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06: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根据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去见老子。第一次见老子,孔子才17岁。最后一次见老子,孔子已经51岁了。

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

在孔子见老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孔子见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问礼”。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坚持不断。孔子为什么都问这个问题呢?难道不可以探讨点别的东西吗?一直问同一个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孔子不厌烦吗?

还有,《史记》所记载的那次孔子“问礼”,实际上,老子当时是批评了孔子的,他说你讲的那些,“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孔子出来后,却对老子大加赞扬,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挖个坑它就掉进去了;会游的,撒张网就把它捞起来了;会飞的,射支箭就让它掉下来了。可是,龙是乘风云上天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它。老子就是龙啊!

也就是说,老子批评孔子讲的“礼”,“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明显是对孔子观点的不认同。可是孔子反而对老子极力赞扬,这实在有违常理啊。

孔子见老子,连续四次都是“问礼”,这显然就不是真的在“问礼”。毕竟老子所研究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老子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孔子反而向他问“周礼”,当然就不是“问礼”这件事,而是和老子争论。向老子宣战了。

孔子坚持的核心观点,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而老子宣传的核心观点,是消极遁世的道家。两家观点,看起来是有点水火不相容的。孔子想挑战老子,让他的观点发扬光大,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让人不解的是,既然是宣战。出来后,对别人说的话,自然就应该是指责批评老子,说老子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呢?

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解。

其一,学问越高的人越谦逊。

学问越高的人,越明白学问的问题是深如大海的。人能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这样的人,越懂得敬畏,越尊重有大学问的人。所谓“无知者无谓”,那些水平很低的人,反而什么都敢说,都要评论一番。我们看网上的那些“键盘侠”们,他们在网络上出言不逊、理直气壮,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老子在当时是个深藏不露的大学问家。不只是孔子,实际上当时的很多学问家都拜访过他,向他请教过问题,和他探讨过问题,都对他都较大的肯定。反而批评他的人,几乎没有。对于这样一个大学问家,孔子自然是极为尊敬的。所以,不管老子认同孔子也好,不认同孔子也好,孔子都尊敬他。

其二,孔子可能真的是向老子请教。

我们觉得孔子不是真的向老子请教,而是向老子宣战。这一种想法,显然是我们从当下的眼光反过去观照的。

当下人进入商业社会,懂得包装,懂得宣传,懂得“酒香还怕巷子深”。而在宣传策略上,“枪打出头鸟”就是最好的一招。

所谓“枪打出头鸟”,就是去批驳那些名气很大的,在观点上和自己不一致的人。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自己的东西脱颖而出。

但是在孔子那个年代,显然并不存在这一点。

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

其三,孔子对自己的学问充满迷茫。

孔子虽然一直在宣传“克己复礼”,认为“周礼”是救世良药,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才能改变春秋时期那种征伐不断的局面。

但是,由于孔子的这种观点,从始至终,几乎都找不到市场,没有人愿意用他的观点来治理国家。或者说,很多国君也都认可,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是并不落实到行动。或者说,那些国君利用他的观点,为自己服务。比如齐桓公“尊王攘夷”,表面看来是认同孔子的观点,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

这些现实,是让孔子非常悲哀的。所以,他肯定想从老子那里得到什么启示,才不断地去请教老子。

但是,老子由于从根本上反对孔子提倡的东西,而老子实际上也找不到救世的良方,因此,孔子问了之后,不是幡然醒悟,反而是更加疑惑。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似乎并不疑惑,老子认为他解决了世界的问题,解决了人生的问题。因此,孔子对老子,充满了佩服。

(参考资料:《史记》《礼记》《水经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子吐舌雕塑究竟是艺术还是丑化
...史上的地位,即便不说,每个中国人都心中有数。不仅被孔子奉为老师,更被道教尊为“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这样一位伟大
2023-07-08 20:48:00
为何说孔子与老子的三次会面,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等等。要说哪两个人的相遇最具划时代的意义,那必然是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圣人,几千年来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说这两位圣人曾经有过三次会面,三次会面
2024-02-07 20:44:00
老子: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与孔子并肩的伟大思想家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博闻强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好并请教问题。老子晚年时期在函谷关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
2023-10-29 22:24:00
孔子与老子究竟谁的主张更适合治理国家
孔子与老子,并为中国春秋时期之哲学家,孔子为儒家之集大成者,而老子则为道家学之开山鼻祖。二者对于当时“礼崩乐坏”,混乱不堪的社会,都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孔子的药方,不外乎四字,“克
2024-04-22 17:11:00
问礼老聃 尊师好学
...重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藏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的《孔子圣迹图——问礼老聃》向我们展示了孔子也曾作为一名谦逊的学生向老子请教时的情形。由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所收
2023-09-07 17:07:00
老子辞官后,是西行退隐,还是逃往楚国了?
历史开讲老子,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常常与孔子一起被讨论。两人都曾面临仕途不顺。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只能落寞地返回鲁国,教书育人。而老子,在辞去周朝“守
2025-05-15 00:50:00
老子有几个徒弟?老子著名的弟子都有谁
...宗教的人都算老子的弟子。老子的弟子是关令尹喜道教,孔子儒家也跟老子学道,老子西域化胡释迦牟尼佛教,佛教并不承认老子化胡。这是三大弟子老子一传尹喜开文始派,又传张道陵开正一派,
2024-06-28 19:41:00
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为什么李耳叫“老子”?
...子”是对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等等,可是有一个人却例外,此人便是道家的创始人李耳,他的尊称却是老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猜测一:李耳是小
2023-06-16 05:37:00
东方三大圣人:孔子、慧能、老子的影响力与智慧
...在大英图书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都来自中国,孔子依然在榜上。首先来看看第三位,他便是六祖惠能大师,代表的是中国佛教。他是中国禅宗的杰出大师,24岁因为金刚经开悟,因此辞
2023-10-26 21: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