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深圳一位小哥因多次发视频反映市政道路缺陷,且问题都能得到快速整改而引发关注,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多管局局长”。
这位网名为“跨行买手”的小哥,在工作之余有个习惯,头盔一戴,小尺一拿,连续两年,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记录自己发现的道路安全问题。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些“随手拍”发出的视频,仿佛按下了城市管理的“快进键”。吐槽“钉子树”危险,第二天树就被移走;反映坡道太窄,没过几天,坡道不仅被拓宽至70厘米,还做好了防滑;非机动车道旁的围墙有倒塌风险,市政部门连夜修建。问题被解决的速度,快到他开玩笑怀疑:“是不是有领导专门盯着我账号?”
谜底,很快由深圳市政部门揭开。这不是特事特办,而是常态机制在运转。龙华街道办工作人员道出关键:他们实行“1小时响应、24小时处置”机制。市民的每一个反馈,都会像订单一样被迅速分派、跟踪、处置。
“随手拍”与“马上改”的完美衔接,它响亮地回答了:市民的声音,能否被听见、被尊重?深圳的实践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这证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并非遥不可及,核心在于能否建立一套标准、透明、高效的响应流程,将“为民服务”的承诺转化为掷地有声的行动。
一人一尺,量的是城市刻度,更是责任的尺度;一呼一应是秒级响应的态度,更是人民城市的温度。
深圳的案例树立了一个标杆: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和“幸福城市”,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与先进技术,更在于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细腻与真诚。我们期待,这样的城市治理“深圳速度”,能够成为更多城市的学习榜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廖文祥
主播/冷赛楠
视频/董婧珣
编辑 杨羽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