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许维娜)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获悉,随着厂房车间、田间地头涌现出更多科技专家的身影,一项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长效机制悄然形成。
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今昔大不同。当地有一家于2018年成立的蒸谷米生产企业,让更多中国家庭吃上健康主粮是它们的愿景。然而,受限于缺乏高水平科研人才与条件,该企业一直没能研发出适合高血糖人群食用的低GI蒸谷米。
今年6月,安徽省滁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得知该企业的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络了中国营养学会,以帮助企业突破瓶颈。
“我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没想到学会专家很快就来到企业调研,现在我们对产品研发成果非常乐观。”上述企业表示,学会专家的精准科技服务让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试错成本,是它们敢于将经费投入科研的底气和保障。
诸如上述学会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的案例还有很多。今年6月,中国科协启动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截至目前共计有21家全国学会、1家产业联盟赴安徽7个地市22个县区的72家企业开展对接服务52场(次),通过座谈会、现场调研、线上交流等形式组织专家服务320多人次。
记者了解到,除了问诊和服务企业外,全国学会还聚焦于深度挖掘地方产业需求,为地方提供切实发展建议。
安徽铜陵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直刚表示,“铜陵是一座工业制造城市,但这里没有一所工科院校,所以‘入皖行动’的资源对我们的城市发展来说格外重要。”他介绍称,铜陵市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学术论坛,邀请一批院士专家针对该市产业发展当中的难题进行讨论或发表前瞻性研究成果,以推进一些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跟踪“入皖行动”的服务进展与成效,常态化对接,找准企业需求,针对性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