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淡马锡:长期看好中国 服务业增长空间广阔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7-24 16:2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孙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呈现继续恢复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1%、11.7%。日前,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大力发展服务业将带来就业和财富效应的增长,以及新的增长空间。

淡马锡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年里,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3890亿新元,比上一财年增加70亿新元。其中,在华资产在淡马锡投资组合中占比19%。

吴亦兵表示,淡马锡2004年进入中国,从投资角度倾向于中国的产业比较优势。从投资银行业到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与新经济,见证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崛起。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多个行业的扩散,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从传统的以劳工和制造为基础,发展到今天以研发为主,人才优势和工程师红利将赋能中国经济新机遇。

“2015年,我们开始投资中国的生命科学领域。基于医药创新政策,中国的创新药的上市速度开始跟全世界靠拢。最近很多中国药企向外授权创新,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吴亦兵认为,从跟随到引领,从me too到me better,这是中国技术研发能力提升的体现。

去年10月9日,淡马锡旗下的独立全资子新加坡公司True Light Capital(淡明资本)宣布第一只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经完成募集工作,基金规模33亿美元(约合240亿元人民币),并将投资于大中华区。

据悉,淡马锡设立淡明资本作为其资产管理平台之一,目前在全球只设两个办公室——一是新加坡总部,二是上海办事处,以扩大投资中国结构性趋势的生态系统。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我们长期看好中国,也长期投资于中国。外资认可中国市场的潜力,我们希望把经验分享给他们,一起来投资中国。”吴亦兵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4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们非常高兴见证服务贸易在中国的长足发展。”英国是服务业出口大国。有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占英国经济总产出的79%,占就业人数的82%,是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我们希望通过
2023-09-03 05:45:00
...增长5.5%,高于疫情期间平均水平。 二是从生产供给看,服务业恢复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增长从工业带动为主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2023-09-22 11:42:00
宏观政策效力不断显现 中国经济将保持企稳回升
...内经济总量面临增长压力,但仍存结构性亮点。一方面,服务业供需两旺支撑疫后经济持续恢复,服务消费强劲复苏助力就业改善;另一方面,新动能领域如高技术产业和民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
2023-10-17 01:31:00
· 涉教育、文化、医疗…稳外贸促消费如何再发力?
...感兴趣?李俊: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可以说是对中国服务业,包括生活性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我们要扩大市场准入,包括前面提到的,包括在外商独资医院等等这
2025-03-01 08:11:00
提升服务贸易还有大空间(人民时评)
...3%,占比提高了10.3个百分点。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成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异军突起,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是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广
2023-06-26 05:35:00
服务贸易开放发展再提速
...、效益提升、实力增强。专家分析,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随着《意见》相关政策安排落地实施,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有望再提速。规模创新高,未来发展空间大虽然不像有形
2024-10-08 03:43:00
...人才、资金向城市的集聚,将带来城市结构的变化,比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使得城市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体系、
2023-12-13 07:41:00
...业态发展,加大服务型消费新供给;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扩大高质量的服务供给;要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优化服务型消费软硬件环境。(完)
2024-04-14 20:38:00
...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从生产来看,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
2023-07-19 11:29: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