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1年的9月份,彼时风头正盛的小鹏汽车推出了重磅车型小鹏P5,这款在当下看来已然毫无吸引力的产品,在彼时却引起了汽车行业一个不小的轰动,全因它在高配车型上搭载了两颗激光雷达,用以支持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小鹏P5不仅成为了全球首款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也掀起了一场智能辅助驾驶硬件的军备竞赛。各大车企不管智驾的实际水平如何,都纷纷把激光雷达往车上“塞”,一时间,头顶有没有“长犄角”,也成为了普通消费者判断一台电动车是否足够高级、足够厚道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仅如此,不同的品牌对于激光雷达的配置也都不尽相同,单颗激光雷达在“内卷”成性的市场中甚至已经有些拿不出手了,搭载双激光雷达,三激光雷达,甚至四激光雷达的车型都开始出现在市面上,但是尽管硬件不断被堆砌到了更高的水平,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的节奏却依旧是不紧不慢——虽然体验一直在不断进步,但是却并没有质的飞跃。
甚至对于主流消费者而言,这些布置位置五花八门的激光雷达留给大家的最大印象,只剩下天价的维修费用。
不过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一场惨烈的价格战,为了能够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具备足够吸引力的新车价格,一度成为衡量车企技术水平重要指标的智驾能力,却有可能是第一个被“开刀”的对象。
在价格战战火不断升温的当下,各家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受到了巨大的考验,这对于那些尚未开始盈利,还处于“烧钱”阶段的新势力品牌更是雪上加霜。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也是公开表示:“30万以下的车用我们的(华为智驾)还是有点挑战,只有30万以上的车才用得起,才能盈利,但30万以上需要品牌的支撑才能卖得动、卖得好。”
但实际上,现阶段像阿维塔11/12、问界M5/M7、智界S7等车型,其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版本,终端售价都已经落在了30万,甚至是25万的区间以内了。因此,余承东其实也是在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告诉我们,在价格战的背景之下,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已经成为了车企生产成本的一大包袱。
更要命的是,这种车企在智驾上花费的巨大成本,其实并没有换来消费者的认可。此前,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发布了《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里面提到了在价格战的波及之下,虽然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在上升,但是对智能驾驶的支付意愿反而却出现了下滑。
而一线城市,作为各大品牌城区智能驾驶的主要领地,这种下滑的趋势反而是最为明显的,在“吃过螃蟹”,又或者对这类功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以后,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付费选装智能驾驶功能的意愿从2022年的42%,暴跌至了28%。
虽然现在大量的头部车企都将“标配智能驾驶”或者“免费选装智能驾驶”作为让利消费者又或者营销上的一大手段,但是倘若站在真实消费者的角度上看,绝大部分的人都宁愿车企直接“砍掉”这些尚未完全成熟的功能,并把车价进一步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提到,智能驾驶也许将很快成为车企下一个“降本”的重灾区。
假如你对智能辅助有足够多的关注,其实你也能发现其实车企们的降本手段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曾几何时,在小鹏等车企的带动之下,高精地图一度是高阶辅助驾驶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基于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不仅需要花费极高的成本购买并不断更新地图数据,而且在部分敏感地区还会存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法规风险。而这两年,不仅各大品牌都开始明确转向了“无图智驾”的路线,当然,这其中有芯片算力以及传感器能力提升的“功劳”,但是最核心的原因其实还是成本。
而从去年开始,迫于价格战的压力,仅仅是“无图智驾”已经不能满足车企在成本压缩上的需求了,因此上游供应商们也开始重新捡起此前被“批判”得一文不值的“纯视觉智驾”。比如,大疆就通过纯视觉智驾,成功将高阶辅助驾驶下放到了十万级别的宝骏云朵之上,百度Apollo也在去年9月份发布了纯视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在今年的百人会上,大疆车载甚至拿出了自家的第二代产品,声称新的方案仅需一块32TOPS的芯片即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高阶记忆泊车以及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而要想实现城市领航辅助,也仅仅需要一块100TOPS算力的芯片即可实现。
按照大疆方面的说法,后者的硬件成本仅仅为7000元,甚至还不如一颗激光雷达贵。虽然受限于感知能力以及算力,这套系统的上限必然是不如那些采用英伟达芯片+多激光雷达的方案,但是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却也是对手所难以企及的。而说的直白一些,现阶段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根本不会在乎两者之间的差距。
就连华为,也在4月份的春季沟通会上,带来了基于纯视觉方案的HUAWEI ADS基础版,该方案在华为与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S7入门版车型上首发,并在后续配置在更多鸿蒙智行的入门版车型之上。可见哪怕是华为这样强势的品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成本上的压力。
虽然,目前市面上搭载高规格硬件的高阶辅助驾驶车型仍是多数,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车型”价格不再高端,外加市场对于“真·无人驾驶”的期待回归理性,消费者与车企都将会用实际行动来投票,也许智能驾驶行业将会迎来一段不短的“冷静期”。而此前因为一直坚持走纯视觉路线而遭到冷嘲热讽的特斯拉,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在经历了前期的疯狂以后,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慢慢意识到,价格战的核心绝对不是牺牲利润,甚至是以本伤人,而是通过成本入手去实现销量与技术的良性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认清的是,一分钱一分货是亘古不变的定理,智能驾驶这类非刚需的配置尚且拥有大量的低成本替代方案甚至直接去掉也无伤大雅,但是假如车企们在价格战中“杀红了眼”,为了生存把刀锋对准其它地方,那作为消费者恐怕只是得不偿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