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20:08: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一句老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在古代战场上像廉颇,黄忠这样的名将用实际行动很好阐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有些老将它不仅辣,而且还越老越妖,简直都成了战场上的人精。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咱今天要讲的西汉的著名将领赵充国,提到西汉著名将领,知道大家脑海第一浮现的肯定是卫青霍去病,什么时候出现了赵充国呢?其实也不能怪大伙,只是因为汉武大帝那个时代太耀眼了,卫青霍去病又是那个时代的IP流量担当,大红大紫的自然世人皆知,而赵充国最高光的时刻不是在汉武盛世,他的主角光环是在汉宣帝时期形成的。

因此赵充国主角光环在大IP面前虽然显得不是特别的耀眼,但是在历史的功绩方面,赵充国的贡献丝毫是不输给卫青和霍去病的。想当初赵充国刚出道的时候,卫青、霍去病那已经是战神级别的偶像,虽然赵充国比霍去病小三岁比为青小12岁,可当时他还只是万千将士当中并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他特善骑射,而且是勇猛干练,又精于研究兵书,所以在这一帮粗线条的汉子当中显得就与众不同了。

他是从雨羽林卫士,也就是说皇家卫队开始干起,后来又跟着汉武帝参加了汉朝第三次征讨匈奴的战斗,而且是凯旋而归,而让他崭露头角的却是在公元前99年一次与匈奴的战役。

这一年已经38岁的赵充国跟随李广利将军出兵攻打匈奴,结果却被匈奴大军给包了一个饺子。李广利、赵充国他们是机困马乏,要是再不想办法,那可真就成了饺子馅了。就在这个时候,赵充国是主动请缨,挑选了百余名精壮将士组成了敢死队,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撕开了匈奴的防线,李广利是率军得以突围,可代价是什么?赵充国身负20余处箭伤是死里逃生,这一壮举就被李广利将军呈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亲自接见慰问了赵充国。

这个时候卫青、霍去病两位战神已经去世了,汉武帝心里就认定这个青年人日后可堪大用,于是就提拔他,担任车技将军长使,随后就被安排到了甘肃和河西,屯垦边疆。有道是岁月在变,山河在变,坐龙椅的人在变,但是赵充国的勇猛却没有变。

在随后的军旅生涯当中,他先后8次击退匈奴的进攻,力保帝国边疆的稳定。汉昭帝的时候,赵充国越发的老练,已经是战场上的扛耙子了,先是评定了五都郡的氏族人叛乱,然后又带兵跟匈奴是死磕,大获全胜,还俘虏了匈奴的一个首领西旗王。当然了,这仕途也肯定是一帆风顺。在汉宣帝刘询坐龙椅的时候,他凭借阅历战功已经是迎平侯了,而真正的高光时刻其实也是从这才开始的。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61年春天,在青海湖一带放牧的西羌各部进入了金城郡。金城郡就是现在的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一带,他们就企图和匈奴联合发动叛乱,夺取该地区,这个时候汉宣帝就有点坐不住了,该安排谁去平定叛乱。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谁?赵充国。可是转念一想,这个时候赵崇国老人家已经76岁高龄了,他还能继续冲锋陷阵吗?但是形势逼人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就安排人去跟赵充国商量,谁还可以为将平定叛乱,结果赵充国一听那是当仁不让,说再也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

得到这个回复,汉宣帝见赵充国那是老当益壮,且充满了自信。就又问老将军需要带多少兵马,如何平定叛乱呢?赵充国的回答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词汇增加了一个俗语,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说怎么带兵打仗,容老陈先去侦察一番,咱再定夺。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赵充国是深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侦查敌情,掌握情报,是他军事行动的先导。随后在制定完备的军事行动之后,赵充国是轻松地夺取了金城郡,将西羌人就逐出了城外,逼迫他们跑到了一个险山峻谷当中去了。

经过打探,赵充国还深知西羌各部落之间其实也并不是太团结,挑头闹事的就是西羌的先零部落。于是越活越精,越拥有大智慧的赵充国,没有选择冲进山林与西羌拼个鱼死网破的,而是选择恩威并施,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打击一切不友好的力量,结果是收到奇效。西羌内部不断有将领就来投降。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汉宣帝一看,赵充国围而不攻,这是要做甚,又恰好酒泉太守辛武贤就上书了,提出自己愿意配合赵充国大举进攻,一举歼灭叛贼。这个用兵思路很符合宣帝的用兵思路。汉宣帝就把辛武贤的上书批给赵崇国去研究,可是赵充国思前想后,他就认为这个方案不妥,他认为此时不应该赶尽杀绝。因为成本太大了,枪就应该打那出头鸟,找准时机,歼灭西羌的先零首领,其他部落自然都会投降的。可是宣帝一听认为你这是开玩笑,因为打仗的本质其实是对一个国家财力的考验,这么多的兵马粮草长期供应,再不速战速决,国家都会被拖垮的。

于是汉宣帝就直接封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封了另外一个大将为强弩将军一起去前线灭叛贼,并且批评赵充国你太保守了,要求他某月某时向叛贼发动总攻。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赵充国依旧决定拒绝执行汉宣帝的命令。老将赵充国自然心里明白,汉宣帝要求速战速决的意思,不就是担心军费的问题吗?我骑兵全部撤走,步兵撤走大半,只留1万步兵,再继续对西羌残余势力施加压力之外,我自己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减少开支,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解决西羌的判断问题。

可问题是之前宣帝是跟你商量让你出兵你不同意,这次可不是商量是命令你出兵,你还敢不同意吗?这叫什么?这叫抗旨不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赵充国的儿子和底下的人就劝,咱别跟皇上对着干,咱出兵。而这个时候赵充国大怒地说,汝安得出此不忠之言也,。

他说,我们的对手可不是只有一个西羌、匈奴等其他西夷民族仍然是蠢蠢欲动,万一战局对我们不利,其他的西夷民族肯定会来挑战我们的,我们得不偿失,我是相信汉宣帝一定会力挺我的。

就这样,精明且肝胆忠诚的赵充国就上书了,向汉宣帝阐明了自己用屯田的方式缩减开支,继续围而不攻,瓦解西羌的主张和思路。这里咱就必须得夸一夸汉宣帝不愧是民主,他拿到赵崇国的上书,虽然说心里还是很不愉快,但是还是认为言之有理的,就又让赵充国给他一个具体的时间进度安排。

西汉名将赵充国创造军队屯田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下赵崇国的心里就有底了,又先后两次上书系统阐释了自己的主张和安排。他先给汉宣帝吃个定心丸,说西羌的先零部落现在只剩下七八千人了,山里已经没有多少粮草了,而我军开展屯田运动,粮草丰足,一年之内肯定平定西羌叛乱了。

接着他又画重点强调屯田对整个帝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有益之处。最终汉宣帝虽然还是安排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出兵去破敌,但是因为收效甚微,因此就彻底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这一下赵充国就带领自己的将士和归降的西羌人一起开启了青海地区的大生产运动,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西羌的先零首领被其他部落给杀害了,西羌归顺,叛乱平定。

公元前60年,赵充国带着自豪回到了长安,面对赞誉连连,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不是自己越来越厉害,而是越活越知道悲悯人生,越知道孰轻孰重,越知道生命的意义。

的确咱客观的讲,赵充国的围而不攻,屯兵战略,改变了青海地区的交通农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什么?此举为安定边疆,为促进民族融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为后世的边疆政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一直有一种声音说赵充国是一位能量被低估的名臣,这声音我举双手表示赞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名将潘美:配享太庙,一生战功赫赫,却因杨家将背负千古骂名
...定其全部功绩。这种理性的人才评价体系,也是宋朝能够长治久安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潘美去世后,朝廷对他的评价依然很高。他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武惠,后来更是被追封为郑王,
2024-08-19 11:37:00
古代名将的命运与启示:如何面对战乱、内斗与权谋
...、恪尽职守的态度,最终老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秦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杰出的将领在秦朝灭亡之后,命运却各异。有的选择了归隐山林,如王翦和辛胜;有的在内斗中英勇奋
2024-02-06 18:23:00
聊聊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统一。这些措施有效地巩固了齐国的统治基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治改革的推动下,齐国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政治格局。国家的决策更加高效,政策执行更加有力,这为齐国在诸
2024-03-27 17:00:00
古代王朝怎样才算是盛世,是疆域辽阔还是经济富足?
...话题,可是细细分析下来,其实并不矛盾。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得有英明的君主,自然就会有贤德的臣子,君臣一心治国,各行各业齐发展。不管是朝中文武、军中将士,还是民间百姓,都能
2023-04-14 07:15:00
镜观·回响|和平安全合作,支持非洲实现长治久安与和平繁荣
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主张和追求。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积极推进和平安全领域项目,提升非洲维护和平安全的能力,为实现非洲大陆的和平稳定贡献
2024-09-03 10:03:00
南朝四位开国皇帝的功过评
...然励精图治,但刘宋国祚终于不长,子孙丧亡,无法定下长治久安的基业。刘裕晚年有所误判,错信奸佞,导致统治基础被部分动摇。 所以,刘裕的作为,仍有争议。他作为开国之君,政绩可圈
2024-02-18 20:00:00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显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为河西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千多年后,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
2024-03-17 20:00:00
济宁:坚持“四水四定”原则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第3场),介绍济宁市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坚持“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四水四定”原则,统筹
2023-03-07 15:36:00
赵匡胤的智慧与困境:平衡文武之道的艰难探索
...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啊!这直接关系到北宋王朝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赵匡胤未立即裁军,反采多种方式,逐渐削弱军之力量,以强中央集权。他首先推行“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部队掌握在中央手中
2024-11-05 0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