以“万言
2023-03-15 22:08:00
朱元璋的清官曾秉正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时值混乱,百废待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出现了一位名叫曾秉正的清官。他的一生堪称一段凄凉而又动人的传奇。朝廷之中,风云变幻,异象频现。一天,天象异动,朱元璋
2023-08-05 17:26:00
曾秉正的悲剧:朱元璋对官员的严苛与明朝贪污问题的加剧
在古代皇帝中,吃的最朴素的人应该就是朱元璋了,尤其是他那四菜一汤的故事自尽流传后世,引得佳话,只不过他是过惯了苦日子,怀念以前的味道,可并不代表其他人跟他一样都喜欢四菜一汤,所以
2023-11-20 14:50:00
清官告老还乡,却凑不出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明朝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他从淮右布衣到真龙天子,一个人开创了一个绵延百年的朝代,的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但同时他的经历也造就了他极其多疑的性格特点,只要手底下的官员
2024-02-22 21:59:00
曾秉正:洪武年间的清官,因贫穷而受刑的官员
...。 不过曾秉正这个人有点魄力,在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召集群臣一起商讨关于“天变对国家的影响”,其实就是“自然气象与国家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个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值
2023-10-30 08:00:00
清廉文官返乡没有路费,用四岁女儿换,朱元璋下令:腐此贼
...、明朝时期的海瑞和况钟,而清官最多的朝代还是明朝。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小和尚,还当过乞丐,他对底层百姓的苦痛深有体会。朱元璋对官吏的贪污腐败深恶痛
2025-05-04 21: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