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兵口述史②| 百岁抗战女兵耿相柏: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打游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24 18:5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王帮栋 通讯员 顾晓羽

编者按: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真实、全面、生动地还原历史场景,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济南市档案馆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展“老兵口述史”系列报道,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我是耿相柏,出生于1920年,在1939年时,成为了晋察冀军区被服厂中的一名八路军女战士,曾经在晋察冀军区二分区供给部缝纫队担任队长。

进入晋察冀军区被服厂

一九三七年,八路军来到河北省,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我的家乡阜平县王快村也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妇女会、青年会等。我随同村里的青年人一起参加了青年会,担任青年队长,担负着站岗、放哨、查路条、宣传抗日的任务。在青年会里,我接触到许多革命道理。从那时起,我就萌动了找部队、参加八路军的念头。

一九三九年,我的嫂子进入了八路军的缝纫工厂,缝制衣服。她去了以后,给我写信,信里提到了工厂的一些情况。我就以看嫂子的名义到了部队。那时路很远,我走了三天,才到嫂子所在的工厂。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便在一个前方部队住下了。第二天,那个前方部队不让我继续跟着。他们说,敌人在“扫荡”,而我是个姑娘,没有地方安排,让我先回家,等待“扫荡”结束。但我态度坚决,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坚持要去被服厂。他们便找了个人送我到村公所,村公所给开了个路条。我拿着这个路条,沿路有人送我去被服厂。

老兵口述史②| 百岁抗战女兵耿相柏: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打游击

(耿相柏老人)

进入被服厂后,我成为了女工队的一员。当时,像我这样来报名参军的,有十几个人,被服厂把我们编成一个班。因为此前有丰富的青年会经验,我成为了新兵班的班长。就这样,我参加了革命,成了晋察冀军区被服厂中的一名八路军女战士。我们班是缝纫班,平均每人每天要缝制四到五件军装。在被服厂,我们每天除了完成繁重的被服生产任务外,还要学习、出操、站岗。

我在晋察冀军区被服厂一直工作到一九四〇年秋天。这年秋天,上级指派我和军区被服厂的三十名女兵一起到晋察冀军区二分区,组建二分区供给部缝纫队。缝纫队与制鞋队、修械队、被服队、运输队一起住在平山县桑岭沟,归二分区供给部领导。我被任命为缝纫队队长,我们的任务是为全分区部队缝制军装。那时,战士们要上前方打仗,天气冷了要穿棉衣。我们在屋里缝纫衣服,战士们就在屋外唱歌给我们听。我们缝好一件,他们就赶紧穿上一件。后来,这个缝纫队发展到了七八十人,原先的三十名女兵也发展成了骨干。

打游击战

一九四二年秋天,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有一天,我们接到上级的通知,敌人马上就要对我们这一带进行拉网式“扫荡”,要求我们以队为单位就地坚持隐蔽斗争。我们立即将机器和布料隐藏起来,又将身体不好的同志送到供给部收容队,然后就带领剩下的三十多人趁着夜色,离开住地向深山转移。

转移开始不久,我们就与上级失去了联系。没办法,我们只能去找大部队。后来,我们碰见了一个战士。这位战士也是打游击与队伍失散了。他找到领导后和我们说,人不能太多,要分散,分到老百姓家中。按照领导的指示,我和几位班长,组织了六个人,在山上找了个地方。

老兵口述史②| 百岁抗战女兵耿相柏: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打游击

(耿老年轻时的照片)

那几天,我们不能进村向老乡借粮,只能在荒山野地里寻找可吃的东西。后来,我们六个人实在饿得不行,便和老百姓借了个脸盆当锅。说是脸盆,其实是给孩子洗褯子的盆,我们用它煮倭瓜。这些倭瓜是村里老百姓种的,我们就把倭瓜的钱放在老百姓的地头上。

斗争是残酷的,生活是艰苦的。连着两天,我们都没有吃东西。看着敌人离着远了一些,指导员孩子的干娘给我们送了一个锅和一些粮食,我们自己煮东西吃。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把锅和饭都给冲跑了。我们便赶忙向半山腰跑去躲雨。就这样,我们在暴雨和饥饿中坚持了一天。

那时候,我们找不到组织,便自己摸索着去找。一天晚上,走到一条河边,河上有个开船的人,他和我们说了些敌人的情况,让我们过河去。我们过河以后,碰到了陡崖。有个战士掉下去了,大约深两丈,我们手边没有物件,没法拉他。于是,我们把腰带解下来,绑上石头往下放,把他拽上去了。

老兵口述史②| 百岁抗战女兵耿相柏: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打游击

在根据地军民坚壁清野和八路军战斗部队的打击下,我们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敌人离开后,我们便决定去找组织和村公所,把分散隐蔽在各个山沟里的队员集合起来。集合后,我带着队员们找到了分区供给部,与其他几个队胜利会和在一起。在那里,分区供给部进行了反“扫荡”总结。我们缝纫队因为没有损失一人一物,受到了表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烈士的事迹,多次到东台头灶新合村走访新四军常家墩子被服厂94岁老兵丁连芙,为被服厂旧址竖牌,将新中国成立前洋南村参加武装革命的28名老兵资料整理成册,制作“洋南村抗日老兵、解
2024-03-16 01:05:00
...影响下,李敏12岁正式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并在军部密营被服厂和临时医院工作。李敏也是倡导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写进中小学生历史教材的主要呼吁者,并在生前见证了这一重要
2025-09-04 12:26:00
红色文化一脉相承
...的妈妈和妹妹于嘉瑜都跟着她来到育英学校,妈妈在学校被服厂工作,妹妹在育英学校当老师。在满墙的照片中,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也欣喜地看到了父母抱着她们姐妹的照片。“对我来说
2024-04-26 07:39:00
亮剑:旧版VS新版,同是李云龙在被服厂,一个认真工作,一个玩缝纫机!
...峰了,但是新版的亮剑同样是偏向于神剧的,从李云龙做被服厂厂长之间的差距,就能看出两部剧到底哪部好一点。话说这亮剑的第一集就是非常的厉害的,李云龙带领着新1团击败了坂田联队,而
2023-01-17 10:57:00
李云龙为何在被服厂里发脾气?其实这是一出戏,连旅长都被骗了
...然对他战场抗令的行为,作出了撤职的处罚,并让他去了被服厂,担任厂长一职。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没多久,孔捷也摊上事儿了。当时孔捷刚刚接到上级命令率部进驻杨村,结果当晚就遭到了鬼
2024-10-10 02:15: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毅然报名参加革命。因年纪太小,她被分到后勤部门,在被服厂里扎下了根。轧棉花时棉絮纷飞沾满脸颊,纺线时手指被锭子磨得通红,缝千层底时顶针把掌心压出深深的印子……最吃力的是操作轧
2025-09-03 09:49: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这台缝纫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平北根据地被服厂的缝纫机,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它专门为抗日将士制作军装,非常有意义。”永清县缝制工具博物馆馆长黄虎向参观者介绍着其中一台
2025-08-25 11:23:00
日本侵华老兵,50年后秘密来华访问,揭开狼牙山当年的秘密
...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可惜后来毁于日军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并正式更名为"狼牙山五勇
2023-08-31 14:14:00
打通抗战时期八路军伤员生命通道
...必须尽快转移出大泽山区。1942年,西海军分区兵工厂、被服厂等后勤部门先后迁驻掖县,化整为零隐蔽活动。卫生所于同年11月转移到掖县,设立王门、西北障、朱旺、南掖等多个医疗区。
2023-11-03 0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