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石山变形记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15 05: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石山变形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探索石漠化地区生态高效发展路径

石漠化常伴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灾难,不仅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目前,我国岩溶面积为4515万公顷,其中石漠化面积1007万公顷,以云南、广西、贵州的石漠化最为严重,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3%。该区域还是珠江源头、长江水源的重要补给区、南水北调水源区和三峡的库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农村居民收入低,生产、生态及生活之间矛盾突出,一些地区曾一度陷入“越垦越荒、越荒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难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提出在石漠化区域构建“基于牧草覆盖和利用的石漠化生态高效发展模式”,通过农作物和牧草不同生态位的配合,构建“上管收入、中管石头、下管生态”的生态高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牧草提升石漠化区域生态和经济效益功能,实现石漠化区域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经过12年的探索与实践,相关团队筛选出适合构建石漠化生态发展模式的优异牧草资源8份,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3个。构建了不同石漠化区域的“果-草-畜”生态发展模式,使石漠化区域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水土流失减少40%以上。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石漠化区域建立了不同发展模式的示范基地,一批企业和农户实现致富增收,形成了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实践案例。

石山结出“幸福果”

田房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南盘江镇,是一个只有37户147人的布依族村庄,由于石漠化严重,该村又被称为“岩窝”。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贵州农科院热作所,以该村为试点,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引导在该村种植芒果和澳洲坚果,在果园鼓励农民间作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实施小规模的圈养,形成了“果上山、藤盖石、草盖地、畜吃草、粪养果”的高效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通过引进特色作物,集成轻简高效栽培和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建立核心示范基地。

通过对核心示范基地综合治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单项技术增产47.36%,集成技术增产60%以上,成本减少20%以上,提高收入150%以上;植被覆盖率提升33.17%,示范区内重度、中度石漠化面积减少了26.98%,石漠化程度呈现从重变轻的良好态势,昔日的石质荒山已被“绿毯”覆盖,石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硕果累累的澳洲坚果和芒果等作物,荒山变成了今日的“金山银山”。

据了解,该模式已经推广到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石漠化严重地区,目前建立示范基地5个,推广面积8万亩,初步探索出一条石漠化土地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乡村产业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

“石在人家”巧脱贫

在云南省保山市,岩溶地貌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0%以上,红泥地村是该市典型的石漠化区域,全村共有农户40户,人口173人,耕地面积312亩,山林面积1780亩。由于石头过多且过大、高耸,农户居住在瓦渡石林中,红泥地村的农户被称为“石在人家”。

30年前,红泥地村由于土地破碎、耕地稀少,为了生存,当地农民只能“开荒开到山尖尖,种粮种到天边边”,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荒、越垦越穷”的怪圈。农户长年累月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玉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为了守住青山、保护绿色生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联合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保山市农科所等单位在该区域构建“种植果树,林下套种,种草养牛,粪便还田”种草养畜高原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针对保山市石漠化山区小农户的养殖需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当地推广核桃林下种植牧草这一模式,构建高原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综合效益。畜禽粪便用于“热研4号”王草等饲草和其他作物种植所需肥料,实现“林-草-畜”循环发展,农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在核桃林下的石头地里、地边、地埂、路边和雨水冲积处种植王草或青贮玉米,既有效减少水土流失20%以上,又收获大量饲草以满足养殖业需要,全村累计种植“热研4号”王草150亩左右,亩产鲜草约20吨,全村饲养肉牛160头,年人均增收2.5万元。

同时,充分利用核桃落叶休眠期的土地、光、热等资源间作种植大麦,减少水土流失,为山区农民有效解决林粮争地、饲料短缺的问题。一般亩产鲜饲草料2吨左右,或收获干籽粒0.35吨左右,增加产值900元左右。

石山上的“绿色银行”

云南省临沧市石漠化情况较为严重,面积达15万公顷,农民都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不仅效益低,还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面积扩大。2002年临沧开始规模连片种植澳洲坚果,至2018年种植面积达22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1%。

围绕临沧澳洲坚果种植中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联合临沧市林科院在临沧市永德县大红山区域开展了澳洲坚果生态种植、不同石漠化程度分区间套作、林下种草养殖等技术研究,构建了基于林下间套作的生态循环模式,将临沧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成了年年有收入的“绿色银行”。

在临沧市永德县澳洲坚果种植区内,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畜禽的习惯,养殖的畜禽不仅可以供自家日常食用,还可以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针对澳洲坚果种植区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在临沧市永德县崇岗乡构建了基于林下牧草种植的“果-草-禽”和小规模“果-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澳洲坚果林下间作种植“热研4号”王草,一年鲜草亩产量约5吨,为畜禽圈养提供充足的牧草,畜禽粪便还田后可为王草和澳洲坚果提供60%的肥料,显著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和生产成本投入。在未完成梯田改造和地形较陡的区域,间作种植了绿叶山蚂蝗。茎节着地生根,结瘤固氮能力强,种植后在地面形成厚30厘米的覆盖层,可将林下石头全覆盖,抑制杂草生长,使水土流失趋近于零,每年还有大量的落叶腐烂入土,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据测算,绿叶山蚂蝗作为绿肥利用,平均每年每亩可为果园提供优质2.8吨绿肥。作为优质的豆科饲草,澳洲坚果园间作种植绿叶山蚂蝗,每年每亩产干草900千克左右,可代替玉米、豆粕等精料养殖畜禽,促进畜禽圈养的健康发展。

“在石漠化区域发展特色作物产业是促进石漠化区域生态高效发展的最快捷手段,牧草在石漠化的应用是牧草产业综合功能的充分体现。”刘国道告诉记者,初期农户收入和地表生态问题,是石漠化地区多年生作物替代一年生作物过程中最棘手的两个问题。通过在地表种植牧草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多年生牧草在石漠化地面可以形成致密的覆盖层,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种植的牧草可以为畜禽养殖提供饲草,解决种植模式更换初期农户的收入问题,为当地的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石山区“长”出绿色产业
...工是忻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条路径。近年来,地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了思练镇“牛羊兴业”生态种养、红渡镇“蚕舞银丝”赋能乡村振兴、北更乡“点石成金”石漠
2024-01-20 06:21:00
发展林下草地畜牧业践行大食物观
...术创新和推广不足,尤其缺乏林下草地畜牧业特种养殖、牧草良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四是产业化链条不完善。林下草地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智能化程度不够等
2024-04-22 06:17:00
​“石山”变“青山”,这件事她坚持了17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叶俊毅 黎党强 陈武林 赵小华骄阳似火,在蓝天白云下,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六千多亩油茶种植基地郁郁葱葱,曾经土壤贫瘠的石灰岩地貌区已草木苍翠,油茶树上累累的
2023-09-05 07:04:00
临沧凤庆:“幸福草”铺就“幸福路”
...用。近年来,凤庆县雪山镇立足环境资源特点,引进优质牧草“巨菌草”种植,在“以种促养”和牧草加工上大做文章,推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建设,拓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加辖区群众收入,带
2023-07-05 23:49:00
向“林”发力 点绿生金 且看资溪“上新”
...科技产业园的江西庄驰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竹子“变形记”正在上演。一根根毛竹经过截段、开口镂空、展开展平、三层压制等工序,被制作成竹地板、竹桌子等家具,走俏省内外市场。“我
2024-04-03 16:08:0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来黔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调研
...作用,使荔波成为喀斯特景观旅游主要目的地,实现了从石山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转变。在玉屏街道办洞托村油茶基地、瑶山退化林修复和移民搬迁点、茂兰青梅园等石漠化治理现场,调
2023-08-14 15:57:00
临沧临翔“党建+”让甜蜜事业乘“蜂”而起
...农场共养殖肉牛117头,黄山羊65只,蜜蜂280箱,种植优质牧草53亩,茶园22.6亩,甜樱桃40亩,总产值达157
2023-02-24 11:54:00
力劈石山成大道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力劈石山成大道——忻城县抓产业促乡村振兴工作观察□ 蓝春青山上花树茂,乡间糯米香;地上桑草绿,圏中牛羊欢。6月,走进忻城县农村大地,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3-06-25 00:03:00
发展林下养牛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养殖场23家,肉牛存栏6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395头,种植牧草500余亩,合作社年纯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00余户养殖肉牛。新建镇副镇长黄浩说:“我们将肉牛养殖作
2023-07-17 09: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